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_南怀瑾【完结】(12)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宝。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

  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心王所统的八识作用,大致分为七种,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和末那[俱生我执的意根]七种识的作用。这许多问题,实在也是人们心里所要了解的,而且也是大家所要问的,就是其他的佛弟子们,也应当要问的。不过,万法由心而生,一切唯识所造,这许多问题,一一都与“心”相关,只要了彻此心,就会远离各种外道及见解上的过错。至于第一义的境界,不是世俗言语所能描述的,我现在将要显示第一义给你,使你了解各种问题的连锁关系和它的中心根据,希望你留意谛听。

  以下佛便接着提出许多问题,而且每提一个问题,自己就随着推翻它,表示所提问题本身的能够发问的这个功能,它就是最大的问题,一切总要归之于心。而且在方法上,既要能产生问题,又要能解破问题,如书空画影,不可以执而不化。)

  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少/免)句非阿(少/免)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数句非数句。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yīn句非yīn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焰句非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yín欲句非yín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原文如上,不再加译述。)

  (注五)三界:又名三有。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一、欲界:有yín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yín、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身体,宫殿,一切物质,总殊妙jīng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粗分四级,称为四禅天。三、无色界:此界无色,无物质,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无色界。此既为一无物质之世界,则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报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为四无色,又曰四空处。

  (注六)六道:又名六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 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

  (注七)三昧:此云定,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

  (注八)阿赖耶识:心识名,八识中之第八。译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

  (注九)七觉支:见注十所列三十七道品中。

  (注十)三十七菩提道品: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三十七种:即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四正勤:一、对已生之恶使除断为勤梢进,二、对末生之恶使更不生为勤jīng进,三、对未生之善使生为勤jīng进,四、对已生之善使增长为勤jīng进。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念如意足,三、jīng进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五根:一、信根、二、jīng进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五力:一、信力,二、jīng进力,三、念为,四、定力,五、慧力。七觉支:一、择法觉支,二、jīng进觉支,三、喜觉支,四、轻安觉支,五、念觉支,六、定觉支,七、行舍觉支。八正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jīng进,七、正念,八、正定。

  (注十一)真如:诸法之体性离虚幻而其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

  (注十二)菩萨地:大乘菩萨有十地: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注十三)须弥山:译言妙高,为一小世界之中心也。

  (注十四)悉檀:佛之说法不出四悉檀。悉檀者,古师一译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众生之佛道故名。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

  (注十五)声闻:为佛之小乘弟子,由闻佛说苦集灭道,而修出世法者。

  (注十六)缘觉:自观十二因缘而成道者,亦非大乘。

  (注十七)迦叶、拘留孙、拘那含佛:乃是过去七佛中之三佛。

  (注十八)诃梨、阿摩勒果:诃梨与余甘子等为五药。阿摩勒形似槟榔,食之可防风冷。

  (注十九)六度:即六波罗密也,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其行法行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rǔ、四jīng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注二十)十力:佛有十种能力:即知是处非处智、知三世业报智、知诸禅解脱三昧智、知诸根胜劣智、知种种解智、切种种界智,知一切至所道智、知天眼无碍智、知永断习气智之十力也。

  (注二十一)四如意足:见注十所列三十七道品中。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什么是识

  这时大慧大士再问佛说:“所有的识有几种‘生’(生起)、‘住’(存在)、‘灭’(消逝)的作用呢?”佛况:“所有的识有两种‘生’、‘住’、‘灭’的作用,都不是思量推测所能够明了的。什么是所有识的两种‘生’呢?就是所谓流注生及相生。如川流不息地生生不已,名为流注生。因此而发生所有相续不断现象,名为相生。什么是识的两种‘住’呢?就是所谓流注住及相住。如瀑布流注般的宛然相续,才有一切现象界的存在。什么是识的两种‘灭’呢?就是所谓流注灭及相灭,即是相续存在的力量同时不断的消逝,和现象的消灭。”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6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