胡适人生智慧书_闫晗【完结】(41)

2019-03-10  作者|标签:闫晗

  弘忍大师的上座弟子神秀是弟子中公认修为最好、最有号召力的。他在寺院墙上题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家看到这个偈子,都非常赞叹,认为能传承大师衣钵的非神秀莫属。

  当庙里的和尚们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负责舂米的慧能听到了。慧能不识字,请人把这首偈子念给他听,听完后慧能叹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他也做了一首偈子,又请那人帮忙写在墙上: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弘忍看到这个慧能的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旁人答说是伙房火头僧慧能写的。弘忍不动声色,当夜就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神秀的偈子说要时时刻刻地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在他的观念里,人性是脆弱的、易被污染的,所以总要与那种脆弱的自我做斗争。他向我们显现的,即是“渐修”的修行理念。

  慧能与神秀相反,他认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自然也就无所谓去抗拒外面的诱惑。慧能眼中的人性,自然天成,完全不需要后天的雕琢,所以他的法门会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慧能的理论单刀直入,简单而感人,征服了许多人的心,终于使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而禅宗又成为佛教的正统。胡适认为,慧能虽然提出了革命性的理论,却没有总结出系统的方法,他讲不出应该样教人得到顿悟。随着禅宗的发展,“顿悟”分成四种:顿悟顿修、顿悟渐修、渐修顿悟、渐修渐悟。其中“顿悟渐修”、“渐修顿悟”都是需要教学方法进行教授的。马祖传承了慧能的思想,他用超乎常理的举动触发修行者的智慧,使人瞬间完思维的突变或飞跃。可以说,马祖道一是教学方法方面的专家,禅门中许多奇怪的教学方法,都是从马祖来的。

  (本章完)

  第61章 爱则和,无爱则离

  第十四章 茜纱窗下说情事

  1 爱则和,无爱则离

  胡适的情感世界充满了纠结的意味,他有真心相爱的情人,却不能与之长相厮守;他与不爱的妻子共度一生,还对她呵护有加。他用生命体验情感,面对爱情有火般的热情还有冰般的冷静。扯一段如烟似雾的“软烟罗”,为心窗糊一片艳若晚霞的霞影纱,走入胡适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翠竹掩映的心灵角落,听一听他对爱欲,对情事冷静而有深度的解说。

  他的失败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的失败。他的追求,使我们惭愧,因为我们的信心太小了,从不敢梦想他的梦想。他的失败,也应该使我们对他表示更深厚的恭敬与同情,因为偌大的世界之中,只有他有着信心,冒了绝大的危险,费了无数的麻烦,牺牲了家庭的亲谊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之神圣境界”,而终于免不了惨酷的失败,也不完全是他的人生观的失败。

  ——《追悼志摩》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触山失事。那位làng漫而多情的诗人,在万米高空化作了熊熊火焰,正如雪莱的诗歌所吟唱的: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徐志摩的死,看似纯属意外,其实与他曲折的感情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徐志摩当时与陆小曼感情淡漠,又爱恋上了林徽因,但是,他没有听从胡适“爱则和,无爱则离”的劝告,在与陆小曼、林徽因的感情旋涡中挣扎。那日,他正是从上海看了陆小曼,然后急着赶去北京赴林徽因的演讲,才遭遇了飞机失事。

  说到爱情,世人都认为徐志摩其人轻浮,唯有胡适不这么看,他认为徐志摩不是轻浮的làng子,而是一位勇于追求爱情、勇于面对真我的人。

  徐志摩视爱情若生命,为了爱情,他肯不惜一切去追逐。他的自由爱情观念,是胡适所内心艳羡的。爱情是什么?爱情是火,是风,是雷电,既然来了,就张开双臂去接受,痛就痛苦、乐就快乐。这样的爱情才是自然、真性情的爱情,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有爱有痛的人生。

  然而胡适虽然渴慕làng漫,却也深知现实的冷酷,他在爱情面前极有分寸。他压抑着血液中làng漫的因子,徐志摩做了他想做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他呵护徐志摩,如同呵护自己的爱情理想。所以当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众人皆反对,唯有胡适尽力成全。

  陆小曼是京城著名的jiāo际花,擅长绘画,jīng通英文和法文,可谓才貌双全。可是她为人活波轻浮,与徐志摩的前妻、踏实稳重的张幼仪比起来,自然不能为长辈喜爱,徐志摩的父徐申如反对爱子迎娶陆小曼。

  徐志摩知道徐父赏识胡适,就请胡适去求父亲。胡适果然马到成功,得到了老人的默许。不过,老人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要梁启超出面证婚。需知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对爱徒的这门亲事也是坚决反对。胡适只得再去求梁启超。几经周折,这对新人终于站在了结婚礼堂上。

  梁启超何许人也,一生耿直,对这段不看好的婚姻岂会轻易妥协。他在婚礼上,讲了一段空前绝后的“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什么成就;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碍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一对新人甚是尴尬,此时又是胡适作为主婚人出面打“圆场”,使婚礼顺顺利利进行下去。

  梁启超的“预言”很快成了现实。婚后不久,他们的感情就陷入了危机。陆小曼养尊处优惯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徐志摩和她闹了矛盾后,来找胡适诉苦,胡适给他的建议竟然是让他离婚!

  从这点看,胡适赞同徐志摩的爱情观,但是又超越了他的爱情观。

  胡适一贯倡导婚姻自由的,这所谓的自由,并不仅限于双方自由恋爱、不听信媒妁之言。爱则合,无爱则离。爱情带来的是生活的甜蜜,而不是双方的苦楚。而徐志摩曾说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更有悲观的倾向。他是沉溺于情爱就拔不出腿,爱是爱过,却也缠缠绵绵痛苦。不若胡适的观点,爱就在一起享受爱情的甜蜜,爱情消退了,就及时抽身,不要遭受感情上无尽的折磨。

  胡适的爱情观,在当时的年代非常具有前瞻性,而且看似无情,实则很人性。当爱情消逝之后,与其痛苦,不如快刀斩乱麻,从而有机会去寻找新的幸福。

  (本章完)

  第62章 “君子好逑”,人之常情

  第十四章2 “君子好逑”,人之常情

  现在并非封建社会,时兴婚姻自主。校长、父母已经难以管子女的终身大事了。何况沈老师没有结婚,又有才华,“君子好逑”,人之常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1/5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