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_季羡林【完结】(10)

2019-03-10  作者|标签:季羡林

  于是为了提高积极性,有关方面又提出了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的办法。无奈转瞬之间,博导又盈室盈堂,走上了贬值的道路。令人更担忧的是,连最高学术称号院士这个合唱队里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音符。如果连院士都贬了值,我们将何去何从?

  第三部分 9.论包装

  我先提一个问题:人类是变得越来越jīng呢?还是越来越蠢?

  答案好像是明摆着的:越来越jīng。

  在几千年有文化的历史上,人类对宇宙,对人世,对生命,对社会,总之对人世间所有的一切,越来越了解得透彻、细致,如犀烛隐,无所不明。例子伸手可得。当年中国人对月亮觉得可爱而又神秘,于是就说有一个美女嫦娥奔入月宫。连苏东坡这个宋朝伟大的诗人,也不禁要问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是到了今天,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连月球上的土块也被带到了地上来。哪里有什么嫦娥,有什么广寒宫?

  人类倘不越变越jīng,能做到这一步吗?

  可是我又提出了问题,说明适得其反。例子也是伸手即得。我先举一个包装。

  人类活动在社会上,有时候是需要包装的。特别是女士们。在家中穿得朴朴素素,但是一出门,特别是参加什么"派对"(Party,借用香港话),则必须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浑身洒上法国香水,走在大街上,高跟鞋跟敲地作金石声,香气直she十步之外,路人为之"侧目"。这就是包装,而这种包装,我认为是必要的。

  可是还有另外一种包装,就是商品的包装。这种包装有时也是必要的,不能一概而论。我从前到香港,买国产的商品,比大陆要便宜得多。一问才知道,原因是中国商品有的质量并不次于洋货,正是由于包装不讲究,因而价钱卖不上去。我当时就满怀疑惑:究竟是使用商品呢?还是使用包装?

  我因而想到一件事:我们楼上一位老太太到菜市场上去买jī,说是一定要huáng毛的。卖jī的小贩问老太太:"你是吃jī?还是吃jī毛?"

  到了今天,有一些商品的包装更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外面盒子,或木,或纸,或金属,往往极大。装扮得五彩缤纷、璀璨耀目。摆在货架上时,是庞然大物;提在手中或放在车中,更是运转不灵,左提,右提,横摆,竖摆,都煞费周折。及至拿到或运到家中,打开时也是煞费周折。在庞然大物中,左找,右找,找不到商品究竟在何处。很希望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处距商品尚有10公里!庶不致使我失去寻找的信心。据我粗略的统计,有的商品在大包装中仅占空间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想到那个jī和jī毛的故事,我不禁要问:我们使用的是商品,还是包装?而负担那些庞大的包装费用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我们这些顾客,而华美绝伦的包装,商品取出后,不过是一堆垃圾。

  如果我回答我在开头时提出的问题:人类越变越蠢。你怎样反驳?!

  第三部分 10. 论"据理力争"

  读徐怀谦的新著《拍案不再惊奇》,十分高兴。书中的杂文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有理论,有观点,有文采。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杂文集。

  但是,当我读到了《论狂狷》那一篇时,一股怀疑的情绪不禁油然而生。文中写道:"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钟书)府抄家时,一介书生钱钟书居然据理力争,最后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我觉得,这件事如果不是传闻失实,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红卫兵是另一种材料造成的,与一般的红卫兵迥乎不同。后者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常言道:"天下老鸹一般黑。"我不信社科院竟出了白老鸹。那么,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就只有一个可能:传闻失实。

  这里的关键是一个"理"字。我想就这一个字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理"是"道理"、"事理"。这等于没有解释,看了还是让人莫名其妙。根据我的幼稚的看法,"理"有以下几层意思:

  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法律

  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

  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认的社会伦理道德

  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以"理"字为准绳,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绝对讲理的时代,讲一点理的时代,绝对不讲理的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来没有过的;第二个时代是有一些的;第三个时代是有过的。

  讲理还是分阶级或阶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说来是讲理的。到了官府衙门,情况就不一样。在旧社会里,连一个七品芝麻官衙役,比如秦琼,他就敢说:"眼前若在历城县,我定将你捉拿到官衙,板子打,夹棍夹,看你犯法不犯法!"他的上级那个县令掌握行政和司法、立法的什么《唐律》之类,只是一个摆设的花瓶,甚至连花瓶都不够。旧社会有一个说法,叫"灭门的知县"。知县虽小,他能灭你的门。等而上之,官越大,"理"越多。到了皇帝老爷子,简直就是"理"的化身。即使有什么《律》,那是管老百姓的。天子是超越一切的。旧社会还有一句话,叫"天子无戏言"。他说的话,不管是清醒时候说的,还是酒醉后说的,都必实现。不但人类必须服从,连大自然也不能例外。唐代武则天冬天要看牡丹,传下了金口玉言,第二天,牡丹果然怒放,国色天香,跪——不知道牡丹是怎样跪法——迎天子——逻辑的说法应该是天女。

  总之,一句话:在旧社会法和理都掌握在皇帝老爷子以及大小官员的手中,百姓是没有份的。

  到了近代,情况大大地改变了,特别是建国以后,换了人间,老百姓有时也有理了。但是,十年浩劫是一个天大的例外。那时候是老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理还是有的,但却只存在于报章杂志的黑体字中,存在于"最高指示"中。我现在要问一下,钱钟书先生"据理力争"据的是什么"理"?唯一的用黑体字印出来的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理。钱先生能用这种"理"吗?红卫兵"造反",就是至高无上的"理"。博学的钱先生如果用写《管锥编》和《谈艺录》的办法,引用拉丁文的《罗马法》来向红卫兵讲理,这不等于对牛弹琴吗?

  因此,"据理力争"只能是传闻。

  抑尤有进者。不佞也是被抄过家的人,蹲过牛棚的人,是过来人。深知被抄家的滋味。1967年11月30日深夜,几条彪形大汉,后面跟着几个中汉和小汉,破门而入。把我和老祖、德华我们全家三个人从chuáng上拉起来,推推搡搡,押进了没有暖气的厨房里,把玻璃门关上,两条彪形大汉分立两旁,活像庙宇里的哼哈二将。这些人都是聂元梓的gān将,平常是手持长矛的,而且这些长矛是不吃素的。今天虽然没持长矛,但是,他们的能量我是清楚的。这些人都是我的学生,只因我反对了他们的"老佛爷",于是就跟我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同他们我敢"据理力争"吗?恐怕我们一张嘴就是一个嘴巴,接着就会是拳打脚踢。他们的"理"就在长矛的尖上。哪里会"据理力争"之后才"大打出手"呢?我们三个年近花甲或古稀的老人,蜷曲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浑身发抖,不是由于生气——我们还敢生气吗?不是由于害怕,而是由于窗隙chuī进来的冬夜的寒风。耳中只听到翻箱倒柜,撬门砸锁的声音。有一个抄家的专家还走进厨房要我的通讯簿,准备灭十族的瓜蔓抄行动。不知道用了多少时间,这一群人——他们还能算人吗?——抄走了一卡车东西,扬长而去。由于热水袋被踩破,满chuáng是水。屋子里成了垃圾堆。此时我们的心情究竟是什么样子,我现在不忍再细说了。"长夜漫漫何时旦?"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3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