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 by 白欧泊【完结】(3)

2019-05-14  作者|标签:白欧泊


  那是一枚铂金戒指,极简没有花纹装饰的款式。何征看过一些网友的分析,但都没能分析出个所以然。只是知道这戒指是他这几年才戴上的,以前并未出现过。
  而据何征这个月以来的观察,杜砚身边并无对象。
  趁杜砚去卫生间的时候,何征半开玩笑地问了余叔戒指的事。
  余叔还未开口,阿宽的话插了进来:“你不知道,杜砚老神秘了,我们几个都问过他,可他也没说到底是怎么个来头。”
  回家之后的第二天早上,何征趴在窗户边看到杜砚如平时般早起,正在院子里浇灌植物。
  “这种的是什么?”何征换了身运动服下楼走到杜砚身边打了个招呼后问。
  “是石榴。”
  “都是石榴吗?”
  “就三棵,其他是别的。”
  “现在正是吃石榴的季节吧。”
  “嗯,都被院子里的小孩给摘光了。”
  “能吃吗?”
  “有两棵还行,有一棵是酸的,”杜砚扬起了脸,突然说,“我画了石榴的画,你要不要看看?”
  何征看到的石榴,不是一幅,而是很多。
  何征在网上看过几幅杜砚的画。那是林普宁用手机拍下来发在微博上的,那时何征才知道杜砚平时喜欢画画,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却画的还不错。
  “我喜欢画画时的感觉,在画什么,画的怎么样,姑且不谈,我喜欢拿着笔在纸上一点一点画出来的感觉,感觉自己就融入到画画的过程里去了。”杜砚在以前的采访中是这么说的。
  杜砚轻轻地把那些画拿到客厅,有一些是用在美术馆买来的画框裱起来的。
  日光照耀下的石榴、处在墙角阴影中的石榴、处在幻境般的蓝色背景中的石榴、和其他水果堆在一起的石榴……
  还有一幅,是在海边浅滩上的石榴,也是所有画中唯一一幅果实完全裂开的,红色的晶莹颗粒碎了一地。
  “你喜欢吃石榴吗?”何征问。
  杜砚的眼神也停留在了那幅画上,他摇了摇头。
  “这是很多年前画的。”
  “你画的这么好,都可以出画册了。”
  “我是不会出书的,就是随便画画而已。”说着,杜砚镜片后的眼睛变得寂寥起来,他把摊在桌上的画都整理了搬回房间。
  咱们去看画展吧。在酒桌上这么提议的,是杜砚。
  “星期五?”何征一边用手机查着日历,其实不用想也知道那天他没有什么必须要去做的事,他的工作时间弹性很大。
  “哦,星期五的话我可以去。”何征装模作样地回答。
  “我那天大概也有空。”林普宁说。
  “那到那天见。”
  “那个画展,是什么样的?”何征一边吃着藕片一边问着。
  “画展,就是画展,好像是20世纪山水画,都是一种说法,去看了就知道了。”杜砚说着,注意到何征杯里已经空了,就再一次给他斟满。杜砚本身不怎么喝,但何征觉得看杜砚倒酒也是件伤心悦目的事:他将绿色的酒瓶提的高高的,瓶身微微倾斜,酒汇成一缕细流被注入透明的杯中,酒瓶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
  那天中午一起出发去美术馆的只有杜砚和何征,至于林普宁,杜砚用一句话带过了:他跟孔哥半夜去夜市吃鱿鱼吃坏了肚子,现在正在医院里痛并快乐着。
  何征想到上次喝酒时林普宁提过,他家附近的三院新来了一批护士长的都不错。看来这回他是去身临其境了。
  杜砚走在前面,抬头仰望着路边的行道树,风此时并不强劲,吹得树叶沙沙地舞动着。
  他穿着件比较素雅的米色衬衣,何征在一个记者拍的照片中见过与之类似的衣服,不知是否是同一件。
  “先去吃饭吧。”杜砚在风中走了一会儿,回过头说。
  何征当然没有异议,跟着他进了一家中餐厅。
  杜砚从服务生手中接过菜单,递给何征。菜单上名目很多,拿在手里颇有分量。何征一时搞不清该点什么好,最后还是推给杜砚让他点。
  杜砚问了何征有无忌口之后,没再看菜单,就点了几个菜,让服务员下单了。
  “你点的好熟练。”
  杜砚点了点头,随手提起茶壶给何征满上。
  何征看着对面人如此认真地做着服务生该做的工作,把一杯茶倒的刚刚好。
  “因为以前经常来,你呢?会做饭吗?”
