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学_周国平【完结】(114)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你问的第一个问题,我喜欢尼采,最主要的是我觉得他这个人特别真诚,也很勇敢,不回避人生的难题,敢于面对和思考。当然,他的思考极具深度,在古今哲学家里是少见的。我还喜欢他的文字风格,优美,有力量,同时兼备这两者是不容易的,非常独特。你让我概括自己的哲学思想,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我有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我还不知道呢。(笑声)我想我不过是一个喜欢思考人生问题的人吧,没有什么自己的创造。人生的大问题,一个是所谓终极问题,就是死亡和不朽的问题,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呢,只是觉得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决只能靠宗教。另一个是人生在世的生活态度问题,也就是价值观问题,这个我觉得自己还是想得比较明白了。简单地说,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jīng神,生命要单纯,jīng神要优秀,就是今天说的这些内容,自由、丰富、高贵。说得再朴实一些,jīng神的满足,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靠这个养活自己,生命的满足,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她(他)们也感到快乐。这两点我觉得自己基本上做到了,这就够了,没有更高的目标。(笑声)

  问:我有一个小一点的问题。您谈到高贵的灵魂,我想问这高贵的灵魂是先天就有的,还是教育出来的?

  答:我认为种子是先天的,发芽、开花、结果是后天的过程,与教育有关。就是孟子的说法,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是jīng神品德,这些品德在人性中都有萌芽,或者说种子,就是先天的同情心、羞耻心等等。

  问:先天的种子是平等的,还是本来就有高贵和低贱之分呢?

  答:也许不能用高低贵贱来说,那是一种社会的评价。但是我相信种子的品质是有区别的,后天的表现可能是向善或向恶的倾向,也可能是能量的大小,成大善大恶还是成小善小恶。从小生活环境相近,但jīng神生长悬殊,这是常见的现象,佛教用轮回来解释,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问:有三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哲学家也平易近人。第二没想到我们的周教授还如此年轻,富有活力,你用恋爱的心情读书、写作,不仅女同志崇拜,也是我们男同胞的榜样。第三个没想到,你讲到教育的目的是优秀和幸福,和我的观点有类似之处,非常惊喜。关于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我提出一个概念,叫幸福力的提升,包括四个方面,就是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享受力和亲和力。我不是研究哲学和教育的专家,想请周老师评价或纠正我的意见。

  答: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来评判和修正。(掌声)把幸福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细节还可以斟酌,我认为方向是对的。

  问:我们反对说教式的意识形态教育,但是也不能回避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您说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善良、高贵的灵魂,这和我们现在讲的社会道德包括公民教育是什么关系?

  答:道德教育应该以人性为基础,公民教育同样如此。人性不是抽象的,一个同情心,一个做人的尊严,这两个东西丝毫不抽象。亚当·斯密说,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有两个,第一是正义,第二是仁慈,而这两者都是建立在同情心基础上的。做人的尊严,自尊并且尊重他人,也是现代社会中公民觉悟的一个基础,有尊严观念才会有诚信,才会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所以,我认为这里面不存在矛盾。

  问:请教周老师三个问题。一、灵魂是不是人和动物都拥有的?二、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灵魂?三、灵魂的哲学解释和通俗解释有什么不同?

  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三个问题是一致的,就算一个问题了。灵魂这个概念的确有不同的用法。佛教讲轮回,轮回的主体不一定是灵魂,但也和灵魂差不多。六道轮回,主要在人和动物之间轮回,在这个意义上,动物也是有灵魂的,所以佛教主张善待动物,不可杀生。我从哲学角度讲的灵魂,是指jīng神追求,人不但要生存,而且要生存得有意义,是一种对意义的追求。这个意义上的灵魂,动物是没有的,动物只有生命的知觉,对环境的简单认知,没有达到jīng神的层次。基督教讲的灵魂,是指来自天国又回到天国的一种不死的jīng神实体,这个意义上的灵魂也是动物没有的。有没有不死的灵魂,我不知道,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定,有这个可能性。我的态度是宁信其有,相信它存在对人生是有好处的。按照灵魂不死这样的假设来生活,你就会更加看重灵魂的修炼和提高,把它放在物质生活之上,你的人生会更有格调。

  主持人:刚才周老师说不知道,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回答,哲学家的回答。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永远有许多未知数需要我们探索。谢谢我们的周老师。(掌声)

  第72章 基础教育和语文教学(1)

  今天在座的都是语文老师,我知道语文老师里面有很多我的知音,很多孩子告诉我,他们开始读我的书是因为语文老师的推荐和介绍。今天趁这个机会,我要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掌声)杨美俊老师给我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让我谈谈对基础教育的看法,另外一个是谈谈对语文教学的看法。我就谈这两个问题,在这之前先谈谈我对教育的一般看法。

  一、我的教育观

  前几天黑龙江卫视做一个节目,主持人问我,你这个人没有当过老师,教学经验一点都没有,可是出了一本《周国平论教育》,你怎么论教育呢?我就说,虽然我没有当过老师,但是当过学生啊,对老师教得好不好是有切身感受的。我还是一个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上多少有点体会吧,作为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情况也有所了解吧。不过,我的一个主要角度是哲学。我是研究哲学的,我认为哲学与教育是相通的,做人的道理与教人的道理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理应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如果说哲学思考人生的价值,那么,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概括起来说是两个,一个是优秀,一个是幸福。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一个人在受教育以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呢?我赞同杜威的观点,教育就是生长,就是要让人固有的jīng神禀赋得到良好的生长。生长得好了,就是优秀,同时也就具备了自己去争取幸福的能力。jīng神禀赋包括智力、情感和道德,三方面生长得好,加上身体健康,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在人性的意义上优秀的人。这是教育的目标。我主张在目标上只做抽象的定向,不要太具体,一具体就会功利,比如把目标定在升学、就业之类,这样会损失掉许多重要的东西。一个人只要真正优秀,他到了一定的环境中,自然会有适合于那个环境的作为的。

  二、基础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两个,一是培育良好的一般智力品质,二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我一向认为,最重要的智力品质是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到学习上,好奇心表现为对知识的qiáng烈兴趣,喜欢学习,独立思考表现为钻研和探索的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首先应该让学生喜欢学习,感受到智力活动的快乐,这是教育成败的第一条标准。如果学生把学习看作一件痛苦的事情,对知识没有兴趣,我们就应该判定这个教育已经是失败了。对知识没有兴趣,学习没有了内在动力,基本上就完蛋了,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喜欢学习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说小学和中学,大学也只是一个开端,以后日子长了。我自己体会,真正大量学到东西,是走出校门以后的事情,是靠自学,但是中学和大学打基础很重要,我在学校阶段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自学,知道怎么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14/13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