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的美奴_迟子建【完结】(3)

2019-03-10  作者|标签:迟子建

  “嗯。”美奴答应着,心中却想,老师怎么知道我去岸上了,难道他也起大早看过船?

  “你妈妈她好些了吗?”白石文的鼻尖上有一些细小的汗珠,左手上的粉笔灰很厚,他是左撇子。美奴的妈妈健康时开着一家小酒馆,那时白石文常常在冬日的夜晚去酒馆。

  “她今天又打碎了一只碗。”美奴站起身朝玻璃窗外望去,同学们正在做广播体操,她看见刘江故意在踢腿时踹旁边的矮个子一脚,矮个子趔趄了一下,仍然坚持做操。

  “她会慢慢好起来的。”白石文说,“她不会永远这样的,你要理解她。能不能不让她用瓷碗?铁碗土产日杂商店就有卖的。”

  “我爸爸犟嘛,铁碗我都买了,他却偏偏让她用瓷碗。”美奴嘟嚷着,“打了两摞瓷碗了,他又买了几摞放在仓房预备着呢。”

  “你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他说要让她像过去一样生活。过去她用瓷碗,现在就还得用瓷碗。”美奴转回身,她躲开了白石文的目光,看着他上衣的一颗钮扣,她说:“他老是惯着她,像过去一样,她想怎样就怎样。不过他惯不了她几天了,他就要到日本的酒田运玉米去了。”

  课间操结束了,白石文惯常地看看表,嘱咐美奴如果黑板上的题不会做,可以放学后找他补习去。美奴点点头,用橡皮擦掉了上课前她画在课文标题上的一条鱼,那是一条有五行硬鳞的鱼,半月形的嘴,两旁斜生着扁平的须。

  黑板上的题是分析句子成分的,共留下五个句子:一、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二、你还记得二十年前发生在吴镇的一桩往事吗?三、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四、金huáng色的牵牛花绕着篱笆向上爬。五、唱歌的姑娘不小心将花头巾掉到河水里去了。

  陆陆续续有一些同学回到教室,美奴心想,第二个句子的“吴镇“是否是“芜镇“的谐音?如果是,这个句子应该被填到那像标语一样鲜艳的朝霞里去:你还记得二十年前发生在芜镇的一桩往事吗?每天的朝霞里最好都要有这句话,它能提醒芜镇的人不要轻易就丧失记忆。

  白石文是美奴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从五年级一直跟到了七年级,美奴一直很喜欢听他的课。白石文讲课gān脆利索,不像其他老师喜欢用语气助词,啊呢吧嗨吗地没完没了,让人听了直耳鸣;他也不喜欢打手势,他站在讲台上通常是直溜溜的,衣着洁净,不苟言笑,似冷水中匀称端庄而珍稀的一条细鳞鱼。他第一次给美奴上课,美奴便觉得那堂课过得太快了,那天夜里她还梦见了他,他赤脚走在渔场上,阳光将他和鱼照出同样明滑的颜色。以前美奴不喜欢上学,她的学业水平只占中游,但白石文的出现使美奴觉得学校是最妙的去处,只要看见白石文,听见他的声音,美奴便觉得单调寂寞的芜镇生活有了生气。然而最近一年来美奴不敢抬头看白石文了,一看见他的脸尤其是眼睛她就心慌,所以她尽量去看他上衣的钮扣。他惯常穿的米色衬衫的第二粒钮扣已经被美奴看得烂熟于心,那粒柠檬色的钮扣中间有一道豁口,它像条雨丝一样一直滋润着美奴的眼帘。前一段白石文大概消化不良,他在小考巡视经过美奴身边时,她常常能听见他的腹部发出叽哩咕噜的声音,好像有条鱼在里面捣乱,美奴便为这声音而难过,她认为老师的腹部发出这种声音是可耻的。她便把家中晒gān的jī内金偷偷放在白石文宿舍的窗台上,并且用左手写下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碾碎后用开水冲服,每日一次,可治疗消化不良。她不希望白石文发现是她送的jī内金。结果这一段她没有再听到那种不良的响声了。

  美奴一个上午都在昏昏欲睡。第四节地理课时黑瘦的地理老师见美奴趴在桌上旁若无人地睡着,忍不住将一截粉笔甩向她,粉笔头准确无误地弹在美奴脑壳上,美奴激灵了一下,她醒过来,同学们满堂哄笑,她模模糊糊望见黑板上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图线,大概是铁路线吧,老师那气汹汹的样子活像被妻子给戴了绿帽子的男人,他的脸色常常使美奴联想到灶房上垂吊着的被烟熏火燎的腊肉。

  “陈美奴,你说说京广线经过哪些大城市?”老师问。

  美奴站起来时腿有些发软,快到正午了,阳光将书桌照得寡白寡白的,摊开的书页上的每一个字都空前活泛起来,仿佛鱼卵一样飘摇。

  “不许看书!”地理老师喝斥。

  美奴说:“北京和广州我都没去过,我怎么知道?”

  “全世界有很多人都没有去过耶路撒冷,可他们照样是圣徒。”老师一字一顿地反驳。

  “我听不懂你的话。 ” 美奴说,“耶路撒冷是外国名字吧?咱们不是还没开《世界地理》吗?”

  同学们又一次哄堂大笑,不过这次不是笑美奴,有个男生打着悠长的口哨,美奴一听就知道那是刘江在起哄。

  “谁打的口哨?打口哨的站起来!”老师拍着讲台,粉笔灰被拍得白花花地飞起来,老师就像银幕上白点闪烁的旧电影中的悲剧人物一样。

  就在他气得颤抖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家务活繁重的地理老师只得敛住怒气,夹上教案灰溜溜地回家。

  三

  美奴坐在座位上呆呆地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离开教室,最后只剩下她自己的时候,她趴在桌上嘤嘤地哭了,她的泪珠鱼苗一样柔软地游到手上。耶路撒冷、北京、芜镇,这三个地名在她的心目中只有芜镇是真实的。因为她站在芜镇的土地上,感受着这里的一切:泥泞的散发着猪粪恶臭的小巷、天色向晚便陷入睡梦的人们、西山上的红松以及码头上停泊着的渔船。在美奴的意识中,世界就是芜镇。

  “美奴——”

  “美奴——别哭了——”

  美奴抬起头,她发现刘江不知什么时候又返了回来,他飞快地把一张纸条递给美奴,就一溜烟地出了教室。

  刘江的字歪歪斜斜的,像地震后的一片危房:今晚八点在码头北岸见,就是给 “青远号”装玉米的那个地方。你要是失约,我就把码头下的那条江当成我最后的家。

  美奴走在岸上,她感觉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喧闹。几条归船泊在岸边,许多人围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他们直着腰议论,说明他们议论的不是鱼,不然他们会频频低头看脚下被捕上来的鱼的。他们的神色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难道又一场渔汛即将到来了?

  “早起发现时肚子已经跟鼓一样大了。”有个扁脸的男人啐口痰说:“他那… …咦喝,怎么泡得跟棒槌一样大?”他瞅了瞅美奴,没再说下去。

  美奴的心一惊:难道淹死人了?

  美奴停住脚,她觑见一条死鱼就在她脚边腐烂着,一团苍蝇不厌其烦地叫着。太阳贴着江水腼腆地出现,江面上有了广阔而忧郁的波光。

  几条归来的渔船都空空dàngdàng的,渔民的脸色都不大好看。鱼贩子抽着烟兴味索然地踢着脚下的石子,恨不能一脚踢出一条大马哈鱼来。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1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