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是一面镜子_季羡林【完结】(68)

2019-03-10  作者|标签:季羡林

  9?《在"〈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这是在一次座谈会上发言的记录稿,是即席发言的产物。内容约略是:现在研究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国际性的,汉学也不能例外。中国学者研究汉学,近水楼台,有其有利之处。但是,外国的汉学家往往有新角度和新观点,能获得独到的成功。在这方面,法国汉学家的成就得到举世的公认。而日本汉学家由于有悠久的传统,其成就更必须刮目相看。现在比较大规模地加以汉译,此举值得欢迎。

  10?《〈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白话jīng缩〉序》

  在五四运动以前,许多中国古典的长篇小说不能进入"神圣的"中国文学史的殿堂,现在能进入了。可是处在当前这样信息爆炸的环境中,生活速度加快,人们很难找出时间去读百多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这实在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过去曾有人尝试过用缩写本--有人称之为"洁本"--的办法,来克服这个困难,好像不十分成功。现在两个出版社邀请了一些大学教授和中青年作家,将八部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改写为每部二十万字的白话本。

  11?《历史研究断想》

  历史,特别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些结论,都只是暂时的假设,决不是结论。原因是:一,研究的指导思想随时在变;二,研究的手段也随时在变;三,新材料的发现越来越多。考古发掘工作对历史研究有巨大贡献,新疆考古工作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内地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比如原来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古的文字,现在,根据考古发掘的结果,我们能够知道,在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已有很长的历史。

  12?《〈汤用彤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序》

  在中国学术史上,每一个时代都诞生几位大师,他们标志出这一个时代学术发展的新水平,代表着学术发展的新方向。到了中国近代,情况依然如此,但却有了新情况。俞曲园与章太炎为师兄弟。他们之间却有了一条鸿沟:俞能镕铸今古,章除了能镕铸今古外,还能会通中西。章以后几位大师莫不皆然。汤用彤先生就在这些大师之列。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问世已有六十年,尚无有能出其右者。先生对魏晋玄学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人品道德、待人接物方面,他也是我们的楷模。

  13?《"天人合一"新解》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主要命题,几乎所有的古代哲学家都对此有自己的解释,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哪两个哲学家的见解是完完全全一样的。

  我在本文中介绍了一下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孔子、子思、孟子、董仲舒、宋代理学、老子、庄子、墨子、《吕氏chūn秋》等等,都介绍了一点。我又介绍了印度的"梵我一如"的思想。对当代的哲学家,比如冯友兰、侯外庐,甚至杨荣国,我也加以介绍。

  对我写这篇论文启发最大的是钱穆。他一生最后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我全文抄录。我的"新解",其灵感就是从这一篇文章得来的。钱先生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他只讲,"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他说,自己已年老体衰,思维迟钝,无力对此再作阐发,惟待后来者之继续努力。我不揣谫陋,对钱先生的提示提出一个"新解"。

  第112节:回到祖国(65)

  我认为,在历史上,世界人类共创造了两大文化体系,一东一西。其间根本区别来源于思维模式之不同,|福@哇$小!說%下&載*站|东方主综合的思维模式,西方主分析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东方思维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我理解的"天"是指大自然,"人"指我们人类。人与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不应当像西方那样要"征服自然",视大自然为敌对者。当今世界上许多弊端,比如生态平衡被破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臭氧层出dòng,如此等等,无一不与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征服自然"的思想和行动有关。在将来,我们必须以东方文化之优点"天人合一"的思想济西方文化之穷,人类庶不致走上绝路。东、西文化关系的特点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4?《〈"伊朗学在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序》

  伊朗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进步颇快,对其原因我做了两个解释。第一,伊朗同中国一样,有极为古老的又极为辉煌的迄未中断的文化传统。古代波斯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过伟大的诗人菲尔多西;在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内,成就巨大,影响了全世界。第二,伊朗同中国有极悠久的文化jiāo流的历史。即以糖一项而论,中国汉末出现的所谓"西极(国)石蜜",很可能就来自伊朗和印度。这在南北朝许多正史中都有记载。

  15?《〈韩国学论文集〉新序》

  这一篇我名之曰"新序",有别于以前为《朝鲜学论文集》写的那一篇序。内容仍然讲,到了二十一世纪,包括韩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把全人类的共同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我在这里不仅谈了文化,也谈了经济。中、韩、日等国的一些学者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共同的看法,即: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将是亚太地区,再缩小一点范围,将是中、韩、日三国的金三角地带。经济学家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方面明确无误地论证了这个问题。

  一九九三年

  本年共写文章三十一篇,数量不算太多。文章中可以算作学术论文的共有十五篇。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所谓"中天音旨"》

  前面一九九零年学术研究部分,介绍我在当年写过的一篇论文《梵语佛典与汉译佛典中四流音r · r- · l ·

  l-·问题》时,我曾提到,本文的第五段的题目是"所谓中天音旨"。但在写作过程中感到,文章已经够长,而关于"中天音旨"这一段的材料又特别多;因此临时决定,这一段先不写,等以后再补上。现在介绍的这一篇文章,就是偿宿愿之作。本应与上文合在一起的,但既然已经独立了,就让它独立下去吧。

  本文一开始就用了颇长的一段话,介绍了《梵语佛典与汉译佛典中四流音r · r- · l ·

  l-·问题》的大体轮廓。接着就引用了玄奘和智广的说法,说明中天音旨的重要性。

  接着我就论证了中天音旨的一些问题。我先将章节目录抄在下面。

  一、中天竺在佛徒心中的地位

  (一)众佛诞生地

  (二)神仙说中印度话

  (三)大乘诞生地

  二、中天竺语发音的特点

  (一)中天音兼于龙宫

  (二)鼻音

  三、四流音在中天的地位及其发音特点

  四、中天音同余国音的关系

  五、汉音与吴音中国与印度

  我在下面把主要内容介绍一下,不再分章节。印度古代佛徒相信,中天竺乃众佛诞生地,众神都说中印度话,而且大乘也起源于此。他们不可能有"佛教混合梵语"的概念。他们知道,天竺语言有中天、南天、北天、东天、西天、胡地之别;但他们认为,借用玄奘的话来说:"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气韵清亮。"其中的含义是什么呢?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8/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