  “会一点,”何征答道,其实他以前大多数时候是在外面解决或是叫外卖,搬家后就没再叫过外卖了,“如果有交往对象的话就不用自己做饭了。”
  “那倒是,如果有一两个人给自己做饭的话就好了。”
  “你还打算找两个吗?”
  “两个是极限了,还是一个吧。”杜砚若有所思地说。
  何征正觉得这话题方向越来越奇怪的时候,服务生把千叶豆腐端上来了。
  “尝尝看。”杜砚说。
  

  第6章
  吃罢午饭,乘地铁过了几站路,再回到地面上时眼前就出现了宽阔的道路和高耸的建筑。
  “这一带,以前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我常在这边和邻居一起玩儿。”
  “以前?”
  “嗯,那时候一条街上,家家户户都是认识的。”
  美术馆那时就存在了,杜砚解释说。之后规模有所扩大,一次一次的翻修,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是这边。”杜砚一边说着,一边带何征进了美术馆的大门。
  外面的街道上喧喧嚷嚷,可是一进入美术馆院内便是一片静寂。
  院内停着三四辆空着的大巴车,白蓝相间的车身上写有某学校的字样。何征以为是有学校组织学生来看画展,进入馆内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大厅铺着红色的地毯,两边是贴有祝词的花篮,正前方的蓝色巨幅告示牌上写着某画家伉俪的作品展的简介。
  沿着指示牌向右边走,进入1号厅,一幅幅山水图呈现在何征眼前。杜砚一一地停下脚步,仔细地看。他的背仍然挺的很直,与展品保持着一定距离身姿优雅地欣赏着。
  “这幅好看。”杜砚站在一幅画前说。
  “感觉有点萧瑟。”
  “风吹叶落,总会有这样的感觉的。”杜砚继续向前走。
  拐了一个弯,几幅牡丹映入眼帘,即是之前山水图的作者的妻子的作品。
  大朵的牡丹盛开于画面中央,却不显得热闹娇艳,反而有些寂寥。
  他们走走停停,偶尔交谈几句,并不深入。
  展厅右边是彩色的作品。何征发现杜砚比较感兴趣的几幅画,都是蓝色调的。他在一幅方形的画前停留的最久,蓝色的画面上有半写实半抽象的细长花瓣,那幅名为:岁月如歌。
  何征趁杜砚去看旁边挂的九鱼图时,看了一眼那幅画右侧的标价,不免咂舌。
  过了有十分钟,展厅里才进来第三个人,之后有了第四个。都是独自来看展览的中年男性,他们也有着同样的姿势——把手背在后面,弓着背慢慢地走着。与之相比,何征觉得杜砚还真是显得年轻。
  直到何征随杜砚走出了一号厅,也没见到第五个人。
  二号厅就在对面,里面是某著名山水画家和书法家的作品展,是美术馆的固有藏品,只能隔着玻璃观赏,展厅中央还有作者的青铜像。
  何征觉得自己在欣赏山水画这方面的“眼睛”还没有被“打开”:虽然那些画看起来都很美,但他站在那么一大幅画前面有点不知该看哪里才好。所以大多数时间里,是杜砚在看画,何征在看杜砚。
  从美术馆出来,他们没有按原路去地铁站。杜砚提议沿着这条路走一走。
  “我母校就在前面。”杜砚说,他想去看一看。
  过了两个路口,右拐往一个林荫路上走,车辆就少了许多。
  “上中学的时候,每天都要骑车走这条路,”杜砚在前面带着路,仿佛陷入回忆,“好多年没来看过了。”
  “以前可没有这些东西。”杜砚指着路边的几家酒店和洗浴中心说。
  路两边陆续出现了很多文具店,但杜砚说都和他那时的店面不一样了。
  “以前这里是家磁带店,我和几个朋友每天放学后都去,就和店主混的熟了,那时我想着等长大了就开家磁带店。”杜砚说。他所指的地方现在是一家手机配件店。
  到了学校门口,何征看到在旧楼间有一栋比较新的灰色建筑。
  “那是体育馆,我毕业之后很多年才建起来的,当时还说会建游泳馆,到最后也没能建成,就只有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场。”
  沿着学校围墙栅栏走,可以看到里面种了不少植物,但显然缺少应有的打理,都有些歪歪扭扭的。
  又走了几步,杜砚停了下来,隔着栅栏看向教学楼一楼的一个教室。何征心想那大概就是他当时上课的地方了。
