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_易中天【完结】(35)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问:难道就不能靠别的,比方说,爱?

  答:不能,那玩意不顶用。韩非说,儒家和墨家都说什么“先王兼爱天下”。他们看待人民,就像父母看待子女。但是怎么样呢?人民照样犯罪,君王也照样杀人。这就怪了。那些人不是也得到了慈父慈母般的疼爱吗?为什么还要犯罪呢?可见爱不管用。其实,不要说什么子民,就连亲生子女,做父母的也未必管得住。不信你看那些不成器的孩子,父母批评他不改正,乡亲谴责他不动心,老师教育他不变好,衙役拿着枷锁一来,他就老实了。请问,真正管用的,究竟是“仁爱”“兼爱”呢,还是“二柄”呢?

  问:看来,法家是认准了只有赏罚有用。

  答:是的。所以韩非认为,君主不但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两个权力,而且还得用好、用活、用够、用足。

  问:怎样用好、用活、用够、用足?

  答:赏要赏得他感恩戴德,没齿不忘;罚要罚得他倾家dàng产,魂飞魄散。用韩非的话说,就叫“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厚,就是丰厚;信,就是诚信;重,就是严酷;必,就是坚决。也就是说,赏,就要高官厚禄,说话算数,“暧乎如时雨”;罚,就要心狠手辣,从重从快,“畏乎如雷霆”。总之,无论赏还是罚,文章都要做足,工作都要到位。所以,除了要有“两面”,还得要有“三刀”。

  问:哪“三刀”?

  答:势、术、法。

  君主集权,平治天下,首先得有权势

  问:什么叫“势、术、法”?

  答:势,就是由权力和地位形成的统治力量,即“威力”或“权势”。术,就是统治人民和控制下属的政治手段,即“谋略”或“权术”。法,就是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即“法规”或“权能”。这是保证君主能够行使赏罚、实现集权的三大要素,所以叫“三刀”。

  问:赏与罚是“两面”,势、术、法是“三刀”?

  答:对!

  问:哪把刀最重要?

  答:历史上也有不同看法。第一派认为,权力威势最重要。统治者有权势,老百姓就害怕。哪怕君主再笨,也能管住聪明人。这个就叫做“势派”,他们的主张就叫“势治”。

  问:“势派”和“势治”的代表人物是谁?

  答:慎到,他是赵国人。

  问:第二派呢?

  答:第二派认为,权术谋略最重要。君王有谋略,臣下就老实;君王有权术,臣下就畏惧,谁都不敢耍心眼、耍滑头。这个就叫做“术派”,他们的主张就叫“术治”。

  问:“术派”和“术治”的代表人物是谁?

  答:申不害,他是郑国人。

  问:第三派呢?

  答:第三派认为,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最重要。国家有制度,民众就规矩;做事有规章,秩序就稳定。这个就叫做“法派”,他们的主张就叫“法治”。

  问:“法派”和“法治”的代表人物是谁?

  答:商鞅,他是卫国人。

  问:三个人的先后呢?

  答:几乎同时,都是战国早中期人。慎到(约前395-约前315)比商鞅(约前390-前338)大五岁,商鞅又比申不害(约前385-前337)大五岁。

  问:这么说,势治、术治、法治,这三种主张,是差不多同时提出的?

  答:是。这也说明,势、术、法,都有道理,也都管用。所以,到了战国末年,韩非就把它们统一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法家主张。韩非认为,一个君王,首先得有“权势”,然后还要有“谋略”和“法规”。《韩非子·难势》引用慎到的话说,飞龙和腾蛇为什么高高在上?就因为它们腾云驾雾。一旦云开雾散,掉到地上,跟蚯蚓、蚂蚁也没什么两样。同样,人君为什么一呼百应、令行禁止?就因为他们有权有势。没了威力权势,谁听他的呀?

  问:照这意思,君主的权威,完全来自他的地位,与什么德、才的,都不相gān?

  答:对!这就叫“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

  问:不对吧?权势就那么重要吗?德才就那么没用吗?飞龙和腾蛇为什么能够腾云驾雾?蚯蚓和蚂蚁为什么就不能?这里面难道没有自身素质的原因吗?

  答:你问得很有道理,但韩非他们却更有道理。没错,蚯蚓、蚂蚁是不可能腾云驾雾,但不等于无德无才的人做不了君主。要知道,当时的君主可是世袭的。世袭的君主当中,怎么就一定没有“蚯蚓”和“蚂蚁”,怎么就一定德才兼备,至圣至明呢?

  问:这倒也是。

  答:其实不要说世袭的君主,就连民选的领导人,也不一定靠得住。比如阿扁,能说是“德才兼备”吗?然而一旦大权在握,还不是“呼风唤雨”?可见自然界的“势”,云也好雾也罢,确实没法让蚯蚓、蚂蚁青云直上;人世间的“势”,却还真能把人中之“蚯蚓”变成“龙蛇”。再差劲的人,只要坐在那位置上,也都人五人六,说一不二。

  问:那么,君主或者领导人的品德和才能,难道是可以无所谓的?

  答:不是“无所谓”,而是“靠不住”。请问,韩非讲“两面三刀”,目的是什么?君主集权。条件又是什么?君主世袭。在世袭的前提下实现集权,君主德才兼备固然好,万一不能呢?按照儒家和墨家的观点,那就搞不成了,因为他们都寄希望于君主的个人品质。法家却是不能搞不成的,因此他们更寄希望于君主的权力威势。

  问:法家比儒家和墨家更现实?

  答:也更深刻,因为他们不再把君主看作飞龙和腾蛇。

  问:看作蚯蚓和蚂蚁吗?

  答:倒也没有。准确地说,是既不看作飞龙和腾蛇,也不看作蚯蚓和蚂蚁,而是看作介乎二者之间的普通人。或者用韩非的话说,就是既不看作尧、舜,也不看作桀、纣。尧、舜也好,桀、纣也好,都是百年不遇的;而绝大多数世袭的君主,是既没有尧、舜那么好,也没有桀、纣那么坏,也就平平常常一个普通人。这样的人,要治国平天下,靠什么?靠德才吗?他们没那么多,甚至根本就不够。那又怎么办?很清楚,只能靠权势。

  问:有了权势,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吗?

  答:韩非从来就没说过这句话。但那玩意管用,则是肯定的。所以,君主集权,平治天下,首先得有权势,但又不能只有“势”,还得有“术”和“法”。

  明用法,暗用术,两手都要硬

  问:为什么还得有“术”和“法”呢?

  答:就因为权势只能保证君主行使权力,并不能保证天下太平。想当年,桀、纣的权势,与尧、舜没什么不同。结果桀、纣弄得天下大乱,尧、舜却实现了天下大治。可见管用不管用是一回事,好不好是另一回事。所以光有“势”,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5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