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52)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笑恒

  做人不可气太盛,事事都要占尽便宜,时时都想拔尖,早晚是会吃大亏的。祸患往往就来源于狂妄。对上狂妄,会给自己招来猜忌;对下狂妄则会招来嫉恨。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些,低着头走路才能看清路上的坎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个恬淡平和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这也是人的一种修养。

  自我评价越高,实际能力可能越低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庄子·逍遥游》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里讲到了人的一个弱点,那就是自视过高。人们往往会放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因而总是会认为自己比别人qiáng。自己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社会没有给自己机会。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道理很简单,只因为他自视过高,不屑于去做小事,因而从来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际做起事情来肯定是不行的。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不理凡人。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寂来。名士一听就傻了眼,他实在搞不懂杨万里要他带的是什么东西,只好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寂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寂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始觉为人不该傲慢。

  “一瓶不响,半瓶晃dàng”,那些总是夸夸其谈,认为自己能力很qiáng的人,一般都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的“能力”只是自己的主观评价。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依靠一张嘴来说自己的能力,而是会靠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即使一个人很有能力,如果总是自视过高,也难以避免“一世英名一朝丧”的结局。自视过高的人总是会夸大自己的能力,而轻视对方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必然是会吃大亏的。

  三国时的关羽一生高傲,藐视天下英雄。早年在刘备封五虎上将的时候,关羽就不服huáng忠一起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后来诸葛亮给他去了一封夸奖他的信,他才平息怒气。这种傲慢的性格,导致了他后来的败亡。

  关羽镇守荆州,与曹操大军对抗。而东吴的孙权早就有意要收回荆州,因此与曹操联合在一起。东吴大都督吕蒙是一个用兵奇才,而关羽一直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吕蒙为了麻痹关羽,骗他将荆州军队开往樊城,诈病换陆逊担任大都督。关羽更没有把书生陆逊放在眼里,他把大军都开往樊城与曹操jiāo战,只留下少数人镇守荆州,结果被乘虚而入,拿下荆州。处在樊城的关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有人建议他到上庸暂避,可是他坚持要往麦城,以伺机夺回荆州,结果被吕蒙杀死于麦城。

  曾国藩说:“傲为凶德,慢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傲慢是无知的表现,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谦虚的jīng神,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谦虚的人,在与人对敌的时候,才会保持高度警惕,小心谨慎从事。这样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大意而导致失败。

  谦虚是美好的品德,是重要的品质。一个谦虚的人会时时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能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谦虚的人会时刻放低自己的姿态,充分考虑对方的实力,因而能正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案。因此拥有谦虚品质的人,可以在保证不败的前提下不断进步,终能成就人生。

  你觉得自己行了,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庄子·养生主》

  虽说是这样,每当遇到筋骨jiāo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他难以处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来,目光集中到一点,动作也放慢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庖丁杀牛的技术之高明,眼睛里面没有看到牛了,刀随意挥动,一条牛很快就解决了,那已经不是技术了,已经到了神话的境界。但是,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以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那么就大成功了。如果你技术、学问到了最高处,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你注定失败。没有天下第一!只有小心加小心,谨慎更谨慎。

  这里仍然是在讲谦虚的问题。做学问也好,成就事业也罢,总之,世上的事情没有极限,也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若是我们不能谦虚,取得一点成就之后就洋洋得意,骄傲自满,那么失败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人生是没有顶点的,骄傲自满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因而停滞不前。在停滞的过程中,往往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种自满的jīng神会让他们盲目自大,做事专横,从而招来失败。要知道万事万物都不会随着一个人的停步而停步。在自己停滞不前的时候,事情在别人的推动下仍然在发展,相对于别人的前进,自己就是在逐渐落后。当别人的实力超越自己的时候,整个事件就会发生逆转,失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闯王李自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农民起义首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就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就开始骄傲自满。他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反而纵容自己的士兵在北京城里烧杀抢掠,而他的手下大将则抢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他的部下李岩劝阻他说,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拥兵十万,此时他已经投降,还是把他的小妾送回府里保护起来。但是狂妄自大的李自成根本就听不进去,他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无敌,吴三桂要是敢反,就发兵把他灭了。

  李自成忽略了一个重量级的对手,那就是关外的清军。吴三桂听说陈圆圆被抢之后,立刻投降清军,将山海关献了出去。李自成率领军队去山海关与吴三桂作战,正在鏖战的时候,清军杀来,李自成大败而回,并不断撤退。清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北京城。

  想要赢得最后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成功是一点点积累来的,一时的成功只能代表一时,不能代表未来。然而很多人在取得一时的成功之后就会得意忘形,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结果失败就紧随成功而来。试看当年朱元璋的做法,我们就知道朱元璋成功的原因了。朱元璋采用朱升的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结果收拾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等到举世再无敌手的时候才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我们想一想,若是朱元璋过早地称王,只怕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同时称王后的朱元璋过上安逸的生活之后,还会不会有进取之心也很难说。因此朱元璋的成功就在于他没有让自己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没有享受成功的果实,而是在成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朱元璋这个农民起义首领和李自成的不同之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2/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