  杜砚就这么看了一会儿,低头注意到围墙边上有个被捏变了形的酸奶包装袋,就随手捡起来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
  在学校围墙的边际,有一个很窄很长的胡同,两边墙都是砖红色的,墙顶上还有不少防盗用的碎玻璃。
  “这是以前学生打架的地方,”杜砚笑了:“没想到还在啊。”他指着胡同遥远的尽头,说:“一直往前走,能走到学校老师的家属院。”
  “前面应该有家书店,我们那时候常去,老板会卖一些音乐杂志。”
  然而过了胡同口再往前就是一片待拆迁的旧房。台阶已经拆了一半,仍有一些小商户在一楼拉着简易横幅卖文具和小吃。
  杜砚就没再说话了。
  两人走到十字路口,眼前又恢复了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
  何征第一次听杜砚说了这么多话,这么多关于他自己的事,何砚感觉自己仿佛同他经历了一场时空旅行。
  两人在路边等了一会儿,没等到出租车。好不容易一辆空车过来,就被一对搬着一箱水果的年轻情侣抢了先。
  “这个时段不好打车啊。”杜砚说。
  又等了几分钟,两人索性继续步行一段路。这一带恰好是商业街,何征想这算是和杜砚逛街了,这在以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7章
  回想起来,这段时间一直都只是和杜砚在一起。
  和除杜砚外的人单独一起吃饭,逛街,或是讨论哪里方便打出租车之类的问题,最近何征都不曾有过。
  那在接近杜砚之前,是和谁在一起度过的呢?何征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却感到一片模糊。
  是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在街头等车,独自一人在餐厅点菜,独自一人在家里喝酒。
  何征也曾交往过两个男性,但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而神奇的是,在半年前重新听到杜砚歌声的刹那,何征才明白了为何自己对于恋人的外貌有种特别的偏好——之前的两个对象都和杜砚面容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眼睛——原来杜砚才是他的初恋吗?在自己五岁第一次再屏幕上看到他的时候?
  这么想了一大圈,看着身边正悠然走着的人,何征觉得他是在追溯自己爱情的源头。
  路过点心店的时候,何征让杜砚等一下,他进去买了一些分装在两个小纸袋里,把一个袋子递给杜砚。
  “这是?”杜砚看着手上的小白纸袋。
  “糯米团点心,里面有馅料。”
  “我不怎么吃甜食。”
  “给你的是抹茶味的,不是很甜,”何征解释说:“要放十几分钟解冻变软了才能吃。”
  “哦,谢谢。”杜砚打开袋子朝里面看。
  “不是我说的,是售货员说的,我也是经常看到这连锁店,第一次买。”何征说。
  杜砚仔细地把纸袋口折好,朝前走去。
  何征一边打量着路边店铺的招牌,一边留意杜砚的表情。又过了一个路口,就进了地铁站。
  回到了楼里,他们用平素一贯的语气告别。
  “再见!”
  何征站在楼梯上摆摆手,杜砚也一边拿钥匙一边说:“再见!”
  何征正朝楼上走去,杜砚那边却突然停下了用钥匙开门的声音:“这个,可以吃了吧?”
  “啊?”何征回过头。
  杜砚把手上的小白纸袋微微举起。
  “哦,可以了。”何征回答。
  “那谢谢了,再见!”杜砚说。
  为什么现在会在这里呢?何征用外套裹住自己想。
  究其原因,是糯米团子。阿宽说想几个人一起做烧烤,杜砚就说要何征也一起来,作为上次糯米团子的谢礼。
  “烤肉啊?听起来真不错。”
  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何征站在院子里这么回答的。
  “是去烤肉店吗?”何征又问。
  杜砚轻轻摇了摇头。
  “那是在家里做?”
