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存在_周国平【完结】(18)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实逻辑是,每一方都向对方要求“最爱”,即一种与对方给予别人

  的感情有别的特殊感情,这种相互的要求必然把一切“不最爱”

  95探究存在之谜

  都bī成“不爱”,而把“最爱”限定为“只爱”。

  至此为止,多向的爱之不可能似乎仅是指现实中的不可能,

  而非本性上的不可能。也就是说,不可能只是因为各方都不能

  接受对方的爱是多向的,于是不得不互相让步。如果撇开这个

  接受的问题,一人是否可能爱上多人呢?爱情的专一究竟有无

  本性上的根据?史铁生认为有,他的解释是:孤独创造了爱情,

  多向的爱情则使孤独的背景消失,从而使爱情的原因消失。我

  说一说对他的这一解释的理解———

  人因为孤独而寻求爱情。寻求爱情,就是为自己的孤独寻

  找一个守护者。他要寻找的是一个忠实的守护者,那人必须是

  一心一意的,否则就不能担当守护他的孤独的使命。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孤独都是独特的,而在一种多向的照料中,它必丧失

  此独特性,沦为一种一般化的东西了。形象地说,就好比一个人

  原想为自己的孤独寻找一个母亲,结果却发现是把它送进了托

  儿所里,它成了托儿所阿姨所照料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普通孩

  子。孤独和爱情的寻求原本凝聚了一个人的沉重的命运之感,

  来自对方的多向的爱情则是对此命运之感的蔑视,把本质上的

  人生悲剧化做了轻浮的社会喜剧。与此同理,一个人倘若真正

  是要为自己的孤独寻找守护者,他所要寻找的必是一个而非多

  个守护者。他诚然可能喜欢甚至迷恋不止一个异性,但是,在此

  场合,他的孤独并不真正出场,毋宁说是隐藏了起来,躲在深处

  旁观着它的主人逢场作戏。惟有当他相信自己找到了一个人,

  他能够信任地把自己的孤独jiāo付那人守护之时,他才是认真地

  在爱。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爱情的专一不是一个外部qiáng加的道

  德律令,只应从形而上的层面来理解其含义。按照史铁生的一

  个诗意的说法,即爱情的根本愿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

  一种自由的盟约”。

  06另一种存在

  诗人L后来吸取了教训,不再试图实行多向的爱情,而成了

  一个真诚的爱者,最爱甚至只爱一个女人。然而,作为“好色之

  徒”,他仍对别的可爱女人充满着性幻想,作为“诚实的化身”,他

  又向他的恋人坦白了这一切。于是,他受到了恋人的“拷问”,结

  果是他理屈,恋人则理直气壮地离开了他。

  “拷问”之一———

  我们是在美术馆里极其偶然地相遇的。我迷路了,推开了

  右边的而不是左边的门,这才有我们的相遇。如果没有遇到我,

  你一定会遇到另一个女人的。结论:我对于你是一个偶然,女人

  对你来说才是必然。推论:你对我有的只是情欲,不是爱情。进

  一步的推论:你说只爱我是一个谎言。

  这一“拷问”的前半部分无可辩驳,诗人和这位恋人的相遇

  的确完全是偶然的。可是,在这世界上,谁和谁的相遇不是偶然

  的呢?分歧在于对偶然的评价。在茫茫人海里,两个个体相遇

  的几率只是千千万万分之一,而这两个个体终于极其偶然地相

  遇了。我们是应该因此而珍惜这个相遇呢,还是因此而轻视它

  们?假如偶然是应该蔑视的,则首先要遭到蔑视的是生命本身,

  因为在宇宙永恒的生成变化中,每一个生命诞生的几率几乎等于

  零。然而,倘若一个偶然诞生的生命竟能成就不朽的功业,岂不

  更证明了这个生命的伟大?同样,世上并无命定的情缘,凡缘皆

  属偶然,好的情缘的魔力岂不恰恰在于,最偶然的相遇却唤起了

  最深刻的命运之感?诗人的恋人显然不懂得珍惜偶然的价值。

  “拷问”的后半部分涉及到了爱情的复合结构。在jīng神的、

  形而上的层面上,爱情是为自己的孤独寻找一个守护者。在世

  俗的、形而下的层面上,爱情又是由性欲发动的对异性的爱慕。

  现实中的爱情是这两种冲动的混合,表现为在异性世界里寻找

  16探究存在之谜

  那个守护者。在异性世界里寻找是必然的,找到谁则是偶然的。

  所以,恋人所谓“我对于你是一个偶然,女人对你来说才是必然”

  确是事实。但是,她的推论却错了。因为当诗人不只是把她作

  为一个异性来爱慕,而且认定她就是那个守护者之时,这就已经

  是爱情而不仅仅是情欲了。爱情与情欲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包含

  了这一至关重要的认定。当然,诗人的恋人可以说:既然这一认

  定是偶然的,因而是完全可能改变的,我怎么能够对此寄予信任

  呢?我们不能说她的不信任没有道理,于是便有了“拷问”之二

  和诗人的莫大困惑。

  “拷问”之二———

  你对别的女人的性幻想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你不敢。(申

  辩:不是不敢,是不想,不想那样做,也不想那样想。)如果能实

  现,我和她们的区别还有什么呢?(“可我并不想实现,这才是区

  别。我只要你一个,这就是证明。”)幻想之为幻想,不是“不想”

  实现,而只是“不能”或“尚未”实现。

  诗人糊涂了。他无力地问:“对你来说,我与别的男人的区

  别是什么?”回答是铿锵有力的:“看见他们就想起你,看见你就

  忘记了他们。”她大义凛然地离开了他。作者问:这就是“看见你

  就忘记了他们”吗?

  作者在这里显然是同情诗人而批评恋人的。借用他在散文

  《爱情问题》中一个更清晰的表达,他对此问题的分析大致是:1)

  性是多指向的,与爱的专一未必不可共存;2)她把自己仅仅放在

  了性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她与别的女人才是可比的;3)他没

  有因众多的性吸引而离开她,她却因性嫉妒而离开了他,正证明

  了他立足于爱而她立足于性。

  可是,诗人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对恋人的感情是爱情,而不只

  26另一种存在

  是多向情欲中之一向,与其他诸向的区别仅在它是实现了的一

  向而已?作者认为,这样的证明已经存在,有多向的性幻想而不

  去实现,不想去实现,这本身就是爱的证明。使爱情受到质疑的

  不是多向的性吸引,而是多向的性行为。作者并非站在道德的

  立场上反对多向的性行为,他的理由完全是审美性质的。他说,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4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