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番外 作者:若花辞树(上)【完结】(8)

2019-03-28  作者|标签:若花辞树 平乐 番外 作者 若花 辞树 文案 雁去 又是 秋光 冉冉

皇后见此,禁不住淡淡一笑,和缓地说道:“那么,往后重华再出门去,也如今日这般,不轻易与人交谈可好?”

这是不欲她太过冒尖,招人侧目。夏侯沛做出乖巧的样子,一手在身前捏成了个小拳头,点头,认真道:“儿听阿娘的。”

皇后欣慰于她的懂事,手心抚过她日渐浓密的发丝,轻声道:“长出新发来了。”

夏侯沛生下来时头发是软软的黄黄的几根,极是稀疏,乳母还担忧过一阵,到后来慢慢长出新的,稍稍浓密起来,看着也并不比其他孩子少,乳母这才放心。

手心下的发丝,是孩童特有柔软细密,转眼间重华就长那么大了,回想起她刚生出来时小小软软的裹在襁褓里的模样,皇后有一些走神。

那温柔的掌心贴着她的头发,夏侯沛觉得很舒服很踏实,只是许久没有动静,她仰起头去看。

发丝划过手心,有一些痒,皇后回过神来,见夏侯沛正在看她,便浅浅弯了下嘴角,收回手,道:“重华去与阿郑玩吧。”

夏侯沛猜想她阿娘定是在想什么心事,再是从容淡定的人,也会有为难的事,更何况阿娘是一国之母,掌管大夏后宫,势必复杂难为,不乏棘手之事。她现在还小,帮不上忙,等她长大,就可以为阿娘分忧了。

她要快快长大,在此之前,就绝不要给阿娘添乱。夏侯沛双手撑着地面站起,拍拍小手道:“我去与阿郑玩啦。”

皇后抚了一下她的衣衫,示意她去。

这个年纪的小孩正是好动的时候,夏侯沛不好动,但她喜欢四处去看,熟悉所处之处。皇后居所以长秋为名,长者久也,秋乃是万物成熟之初的景色,长秋二字寓意永恒美好。偌大一个长秋宫,殿宇轩昂,庭院森森,遍植草木。

整个宫殿,便没有夏侯沛不能去的地方,她不要人抱,到处去看,阿郑见她兴致勃勃,便也由着她。皇后却很仔细,嘱咐宫人,不要让十二郎累着。

饶是如此,半月下来,长秋宫也让夏侯沛走了遍。

这座宫殿是她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宫人皆是皇后的人,自是受皇后行事影响,看来颇为亲切,夏侯沛十分喜欢这里,每日都过得很是愉快。

皇帝常来长秋宫。夏侯沛回回观察下来,发觉,圣人待阿娘,并无多少男女之情,却是极为敬重,但凡后宫之事,圣人皆托付阿娘,无一丝不疑虑。而阿娘冷静的面容在圣人在时,总是会柔和下来,这种柔和使得她更为知礼贤淑,仿佛凡事托付与她,便可高枕无忧。

夏侯沛最喜欢的,便是皇后展现出来的可靠模样,这让她无比安心。

因夏侯沛展现出来的聪明颖悟,夏侯庚每回来,也总会见见她。几次下来,便震惊于她的进步神速。

这日,夏侯庚自入殿来,听得夏侯沛在那朗朗诵读,不由惊异地问皇后:“十二郎竟识得字了?”

皇后道:“还不曾教她识字。这篇赋是我昨日念与她听的,想来是她记住了。”

如此长篇,只是听皇后念过便可记下了?夏侯庚更是震惊:“你念了几遍?”

皇后回答:“念了一遍,与她解释了一遍。”说罢,目光便在夏侯沛小小的身躯上停留片刻,而后道:“重华有过耳不忘之天赋。”

夏侯庚久久不语。

回到太极殿,夏侯庚看了一道奏疏,奏疏乃大鸿胪魏会所上,上面所言是突厥内政,鸿胪寺昨日得到消息,突厥两月前突起内乱,原与大夏交好的都蓝可汗死于兵变,如今掌控突厥的是都蓝可汗之兄突利可汗。

突利勇武凶猛,喜兵好战,并不如都蓝那般易于控制。这对大夏而言,绝非好事。想起前几日所得军报,南朝越、楚似乎也不平静。

夏侯庚焦躁地起身在殿中来回走了一轮,又想到夏侯沛之天资卓绝,眉心便是猛烈一跳,他唤来赵九康道:“你去各处看看,但有关于十二郎的言论,皆来报与我。”

第8章

圣人亲口吩咐之事,谁敢怠慢?