  “去郊外。”杜砚说。
  何征没有买车。杜砚有一辆,但何征从没见他开过。的确,以这个城市的交通来看,开私家车太受罪了。
  阿宽借来的车是白色的面包车,不是近年流行的式样,而是特别普通不引人注目的那种(简而言之,就是看起来像是运货的),但用来去野外做烧烤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约好一早就在院子里集合。何征被闹钟叫醒后就迅速冲了个澡,背着从柜子里翻出来的蓝色帆布包,打了好几个呵欠冲下楼,在清晨的空气中,看见杜砚已经背着包笔直地站在院门口了。
  阿宽按时开车载着林普宁和孔哥过来了,打开车门后能看到里面堆着一些东西。
  “这都是烧烤用的工具吗?”何征问。
  阿宽坐在驾驶座上点点头。
  “东西都买齐了吗?”杜砚问。
  “全齐了,”坐在副驾驶的林普宁下了车,打开车门,“而且呀,准保新鲜!”
  食物都用袋子分装好堆在一个纸箱里。
  “这袋是茄子。”林普宁指着一个袋子说。
  “哦。”何征和杜砚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是牛肉丸。”
  “哦。”杜砚说,何征则看着他的脸。
  “还有我们都喜欢喝的嘉士伯。”
  “哦,”杜砚说,“那上车吧。”
  阿宽确认几个人都上车后,就踩下了油门。
  杜砚正在系安全带,阿宽就回过头来:“你们说听哪张CD好?”
  “听我们去年录的那张吧。”孔哥说。
  “但我想听更欢快些的。”林普宁也扭过头来说。
  “停……停下……”何征突然叫道。
  “什么?”阿宽和林普宁都看向何征。
  “快刹车!要撞上了!”何征和孔哥都看向前方大叫起来。
  阿宽转过头看到一棵老树正在逼近,于是猛打方向盘,才得以避开撞击。
  何征和孔哥都大大地呼出一口气,转头看到一直沉默的杜砚脸色发白。
  “你没事吧?”何征忍不住问。
  “没事,你放心,杜砚,没事的,我好好开。”阿宽一改刚才的嬉闹,认真地说。
  何征在路上有些犯困。车子已经行驶在外环上,林普宁和孔哥在交谈着,诸如第一次去野外烧烤的事、以前的演出,阿宽一直没再插话。而杜砚一直望着窗外。
  车子按着车载导航在走,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少。何征开始感受到了田野的气息。
  “何征,你喜欢坐车吗?”杜砚突然问。
  “差不多吧,谈不上喜欢,小时候晕车,后来坐多了才好了。”
  “在车上,有的时候会希望车子一直这样开下去,不要停止。”杜砚说。
  “嗯,有时候我也会有这种感觉。”
  “但是这样就永远下不来了吧。”
  “那就一直这样一起坐下去吧,正好环游世界。”何征不知怎么想的就这样脱口而出。
  杜砚的眼睛还看着窗外,但何征觉得他似乎笑了一下。
  “上了阿宽的贼船现在就算想下也来不及了咯。”坐在前面的林普宁打趣说。
  何征以为,野外烧烤,就是酒友会的延续,而事实不仅如此。
  这不止是一顿饭,这是一种活动。
  他们把车子停好后,就整理了东西开始爬山。孔哥在前面领路,杜砚在后面照看着第一次来的何征。何征这才注意到他们的背包都比自己的专业很多。
  “累吗?”过了一会儿杜砚问。
  “还行,还行。”何征说。
  “慢慢来。”杜砚说。
  不时可以听到脚踩在落叶上的清脆声响。杜砚似乎呼吸一点也没有波动,保持着轻快的身姿带领着何征向山上爬去。而何征已经感到背上的包越来越碍事,压得他开始喘气起来。
  “啊,是山雀。”杜砚看着被阿宽惊起的一小群鸟说。
  “大概正在吃虫子呢,被我给吓跑了。”阿宽笑着说。
  山路越来越窄,枫叶尽染,何征看着杜砚敏捷的背影,终于忍不住问道:“杜砚,你是经常爬山的吗?”
