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家都爱霍去病(卷一) 作者:陆路【完结】(58)

2019-03-30  作者|标签:陆路 甜文 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天之骄子

“去病见过李息将军。”此人方才说自己一直镇守北境,我已经猜到他就是雁门之战同二舅打配合的大行令李息。

“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卫将军这外甥聪明伶俐得很,臣尚未自报家门呢,他已经知道臣是谁啦。”李息见到我好一阵乐呵,三两下便把我的头顶揉成一团j-i窝。

“李将军别忘了,去病也是陛下的外甥,臣整日里瞎忙活顾不上他,经常把他丢给陛下管教,他那套识人的本事料想是从陛下那里学来的。”二舅谦道。

“哦?陛下亲自教导?这样看来,霍贤侄可谓‘天子门生’喽。”

“可以这么说吧。”话音甫落,二舅眼中似乎掠过一丝得意的神色。

“韩将军今天在朝堂上欺负舅父啦?”离开上林苑的途中,我开口问道。

“这倒没有。”二舅否定我,“韩将军只是对陛下令他转攻为守,屯军雁门之事有些微辞。不过韩将军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他曾多次带兵出击,转战南北,东瓯和马邑之役均出力不小;如今被派给我这样的新人做后勤,换了我是他,恐怕也不那么心甘情愿。”

说话的当口,我抬头,望见对方羽睫下的y-in影。基本上,根据我总结出来的二舅用词规律,他若是干脆利落地吐出“没有”二字便打住,而非附加一大段儿拖泥带水,我才敢相信是真没有。

“为什么这次出兵不打单于军呢?”我换了个话题问。

“舅父先考考你。”谈到用兵,对方顿时兴致勃勃,“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后面一句是什么?”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我接口。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

“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我补充道,“这句出自淮南王的《兵略》。”

“记x_ing不错。”二舅颇为满意地点头,“如今咱们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汉匈边境线过长,需要守备的地方过多,而匈奴人擅于骑兵突袭,无所忌惮,倘若同他们硬碰硬,我军必趋于被动。想要扭转战局,须如孙武之言,‘攻其所不守’。”

“我明白了。”我回忆起刚才看到的沙盘推演,二舅同李息计划分兵两路,一路在东佯动牵制,另一路向西偷袭河朔,也给匈奴来个声东击西。

“说到兵法,今日找你来,其实另有原因。”二舅接过侍卫递还的印扣,领着我通过未央宫西阙,“平阳长公主告诉我,你休沐日去公主府,与小侯爷同席研书?”

“啊?嗯……”我支吾。被二舅突然这么一问,我脸上唰地火烧火燎起来。那天出门之前,我告诉二衿娘我去组队蹴鞠,结果变成与小侯爷一块儿读书,顺便做了某些不可告人的事情,下午还陪他去逛西市。总之,就是没去踢球。

“长公主说,你俩在读《孙子》兵法?”对方拖长了音调,笑意不断加深,他知道我早已经读完这些初级课程。

“平阳侯没读过,我正好也忘得差不多了,就陪他顺便温习温习。”我挠挠头,迅速找到借口,“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舅父,你说是吧?”

“温习的效果不错。”他伸出手指在我鼻子上刮了一下,“走,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

***

天禄阁,别名天禄七重塔,除了前殿,它和石渠阁应该是未央宫里最高的二座建筑之一。天禄阁藏书,下至琴棋书画,中有商农医卦、再往上为诸子百家,更上层兵法律令。越往上,典籍越珍贵,内容越生僻。

“绝大多数兵书收藏于第五层,一些名家亲手著作的典籍则收藏于更高处。”二舅一边介绍一边领着我向上爬。

终于一口气爬到第六层,二舅开始在那些堆得比我还高的书海里翻找。显然,这一层使用率较之前几层低,穿竹简的牛皮绳普遍比较新,书籍积灰严重。

“喏,这是姜太公《六韬》。”二舅朝我手中摞了五本木简,最上面那一本粗体大篆写着“周文王师姜望撰”。

“这本,黄石公《三略》,也是好东西。”一摞细封竹简被叠放在之前那五本上面,我定睛一看,扉页左下盖着朱漆小篆“留侯印”。

“咳……咳……”我已经被埋没在书简的烟尘和气味里。

二舅终于停止了翻找,掸了掸衣服上的灰。

“先看这么多吧,这些书,足够你俩研习到我班师回朝。”他的语气,似乎对这次出征格外有信心。

我抱着书简,踟蹰了一下。

“舅父,真的没有《韩信》兵法吗?”