赵九康身为夏侯庚亲信宦官,在宫中自有他的刺探暗信渠道。听了几日耳报,又小心使人去看看十二殿下日常做些什么。这难度极大。自崔皇后入主长秋,那一座宫殿便如铁桶一般刀火不入,赵九康恐惊动皇后,只令人注意十二殿下出了长秋宫的动静。

夏侯沛甚少出宫,恰好这日,在长秋宫中转得厌了,便央阿郑带她到外面看看,阿郑禀了皇后,皇后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亲点了心腹五人,伴着夏侯沛去玩。

纵如此,也不令夏侯沛走远,就在长秋宫附近转转。夏侯沛作为一个成人,自与寻常小孩不同。她对一些古朴的器物尤为感兴趣,对花木之类颜色生动的,反是兴致缺缺。又因答应了皇后在外少说话,她便多是看,话也少说,只是偶尔会问阿郑这是何物,用作何处。

作为一个孩子,已是难得一见的稳重。

赵九康将探得之事皆详细报与夏侯沛。

“十二殿下年幼,甚少出宫,各宫偶有关于十二殿下言论,说的大体是十二殿下话少稳重,臣前两日见十二殿下在长秋宫外玩耍……”将那日情形说了一遍。

夏侯庚凝眸深思,赵九康见此,便默默地退了下去。

皇帝如今有十二子,七女,除去夭折的,还有八子五女。为人父者,总想儿子个个都为翘楚,女儿都能安康富贵。若他只是寻常父亲,就只如此了。可他非但是人父,更是人君,如此,便有些不同了。

储君,国之基石,储位有变,朝堂动荡。

而今天下还未一统,西北突厥,南方楚、越皆是大夏心腹之患。

当年楚越争霸,在长江以南打得不可开交。形势大好,精兵强将,大夏已整军待发,正等高皇帝振臂一挥,便可渡过长江,趁虚而入。然而就在那时,高皇帝于睡梦中溘然长逝,哀太子理所当然地登基。夏侯庚是不服这位文弱的长兄的,他二人一母所出,只因他小了两岁,便失去了称帝的机会。且,高皇帝逼北齐小皇帝退位时,是他四处拉拢文臣武将,高皇帝亲军出征,是他鞍前马后,东征西战。大夏能有如今,他占了大半功劳。凭什么就因为他晚生了两年,就要将皇位让给镇日无所事事的哀太子?

夏侯家的天下,本就是他打下来的!

因这不服,又因高皇帝无易储之心,夏侯庚干脆便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布置,在高皇帝大去后,逼宫成功,又暗令哀太子身边的宦官勒死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兄长,永绝后患。

取得皇位后,便是安定人心。 彼时哀太子居东宫十一载,朝中上下,都以他为正统,暗以登基的新帝为窃国之贼。夏侯庚自是要安插心腹,除去遗患。这谈何容易。哀太子之妻乃是名门陈氏之女,陈氏屡出相才,在朝中盘根错节,哀太子幕僚亦不乏有才之人,且夏侯庚还有几个弟弟,看他这皇位来的轻易,便很想效仿他的做派,更有看重正统的老臣,对他指手画脚,口出不满。

夏侯庚一步一步的走,开始是步履维艰,到后面,也顺了,至今四年过去,总算将朝局整顿到他想看的样子,加上传国玉玺这定海神针一般的神物总算是找到了,他这皇位才算坐稳。

可,南下的大好时机却是一纵而逝!楚越之争,楚国胜了越国,就在四月前,越国向楚称臣,成了楚国的附属国。南方局势平定,大夏便没了趁虚而入的可能,再加上突厥局势不明,若此时向楚出兵,后方不稳,军心难定,南征之战恐要折戟沉沙;若先摆平突厥,便给了楚国休养生息的机会,来日,少不得便是一场恶战!