  “何征,这种山对杜砚都不算山啦。”走在前面的林普宁说。
  “看,我又打搅到一群山雀吃午饭啦。”阿宽喊道。
  
  
  第8章
  “还有多远?”何征问。
  “快到了。”杜砚立刻回答说。
  孔哥带着几个人拐了个弯,斜坡开始变得平缓,也没有了碍事的野草,最终到达了一片平地。
  “到了,可以歇会儿。”孔哥招呼说。
  杜砚找了块石头坐下,从背包里拿出了小画板和纸笔,开始画速写。何征和林普宁都围了过去。
  “画的真好。”何征说。
  “你也可以试试看嘛。”林普宁说。
  “我不行,我美术课都没好好上过。”
  “最重要的东西,都不是从学校里学来的,”杜砚说:“画你自己想要画的就好了。”
  “看,这位才是好老师。”林普宁笑着说。
  何征在杜砚附近找了个位置坐下擦了擦汗,拿出矿泉水来补充了水分。看着森林间的景致愣了会神又觉得冷了,就裹上了外套,困意又袭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阿宽和林普宁的交谈声中又迷糊了过来,一转眼发现杜砚不见了,赶紧站起身,却发现杜砚拿着画好的速写就站在他后面。
  “你怎么跑到我后面了?”
  “我一直就在你身边。”杜砚的回答让何征心里一暖,虽然他知道杜砚表达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都说了今天我负责照看你的。”杜砚的语气和神态都那么平静,可何征觉得在这森林清新的气息中,一切是那么大不相同,富有迷惑性。
  “该开始准备烧烤了。”杜砚说着,朝阿宽那边走了。
  看着杜砚的背影,何征心想千万不能在这个地方犯错误。
  “哦,开始咯!”阿宽和林普宁兴奋的叫声从那边传来。
  何征在嚼着烤金针菇。
  很大的一块石头,他靠在上面。阿宽、林普宁、和孔哥,还有杜砚都围着篝火坐成一圈。现在看来,好像是在拍电影中野外求生的场景。在火光的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生气。
  在这样的气氛下吃饭,何征感到不可思议。而杜砚则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想必是过惯了这样的生活的。
  “何征,味道怎么样?”林普宁问。
  “什么?”
  “我问你……诶,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容易走神啊?”
  “是吗?”
  “何征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出神。”杜砚说。
  “我有吗?”何征没想到这点被看穿了。
  阿宽和孔哥也笑了起来。
  “你不也是吗?”何征冲着杜砚反击道。
  “你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们不懂啦。”孔哥说。
  “那思考人生的何征,烤金针菇好吃吗?”林普宁问。
  “很好啊,好吃!”何征一边回答着,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再烤些金针菇吧。”杜砚说。
  “尝尝这个。”孔哥煮了一锅蔬菜汤。
  在地上也坐的颇为板正的杜砚,接过碗喝了一口汤。
  孔哥熟练地又动手盛了几碗把汤给分了。
  “我把上次的做法稍微改良了一下。”孔哥好像大厨似的这么说。
  “孔哥就是孔哥。”林普宁和阿宽喝着汤赞叹道。
  何征喝了几口,感到这以番茄为主的蔬菜汤让他的整个胃都充实温暖了。
  “味道不错。”说着,杜砚给自己盛了第二碗。
  喝着汤,几个人都开始讲起了故事。
  轮到杜砚的时候,他说:“其实,我曾经喜欢过的人,也喜欢喝这种颜色的汤。”
  杜砚这么一开口,几个人都静下来了。
  “曾经喜欢过的人……你是指……”阿宽惊讶地说。
  “嗯,就是他。”杜砚仍然是平静而认真的口气。
  他?谁?何征在心里惊呼。他一直没想到杜砚会讲自己的感情生活,也确实没有去想过真的有那么一个他喜欢的人存在。虽然杜砚活了这么多年不曾有过那么一个人才是不合情理的。
  而杜砚现在提及那个人的时候居然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一边喝着汤,一边讲了这么一些往事的片段。
  那个人很喜欢喝罗宋汤。
  最初有一次杜砚、吴炽和那个人一起和几个朋友在野外搞派对,吴炽的一个外国朋友做了罗宋汤,那个人就喜欢上了。他还说不够辣,在自己碗里加了辣椒油。
  每次至少要喝两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后来呢?”何征忍不住这么问。
  杜砚看向何征,又似乎不是在看他。
  “后来他……死了。”杜砚说。
  何征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不是喝罗宋汤死掉的……是车祸。”杜砚继续说。
  阿宽和孔哥都发出低沉的叹息。
  在震惊之余,“车祸”一词又让何征的脑细胞重新活络起来。
  和杜砚相关的车祸,那就是吴炽那一起。
  何征记得那是二十年前的一出交通事故,吴炽夜里醉酒驾车,在高速路上意外身亡,同时死去的还有副驾驶上的人,即是他的助理。
  莫非就是那个人?
