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93)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此后,石勒注意学习汉族的统治经验,又能听取部下的意见,使得杀掠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转变。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321年,石勒完全控制了幽、冀、并三州。328年,石勒俘获了前赵的帝王刘曜,并将其幽禁。330年,前赵亡,石勒正式称帝。后赵达到了全盛期,占有了南抵淮河,北到燕代,西起河西,东至大海的广大北方区域。

  333年,石勒死,儿子石弘继位。335年,石勒的侄子石虎杀死了石弘,自立为帝,迁都于邺。

  石虎为人相当残bào,任意屠杀无辜,社会生产也因此受到严重的破坏。但由于其势力尚qiáng,权力还能保存。349年,石虎死,诸子争权相互残杀。汉人冉闵是石虎的养子,性格勇悍。350年,他杀死了石虎所有的儿子,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他登基后,大肆诛杀胡人。此时,鲜卑慕容氏在辽西兴起,并乘后赵内乱攻入中原。352年,冉闵在魏昌城(河北无极)与慕容氏的jiāo战中,为其所杀。冉魏政权灭亡。

  * 前燕的兴亡

  晋武帝时,鲜卑族的慕容廆率部移居辽西,并仿照魏晋建立政治、法律制度。晋末中原大乱,一批汉族官僚和老百姓投奔了慕容氏。慕容廆死后,第三子皝即位。337年(咸康三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了前燕,迁都龙城。

  前燕按照魏晋制度实行屯田,注意发展文化教育。348年,慕容皝死后,第二子儁即燕王位。352年,他在中山(河北定县)称帝,并乘后赵之乱侵入中原,消灭了冉魏政权。河北之地尽入前燕。慕容儁死后,前燕政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百姓四处逃亡。370年,终被前秦所灭。

  * 前凉的兴亡

  西晋末年,张轨为凉州(甘肃武威)刺史。后来东晋建立,张氏虽然接受其封号,但实际上已经开始割据。那时北方大乱,只有凉州比较安定。

  张轨在凉州兴办学校,发展经济。张轨及其后裔据凉州共七十六年,史称“前凉”。

  前凉末年,政治日坏。376年,前凉为前秦苻坚所灭。

  * 前秦的兴起和qiáng盛

  当前燕進入中原的时候,氐族首领苻健则西入关中,占据了长安。351年,苻健自称天王,国号秦,建都长安,史称“前秦”。

  苻健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他在关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优待士族,尊崇儒学,使前秦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起色。

  苻健死后,儿子苻生即位。苻生残bào无道,不久,苻健的侄子苻坚在汉、氐族大臣的支持下,杀死苻生,做了前秦天王。

  苻坚是一个励jīng图治、比较有作为的君王。他不顾氐族豪qiáng的qiáng烈反对,在汉人王猛的帮助下改革内政。政治上,苻坚除重用王猛和太原薛赞等参掌机要外,还下令“复魏晋士籍”,维护士族地主特权,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对其他各族上层分子也采取宠络政策。

  经济上,苻坚很重视农业生产。他常派官吏巡行郡国,劝课农桑。针对关中少雨易旱的情况,他下令在关中推广汉代的区种法。后来又征发王公富室的奴隶三万人,兴修水利。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又注意发展jiāo通事业。思想上,苻坚广立学校,提倡儒学。

  通过上述措施,前秦迅速qiáng大起来。

  前秦国力的增qiáng,为其统一北方提供了条件。370年,苻坚派王猛率六万军队消灭了前燕。不久,前秦又降服了仇池的杨纂,于其地置南秦州。凉州的割据势力和占据青海的吐谷浑也遣使称臣。成汉自347年为东晋桓温灭后,巴、蜀和南中归东晋统辖。373年,苻坚派兵攻占了汉中、益州,南中诸部皆降,前秦在汉中置梁州,在巴蜀置益州,在南中置宁州。376年,苻坚灭前凉。同年,又灭鲜卑拓跋部在代北建立的代国,统一了北方。

  382年一月,苻坚召集群臣商议南伐,准备统一中国。当时,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但苻坚却坚持己见。次年七月,苻坚下诏大举伐晋,在全国征兵。八月,苻坚从长安启程,秦军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从各地一齐向南進发。这时苻坚非常骄傲,出发前连东晋皇帝、宰相俘虏后的官号、公馆都准备好了。

  淝水之战─南北对峙确立

  听说前秦的苻坚率领大军南下,宰相谢安沉着冷静,他派弟弟谢石为大都督,兄子谢玄为前锋,率八万北府兵迎战;另派水军五千增援寿chūn。

  十月,前秦先锋苻融攻占寿chūn,一面攻打硖石,一面派梁成等五万人進驻洛涧(安徽定远西),封锁淮水,阻挡晋军前進。晋军被阻,在距洛涧二十五里的地方驻扎。当苻竖得知晋军先锋缺乏粮草的情况后,便亲率jīng骑八千,兼程赶往寿chūn,并派俘虏的晋将朱序到晋营威胁谢石投降。

  朱序见到谢石后告诉了秦军的虚实,并劝谢石乘前秦大军未到,挫其锐气,争取全胜。谢石采纳了朱序的建议,派名将刘牢之率jīng兵五千渡河夜袭洛涧,歼灭秦军一万五千。谢石等又率大军沿淮水前進,到淝水东岸与秦军隔河对峙。

  苻坚听说晋军攻到,便与苻融登寿chūn城观看形势,见晋军部伍严整,又望八公山(安徽寿chūn北)上的草木,以为皆是晋兵,不免有些惊恐。晋军bī淝水立阵,谢玄派人要求苻融把阵地后移,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企图在晋军半渡时发动突然袭击,便挥军后撤。不料队伍因此大乱,朱序又在阵后连呼苻坚败了,于是秦军一退不可复止。

  晋军乘胜追击,秦军死者众多。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逃回淮北,及到洛阳,检点余众,不过十余万人。

  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也是东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之战。

  淝水之战后,南方由于东晋的胜利,避免了一场混乱和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而北方重新分裂。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形成。

  淝水之战后东晋的发展

  淝水之战后,谢安的权力進一步增大,引起了孝武帝的猜疑,被迫出镇广陵,把中央权力jiāo给孝武帝的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谢安死后,司马道子独揽军政大权,并引用太原大族王国宝等参掌朝权,排斥南兖州刺史王恭、荆川刺史殷仲堪。次年,王恭、殷仲堪以诛王国宝为名起兵反司马道子。司马道子无力抵御,便杀王国宝等,请王恭退兵。此时武帝死,安帝立。

  第二年,王恭第二次起兵,殷仲堪与广州刺史桓玄(桓温之子)等人起兵响应。后来,王恭部将刘牢之倒戈,王恭被杀,桓玄吞灭了殷仲堪等势力,这次联合叛乱失败。这时,桓玄占据着长江中游,刘牢之控制着长江下游北岸,高雅之控制淮南。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只有会稽(浙江绍兴)、永嘉(温州)、新安(淳安)、吴(江苏苏州)等八郡,东晋政府便把一切负担都加在这八郡百姓身上,增加了赋税。

  淝水之战后北方的混战

  *关东地区政权的更迭

  淝水战后,前秦逐渐瓦解。原来在苻坚控制下的各族上层分子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在半个多世纪里,北方再度陷于分裂和混乱之中。自384年到439年,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十三个政权。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3/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