真是左右为难!

此皆因皇位之争,丧失了出兵的大好时机。误了国家大事!

夏侯庚从中吸取教训,首先,他的儿子,不可像哀太子那般文弱无能,只知鼓腹而歌,高卧而谈,必得个个文武皆修;其次,便是储位不可动摇,太子是他长子,是他看好的继承人,决不可为宵小所趁。

此二者,乃是夏侯庚心中执念,几乎与他要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比肩。

诸子皆在长大,夏侯庚看下来,大郎稳重,正可持国,二郎懦弱,便不做他想,三郎聪慧勇敢,将来可为太子前驱,六郎好文心善,却不是天真幼稚,平日校场上射箭骑马,都很努力,这便过得去了。再往下几子,皆还小,暂看不出什么。

夏侯庚也不急,他正当壮年,还能看着孩子们长大,还能好好教导。结果,就在这当儿上,十二郎不甘寂寞地冒出来了。

亲子天生异能,自是好事,只是十二郎同是中宫子,若他与他当年那般心有不甘,这异能,便成了祸事。

此战乱将起之朝,国家要昌盛,储位不可不稳。

夏侯庚想起魏后抱着年幼的夏侯冀的景象,缓缓合上眼,且再看看罢,皇后贤良,素知他之所想,若她果真能将十二郎教上正道,这便是一匹千里驹;如若不然,豺狼之辈,有害无益!

夏侯沛还不知她尚且不足两岁,她阿爹已在衡量她的将来了,更不知她阿娘也在为此事生忧。

夏侯庚对禁宫掌控极强,他本是逼宫得的皇位,自是将此视为前车之鉴,将禁宫内外牢牢控在手中。故而皇后只知圣人令人在探问什么,却不知究竟是什么。只想那日她言重华有过耳不忘之能,皇帝眼中所现诧异,便隐隐猜想当与重华相关。

重华日渐长大,总不能一直藏在长秋宫,再过三四年,她便要有自己的宫宇去独住了,她之异能,掩是掩不住的,与其待圣人自己发觉,疑心她们母子心怀异心,不若先说了,倒显得坦诚。

夏侯沛跑进来,见皇后正在书案后看着一本本册子,便放慢了步子。

皇后在她进来时便发现了她,待她走到身边,便搁笔,试了试夏侯沛手上的温度,热的,放心道:“天将雪,要冷了,这几日便休去外边玩,陪阿娘在殿里坐吧。”

夏侯沛不假思索道:“好。”

隔日一早,尚是晴的,一到傍晚,风云□□,天阴沉下来。站在长秋宫后殿的檐下仰头望去,只见灰沉沉的一片,云朵极是厚重,不多时,风起,雪落。

这是今冬第一场雪,宫外不时有一阵小跑的步伐声,当是过路的宫人欲寻一处避雪。

阿郑走到夏侯沛的身旁,道:“天冷,十二郎莫在外面了。”

夏侯沛转身冲她伸手,阿郑便抱起她,走入殿中。

殿内已生起暖融融的炭盆,炭火烧得红旺,为防夏侯沛好奇伸手去摸,炭盆外严丝合缝地罩了层木条编就的罩子,如此即可取暖,又不怕伤到孩子。

第9章

这一年乃是泰始四年。这一年不论中原亦或突厥皆发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便是,失踪三百余年的传国玉玺到了夏帝夏侯庚手中。传国玉玺是死物,不可充作精兵良将,亦不可用以平定天下,但它所代表的含义,却可令天下归心。

大鸿胪魏会,擅揣摩人心,皇帝将受命于天的诏书一下,便立即上表,请朝廷修编新历。皇帝欣然应允。

所谓历法,乃是朝廷颁布用以计时之物。几日为一月,几月为一年。自古便以月亮变化为准,以定月份,但月亮的变化每月都有一点偏差,一年两年可忽略不计,时日一久,这小偏差就成了大差距。此时,原先用的历法,已有了比较大的偏差了。

魏会这一表上的正是时候,既摸准了皇帝欲将自己的地位推向正统,又恰好能弥补旧历不足。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4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