  而之后赶到的杜砚和围观拍摄的娱记发生冲突,之后淡出歌坛。
  如果真是这样,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来,喝酒,喝酒!”孔哥从包里拿出几瓶嘉士伯来,打开一瓶递给了杜砚。
  之后林普宁又像多啦A梦似的不断从包里取出花生米、鱿鱼丝之类下酒的零食。
  “简直就是换了个地方开酒会嘛。”何征感叹。
  “我回去路上还要开车,我就不喝了。”阿宽说。
  

  第9章
  就这样喝了一个多小时,何征觉得自己也没有喝醉。几个人整理行装,杜砚在打扫垃圾。下山的路比上山要顺利些,然而何征一会儿因为酒精的温暖而微笑,一会儿想到“那个人”又突然有点想哭。脚下的路怎么走的也搞不清楚了。
  “当心点,看着路。”差点跌倒的时候杜砚从后面拉了他一把。
  是因为喝多了吗?何征感觉杜砚距离自己特别近,在对自己微笑。
  你还爱着那个喜欢喝罗宋汤的人吗?何征想这么问。
  “别乱想了。”何征听到杜砚拉着他的胳膊这么说。
  杜砚的表情似乎从一瞬间恢复了认真,然后又开始了微笑。
  “快点走吧。”杜砚就这样拉着迷迷糊糊的何征下了山。
  熬了个通宵,堆积的稿子终于赶完,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从早上五点多睡到下午一点,何征不急于起床,而是在床上听了一个小时杜砚以前唱的歌,待头痛渐渐消退后,就起身到浴室冲个热水澡。
  洗过的头发上带着清爽的味道,让何征心情一振。套上干净衣服,打开冰箱,开了一瓶嘉士伯,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眼前又浮现出杜砚倒酒时的样子。
  说起来,何征以前是不爱喝啤酒的。上大学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聚餐,虽然会和他们一起“干杯”,但味觉和心理上都很排斥。喜欢上喝嘉士伯,是在迷上杜砚以后。有天晚上他在杜砚的百度贴吧里看到一个网友发的帖子,里面有一张从林普宁的微博里转来的照片,是他们几个人在餐桌上的合照,照片上的杜砚正拿着一瓶碧绿的嘉士伯。
  从那时候起,那碧绿的瓶子就常备于何征的冰箱中了。
  类似的事情,何征做过很多。
  买了素描本开始练画啊,研究杜砚在采访中提到过的国外的音乐啊,这些都像嘉士伯一样在他心里咕嘟来咕嘟去,让他沉浸。他拿着酒瓶坐在椅子上,恍恍惚惚地喝着,这种时刻,他便会感觉杜砚仿佛就坐在他身边,与他交谈。他在恍惚中确认着这一切,对身侧的空虚视而不见。
  这样喝着酒,一会儿翻翻山水画册,一会儿用电脑放放杜砚近年做的环境音乐,发着呆。等到无事可做了,就躺回床上去,戴上耳机,让杜砚早年的歌声拥抱自己。天黑的很快,感到饥饿的何征换了外出的衣服戴着耳机走下楼。
  就在这时,他真的看到了杜砚。
  “吃晚饭了吗?”杜砚说。
  于是两个人就倒杜砚常去的一家面馆吃面。
  面馆不大,但无论是面还是店里的服务都是一样的传统地道。
  相邻的两桌是两对年轻的情侣,角落里的桌边坐着一个独自喝酒的上班族,那人的领带松松垮垮地挂在皱巴巴的衬衣上,看起来面色不快。
  “喝酒吗?”
  “喝。”何征利落地答道。
  “拿两瓶嘉士伯。”杜砚对服务生说。
  面和酒都上的很快,两人也聊的很愉快,逐步就聊到了小时候调皮的事,何征说他上小学时曾迷迷糊糊地从楼梯上摔了下去,从四楼滚到了二楼。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