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_周国平【完结】(18)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苗qiáng的诗是一个例外,但这个例外证明了诗的普遍真理。

  答《诗刊》杂志问

  1.有哪些中外诗人对你的创作发生了影响?

  我不是诗人,写诗只是在某一时期里受某种心情的驱使,可以说是偶尔为之。读诗也往往是受心情的驱使,在诗歌中寻找一种莫名的寄托或感应。当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有的,但难以捋清。有些专业诗人也许会有意识地向某一位大师学习,我肯定不是这样。通常是在读诗的时候,会有某一句诗跳了出来,我看到了一种表达的可能性,过后甚至那一句诗也遗忘了,但那种可能性留下了。这样日积月累,诗的感觉就越来越丰富了。从诗艺的角度看,我最欣赏的是,极新奇同时却让你感到是唯一准确的表达,极含蓄同时却让你感到是本质的完整呈现。

  2.您的第一首诗是什么,创作时有怎样的感觉?

  忘记了。幼儿常常口吐妙语,但都随风飘逝,没有人长大后能够回忆起来。等到在老师家长的教诲下开始写分行的句子时,写出的多是幼稚的模仿。自发的写诗也是始于模仿,但不再是按照老师家长的教诲,而是缘于自己的阅读。最有意义的模仿不是对技巧的模仿,而是产生了一种冲动,渴望像正在阅读的诗人那样,用诗歌来说自己的心事。在这个时刻,一个可能的诗人诞生了。我的这个时刻发生在中学时期,在一个暑假里,读了唐诗宋词之后,心醉神迷地写了许多悲观的诗词。

  3.您是研究哲学的,您认为诗歌与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从历史上看,诗歌和哲学都诞生于神话的母腹,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在性格上,哲学近于男性,诗歌近于女性。后来,这兄妹(或姐弟)俩分了家,疏远了,甚至互不相认。但是,在所有大诗人和一部分大哲学家身上,我们仍可辨认出鲜明的血缘联系。一切伟大的诗歌作品必有哲学的深度,都以独特的方式对存在有所言说。不过,在诗歌中,哲学是含而不露的,是底蕴而不是姿态。在我看来,凡在诗歌中从事说教、玩弄玄虚、堆积概念的都是坏诗人,而没有一个坏诗人会是一个好哲学家。

  4.我们缺乏大诗人的原因何在,您对中国新诗的未来有何估计?

  我们不只缺乏大诗人,也缺乏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作曲家等等,所以,原因恐怕不能只从诗坛上寻找。我认为,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jīng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一切伟大的jīng神创造的前提是把jīng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样的创造者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易夭折。现在的开放是一个契机,我希望我们不要只看到经济上的挑战,更深刻长远的挑战是在文化上。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文化的实用品格。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jīng神创造为乐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在这样的民族中最有希望产生出世界级的文化伟人。

  诗歌创新和诗人使命

  ——在一次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一、创新不是主要目标

  我相信曾经有诗歌创新这样的事发生,文学史家和文艺理论家不妨对之进行研究。我也相信还会有诗歌创新这样的事发生,但无论什么专家都无法对之预做设计。诗歌中一种新的形式、风格、流派的诞生,总是事实在先,个别人已经做出来了,然后才成为讨论的对象。诗歌史上也有结派造势的情形,但和诗歌的关系不大。最后起作用的是诗歌本身,许多热闹一时的cháo流烟消云散了,唯有真正的好作品才能长久流传。

  艺术当然要创新,但是,把创新当作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就肯定有问题。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诗歌是灵魂的事业,是内在的jīng神过程的表达方式。一个人灵魂中发生的事情必是最个性、最独特的,不得不寻求相对应的最个性、最独特的表达,创新便有了必要。所以,首要的事情是灵魂的独特和丰富。

  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诗人的主要问题是灵魂的平庸和贫乏。这个批评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文化从业者,包括小说家、画家、理论家、学者等等。人们都忙于过外在生活,追求外在目标,试问有多少人是有真正的内在生活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所谓创新不过是又一个外在目标而已,是用标新立异来掩盖内在的空虚,更坏的是,来沽名钓誉。

  二、诗人没有社会使命

  我不怕危言耸听,宁愿把话说得极端一些:我认为诗人没有社会使命。当然,一个人除了做诗人之外,还可以有别的抱负,例如做革命家、改革家、社会批评家等等。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他所承担的社会使命属于他的后面这些角色,而不属于他的诗人角色。当然,一个诗人也可以把诗作为武器,用来唤起民众,打击敌人,或者捍卫道统,迫害异端。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他已经不是在写诗,而是在做别的事情了。

  之所以要把界限划得这样清楚,是为了给诗留出属于它自己的位置。中国的传统是“文以载道”、“诗言志”,诗和一切艺术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今天,“文以载道”好像不太香了,“诗言志”却仍被视为天经地义。其实,诗所言之“志”和文所载之“道”是一回事,都是指儒家的道德理想,区别仅在于,“志”侧重于主观态度,“道”侧重于客观秩序。我的怀疑是,今日之qiáng调诗人的社会使命,背后都有qiáng烈的道德动机。可是,诗是超越于善恶的,诗人不是道德教师。

  如果一定要说使命,诗人只有jīng神使命和艺术使命。在jīng神上,是关注灵魂,关注存在,关注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在艺术上,是锤炼和发展语言的艺术。简言之,诗人的使命就是写出有深刻jīng神内涵和jīng湛语言艺术的好作品。毫无疑问,这样的作品一定能在社会上发生有益影响,但是,这不是诗人刻意追求的目的,而只是自然的结果。而且,这种影响决非局限于狭义的道德教化。

  没有人是专门写散文的

  ——《周国平散文》自序

  我发表散文的历史不长,迄今为止不到二十年。不必说前辈,即使与许多同辈比,资格也是浅的。开始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写散文。当时我研究生刚毕业,动笔的情形是有的,分做两类。一类是所谓学术论文,目的明确,是为了发表和评职称。另一类却无以名之,只是出于一向的爱好或习惯,时常写点什么,天地良心,压根儿没想到要发表。八十年代初,国内的刊物远不像现在这样多,在我眼里,只有一、两家专业刊物与我可能有点关系,其余的都离我很远。真的是非常偶然的原因,譬如说,某位朋友毕业分配到了某家杂志社当编辑,人生地不熟,只好姑且在自己认识的人中约稿充数。我便把给自己写的东西拿一点出来,就这样开始给非专业杂志供稿了。很久以后,直到别人把我称作了一个散文作家,我才恍然悟到那算是我写散文的开端。

  所以,我完全是不知不觉写起了散文的。这个经历告诉我,散文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你用不着特意去写,只要你不是写诗和小说,不是写论文,写出来的就是散文。我们差不多可以这样来定义散文,说它什么都是,因而什么也不是,或者说它是一种人人都能写的东西,因而没有人是专门写散文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5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