二舅的笑容停住。须臾,只听他叹道:“很不幸,淮y-in侯兵法已经遭毁,我亦未能拜读。”

果然,又是这个答案。

“留侯这本《三略》应是与淮y-in侯同时成书的,你可以先读读。”见我耷拉着脑袋,他安慰我道,“长乐宫里也许藏有淮y-in侯著作残本,我可以帮你去问问。”

“不用了,我自己去找就好。”找书的事儿我不想再劳烦二舅。更何况,这其实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

“去病你等等。”二舅叫住正欲转身离开的我,从我手里分了一半竹简抱着。

“虽说舅父让你看兵书,但是你要记住,兵书不等于兵法。没有任何两次战况彼此相同,真正的兵法,立于兵书之外,取势自天地之中。”末了,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总而言之,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44章 44 大捷

厢房的门“砰”地一声被踢开。

“走走,都随朕去上林苑。”

我拼命揉着惺忪的睡眼。

“今日还要去太学呢。”缺课的话,公孙太傅会生气的。

“去什么去,快起床洗漱,跟朕打马去。”天子乐颠颠地搁下一句话,迅速消失在门口。

我伸伸懒腰,连打几个哈欠。

隔着个荞麦枕,苏武这小子还在被窝里蒙头大睡。

“喂,陛下叫你起床啦。”我一脚踹在他屁股上。

“这浴池好大啊。”苏武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我得去求陛下,让我以后常来宫里住。”

“要是你有机会去甘泉宫,就不会觉得温室殿的池子大了。”我爬出浴池,闭着眼睛由内侍擦拭头发,留下苏武一个人在池子里开心地扑腾。

人说春困秋乏,可是最近不知怎么,仿佛总也睡不够。这也得怪苏武,昨儿半夜里我睡得好好的,猛得睁眼,只见一个黑魆魆的影子伫立在榻边,正用幽怨的眼神盯着我。

“大半夜不睡觉,扮鬼出来吓人?回你自己房间去。”我没好气地吼。

“表哥,我认床。”苏武委屈地说。

***

数日前。

椒房殿里围着一群人,小皇子殿下被宫女倒提在手中,n_ai妈正忙乱地拍着他的背。

“卫伉你这瓜娃子,给我出来!”庭院深处,二衿娘苏葭的暴喝在廊柱间回响。

“怎么了这是?”宦者掀开帘子,天子抱着个蜡烛包从里间跨出来。

“据儿又被伉儿喂进不该吃的东西。”小姨望见地上黏糊糊一团还在蠕动的物体,舒了口气。

我忍俊不禁。上次是苜蓿Cao,这次被喂甲虫,刘据的食谱还真是丰富。

其实我现在十分同情小姨。苏伯父随二舅一起奔赴前线,小姨不知哪根筋搭错,邀请苏葭带着四岁的卫伉和刚出生的小表弟进宫将养。唉,椒房殿从今日起,注定会热闹非凡。

“去病——咦?”天子的目光落到我身上,“外甥束单髻啦?”

“啊?是。”我不自然地举起手,碰了碰脑袋上的玉簪。

天子盯着我头顶嘿嘿笑了好一会儿,方才扬起手中的蜡烛包:“来,帮这小子想个好听的名字。”

蜡烛包里那只皱巴巴的小猴子,硬是捱到他爹奔赴前线才出世,到现在名字都没取。

我略一思索。

“单名一个‘信’字,如何?”

天子额间数道黑线。

“卫信?去病你怎么也跟着起大俗名?”他摇头道,“朕这儿已经好几个‘信’,换个文雅的罢。”

我还给天子一个白眼,指向身边的小跟班:“臣一时想不起来其他名字,苏武平日里喜爱诗词歌赋,陛下问他罢?”

“臣建议,可将单字‘信’换作二字‘不疑’。昔日留侯次子就叫做张不疑。”苏武眨眨眼睛,拱手回复天子。

天子瞪着我俩好一会儿,终于泄气地摆手。

“算了算了,还是等娃爹回来再取名罢。”

***

艳阳高照,鸟语花香。我跟随陛下打马出西直门,朝上林苑一路行去。

建章宫前旌旗一片,浩浩荡荡数十人的骑兵队伍列阵而待,大姨夫、荀彘、公孙敖、李椒等人均已整装待发。

“今日谁的猎物最多,朕重重有赏!”天子手中箭矢消失在空中,奔蹄之声顿起,挟裹阵阵烟尘踏上司马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8/8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