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鲁迅_孔庆东【完结】(12)

2019-03-10  作者|标签:孔庆东

  由于他前后受敌,前面有敌人,后面有奴隶总管的皮鞭,旁边都还是麻木的群众,所以鲁迅发明了一个词叫"横站",横着站,他说我要采取横站的姿态,要防备来自四面八方的枪林弹雨,在这个四面八方的枪林弹雨中,他在那个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他是东挡西杀。现在通过教育,我们知道鲁迅是一个很高大的形象,好像一开始就是这样,其实不是,那是我们后来几十年的教育形成的,鲁迅活着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一个单纯的画面,一方面他很智慧、很休闲,同时又在忙着战斗,又很忙活,他是这样的一个人,生活密度极高,虽然活得不太长,但是他的一年等于我们十年八年的那样的价值。

  鲁迅是一个充满战斗色彩的人,因此在许多人的感觉和印象中鲁迅是一个不宽容的人,而鲁迅去世前在悼文词中也说过"我一个也不宽恕"的话,这更给人一种鲁迅不能容人的感觉,那么真实的鲁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面对敌人的污蔑和迫害,面对革命阵营内部的摩擦与压迫,面对群众的麻木与冷漠,鲁迅又该如何转化他内心的痛苦与思考呢?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写作是对生活的反抗,这个意义不仅仅限于作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这样。当你生活中遇到困难,遇到愁烦解不开的时候,你拿一张纸写一写你的心情,我相信会有很神奇的疗效,平常越不写作的人,这个疗效越大。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少地写字,写信也很少了,很多人拿起电话就打。我开玩笑,以后的人谈恋爱都不会写情书了,写情书太慢了,打电话多快呀,问今天五点见面去不去?不去?讨厌!挂了,这多方便啊。写情书还要等待、揣摩对方的心思,写错了还不能改,但以后写字可能变成越来越宝贵的东西,为什么呢?你如果写一写就会发现,写作是对生活的反抗,正是因为生活中有不满,我们才要写作,用成语说"不平则鸣",世上有不平事,心里有不平之气,写作能够转化,能够化解,鲁迅笔下很多人物的痛苦,其实是他自己痛苦的写照。比如他有一篇小说叫《孤独者》,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的某种写照,像一匹受伤的láng,当深夜时在旷野里嚎叫,声音里夹杂着惨伤,这就是鲁迅自己的写照。

  通过这些写作,鲁迅一方面服务了社会,推进了现代文化建设,同时也解脱了自己的灵魂。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大智慧,统摄了他的jīng神生活,我们大家其实都有这样那样的痛苦,虽然表面上装得都挺好。我们为什么要装得好?为什么要穿好的衣服?要化装给领导、同事看?就是因为心里苦,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笑,看不出来。但是你到公共汽车站去看一看,你在马路天桥上往下看一看,你看看大多数人的表情,你就知道人生是苦的。但是我们这些苦是小苦,我们比不上鲁迅这么深、这么广,比较一下你就可以看到鲁迅虽有那么深的痛苦,但他都很乐观,活得很好,惟一的缺陷是活得不够长,活得那么潇洒。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活得更好一点,更潇洒一点,我们用写作也好,不写作也有其他有意义的工作,每个人在自己有意义工作的领域里,战胜这个世界的不圆满、不如意,一方面化解自己的痛苦,一方面也帮助别人来消解痛苦。我觉得那样的人生就是快乐的人生,这是我讲鲁迅的痛苦所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革命与金钱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文坛巨匠,他以激励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人们的热爱和尊重,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鲁迅永远都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钢铁战士。然而,要真正认识和深刻理解鲁迅,却并不那么容易。生活中,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教书先生?还是一个收入很高的有钱人?鲁迅一个月的薪水有多少?鲁迅的生活情趣是什么?这些生活情趣是否妨碍他投身革命?

  一提到鲁迅,好多人似乎都知道,不就三个伟大吗?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一考试都会背。知道似乎是知道,但是心里未必以为然: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好像还凑合,鲁迅有什么思想吗?鲁迅是革命家吗?特别是后一点,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想,革命家得抱着炸药包冲锋陷阵,这才叫革命家。鲁迅不就坐在家里吗?怎么叫革命家?甚至也有人怀疑过鲁迅不是思想家,甚至还有人怀疑鲁迅不是文学家。文学家不是写长篇小说吗?鲁迅没写过长篇小说呀?有人说,没听说世界大文豪就写那么点东西的。这些情况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其实我们社会上对鲁迅又很不了解。提到这个鲁迅,除了三个伟大之外,如果说到他的jīng神,我们还会想到一句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这句话也早就深入人心了。所以如果让很多人去想像我们脑海中鲁迅先生的形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很多人脑海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横眉立目,一天到晚拧着眉毛、跟敌人战斗战斗又战斗的这样一个jīng神上的、文化上的钢铁战士。鲁迅给我们的主要形象是这样一个钢铁战士的形象--不知疲倦、不知休息、不尽人情,写呀写,这个对不对呢?你不能说他不对。鲁迅的确是夜以继日的、年复一年地战斗着,他有严峻的、严肃的、严格的这样一面。但是一个人如果仅仅是这一面的话,他就好像一个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的辛辛苦苦的劳动者,所以我们社会上很多人对鲁迅是尊敬。你说是尊敬,那是没说的,但是总觉得尊敬之余微微要皱眉,微微要摇头。觉得这个人可信,但是不一定可喜,这个事呢,是可以理解的。

  一、清醒的金钱观

  其实,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以我们大多数人的学识,很难下结论,他永远都是在变化着的。对于鲁迅的认识,我们以前只是看了鲁迅勇猛的、刚毅的一面。而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则被人们所忽视,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首先面对的就是生存,我们从鲁迅的只言片语中直接或间接地说到金钱的问题,那么鲁迅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对于金钱这个问题,鲁迅是如何看待的呢?

  鲁迅很看重钱,他不怕人家说他爱钱,看看鲁迅的日记,鲁迅日记写得很枯燥,没有抒情议论,从来不写今天晴空万里这些事,他日记里经常写的是钱,收多少钱、花多少钱,天天记账,一听说单位发工资了,赶快跑去领。这个鲁迅好像和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那个高大的鲁迅不完全一致,假如说哪个书商剥削了他的稿费,他马上跟人家打官司,剥削我的钱可不行。鲁迅薪水很高,他挣钱很多,可问题是工资经常发不下来,这工资表上写的工资是很高,但不是老能发,有时候发下来也有,说这个月发工资了,但只发三折,工资那时候是打折的。我们现在没听说过,我们现在只看见卖衣服打折、卖书打折,没听说过工资打折,但那时候工资是打折的。说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要过中秋节了,那发三折工资吧,而且是不见得都能领到,早来的早领,晚来的没有,是这样的,所以鲁迅跑着去领工资。这个时候鲁迅跑的是比较快的,他很关注这个事情,教师经常要去索薪,那个时候有"索薪"这个词。有一次有个小报记者就报道,说周树人教授也去参加索薪之类的游行了,而且说是被警察把门牙给打掉了。这个小报不断制造新闻,所以鲁迅还写了一篇文章出来辟谣,说我的门牙并没有被警察给打掉。有这样的谣言,说明这个舆论是认可这样的事情。在舆论、在媒体看来,教授索薪是可能被警察殴打的,即使教授索薪被警察把门牙打掉了,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事情。所以当成一个好玩的事情报道出来,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很混乱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1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