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45)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笑恒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有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够长存的只有jīng神。文天祥力抗元军,最终为国捐躯,虽寿不过五十,但他的一片丹心却流传千古,永垂不朽。人的jīng神之所以能够长存,是因为它是刻印在人们的心里的,经过一代代地传递,永久地存在下去。那些生前不立德,却想通过其他办法长存不朽的人,即使能够为人们所知,留下的也是万年臭名,遗祸子孙。

  秦桧随徽、钦二宗被俘之后,就投降了金国。南归之后,耍尽yīn谋手段窃取了南宋的丞相位置。当时南宋正在与金国作战,着名抗金将领岳飞等人在前线将金军打得节节败退,而秦桧却在后方谋划与金国议和。在秦桧的一力撺掇之下,南宋与金国达成了屈rǔ的求和协议。

  为了阻止岳飞继续进攻金国,他怂恿宋高宗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临安,同时找人状告岳飞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将岳飞害死。

  秦桧虽然权倾一时,但是终究难免一死。天下之人,在纪念岳飞的同时,都在憎恨秦桧。明朝时期,人们在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等人的跪像,让他们永远跪在岳飞墓前。

  那些生前不立德的人,即使能够风光一世,也不可能留美名于后世。在历史的悠悠岁月里,有多少生前没有闻达于诸侯,死后却为人们所敬重的人啊!这些人活着的时候虽然不能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死后却能得到万民的敬仰。以卑鄙险恶的行径换取一时的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做法是最愚蠢的行为。

  德行是通过做事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有的。儒家讲济世救民,这也是我国古代大多数有德之人所做的事情。那些以天下为己任,背负拯救万民理想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留给后世人的就是关于德行的思考。南怀瑾先生讲“德”是“行”的结果意思就是立德就是要做事,做出有利于天下的事情来,自然就是有德之人。

  清朝道光年间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抵御外rǔ过程中涌现出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最大的功德就是“虎门销烟”。就凭这一点,他就值得人们尊敬。

  道光年间,吸食鸦片成了一种风气,到处都是烟馆。吸食鸦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注意。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huáng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也曾经上书道光帝,请求全面禁烟。不等道光帝批复,林则徐就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开始禁烟,并不断上书道光帝,力陈吸食鸦片的害处:“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终于意识到吸食鸦片的危害,下定决心禁烟。

  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督办禁烟事宜。林则徐到达广东后,立即统计所有烟馆,并谕令那些外国鸦片贩子限期jiāo出鸦片,并永远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经过林则徐的严查督办,共收缴鸦片近两万箱,二百三十多万斤,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起,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第28章 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2)

  立有德之言,行有德之事,必能留有德之名。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写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身后名要靠生前事才能得到,生前多做利国利民之事,天下人必然会感恩于心,即使历史上不能留下一笔,天下人也会在心里怀念这样的人。总之,生前事与身后名是密切相关的,不做生前事必不能赢身后名。

  让人惧不若让人敬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哀公问孔子说:“如何做老百姓才会拥护我?”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去管理邪枉的人,老百姓就会拥护你;推举邪枉的人去管理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会拥护你。”

  孔子反对征伐,一直宣扬“仁”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认为在中国政治中,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道;道德的使人自然顺服,才是王道。但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到了那个权位的时候,就很难讲了。譬如我们平时常会说,假如我做了某一位置的事,一定公正,但是真的到了那一天,就做不到绝对公正了。人总会受人情的包围,例如,人家送高帽子,明知是高帽子,仍然觉得蛮舒服的,这就是要命的心理了。所以一个人能够做到公正廉明,真是一种最高的修养。

  大多数的时候,让人惧不如让人敬。用残酷的手段镇压,使得人人惧怕自己,身边就不会有亲人,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这种惧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一种怨恨,一旦这种怨恨无法压制,人们就会起来反抗;修身立德,使旁人信服自己,时间久了,这种信服就会形成一种信仰。“服众”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而“服众”却非常难以做到。

  服众需要我们自己能够以身作则,能够公平公正。然而人是感性的动物,做事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感情的左右,因而常常是难以做到公正的;同时对事情的真相难以明了,也是造成不公正的原因。因此,很多人是很难做到服众的,这才出现了很多用残酷的手段镇压天下人的bào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依靠bào力手段慑服四方,从而使人人惧怕自己,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结果适得其反,bī得天下人不得不起来反抗,以寻求生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严酷的做法。首先,为了防止天下人造反,他下令收缴民间所有的兵器,熔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其次,他还采取了愚民政策,他不希望百姓读书,因此进行了焚书坑儒。从他登基的那天开始,他还动用了七十万人力为自己修建陵墓,又征调百姓修建长城。同时他还实行严刑峻法,当时有一种刑罚是割掉鼻子,据说秦朝割掉的鼻子都没有地方放。

  他这一系列的bào行,终于激发了社会矛盾,从陈胜、吴广起,大量的起义运动不断兴起,尤其是六朝遗民纷纷起来反抗。秦始皇通过铁血打下的江山,只十几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很容易,只要能修身立德,让人找不出毛病来,别人自然会对我们心服口服,这样才可以王天下,并且可以长久统治下去。对于领导者来说,让人敬服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保留自己的敌人。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放心地将敌人保留下来,别人自然会认为这个人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跟着这样的人,就不会怕将来会吃亏。

  宋太祖赵匡胤huáng袍加身后,对于怎样处置后周王室犯了愁。赵匡胤与柴荣有结义之情,现在自己从义兄的儿子手中夺取了皇位,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若是天下人给他一个“夺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的评论,那么他的皇位也坐不稳。于是赵匡胤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封后周皇帝为柴王,子孙后代皆可承袭王位,并且留下了一个誓碑:“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谋逆大罪,亦不可株连全族,只可于牢中赐死,不可杀戮于市。不遵此训者,吾必不佑之!”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5/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