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纸屑(短篇集)_周国平【完结】(31)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3

  天赋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具体教育环境,学校能够培养出也能够毁灭掉一个中等之才。天才却是不受某个具体教育环境限制的,因为他本质上是自己培育自己。当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杀,但扼杀他的只能是时代或大的社会环境。

  4

  在一定的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校教育。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材,更要用人生的尺度,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5

  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

  6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

  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7

  我对孩子的期望——

  第一个愿望:平安。如果想到包围着她的环境中充满不测,这个愿望几乎算得上奢侈了。

  第二个愿望:身心健康地成长。

  至于她将来做什么,有无成就,我不想操心也不必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论文化

  1

  一切关于东西方文化之优劣的谈论都是非文化、伪文化性质的。民族文化与其说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我眼里,只存在一个统一的世界文化宝库,凡是进入这个宝库的文化财富在本质上是没有国籍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共通的,是属于全人类的。那些仅仅属于东方或者仅仅属于西方的东西,哪怕是好东西,至多也只有次要的价值。

  2

  东方和西方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说不完的老话题了。我的直觉是,在这个问题上的一切极端之论都是可疑的。需要的是一种平常心,一种不假思索就喜欢和接纳一切好东西的健康本能。在此前提下,才能用一种开阔的人类眼光来看待东西方文化之异同。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常识与智慧、矫情与狭隘心理相结合的具体例证。

  3

  人类基本的真理始终是相同的,变化的只是对它们的表达以及那些次要的真理。

  4

  我确信人性和人生基本境况是不变的,人类不分古今东西都面临着某些永恒的根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一切jīng神文化的核心。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融汇贯通却是要他独立完成的事情,并且必定显出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差别。

  5

  常常听人叹息:“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思想家?什么时候我们才有自己的世界级大思想家?”我答道:难道这很重要吗?凡是大思想家,例如康德、海德格尔等等,既然是世界级的,就是属于全世界的,也是属于你的。思想无国别。按照国别选择思想家的人,真正看重的不是思想,而是民族的虚荣。

  6

  作为英国人,毛姆生下来便是基督徒,而基督徒是把天主教视为异教的。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完全可能生在德国南方,成为一个天主教徒,那样他就要因为并非自己的过错而作为异教徒受惩罚了。这未免太荒谬。这样一想,他从此不信教了。

  我认为,在这个最简单的思路中,包含了国际主义的最深刻的理由。

  7

  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文化的实用品格。

  一切伟大的jīng神创造的前提是把jīng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jīng神创造为乐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在这样的民族中最有希望产生出世界级的文化伟人。

  8

  儒家未知生,焉知死,道家齐生死,都不肯正视死。儒家入世,道家出世,都躲开了世界的可怕边缘。

  儒教其实是处世术,道教其实是养身术,儒道释合流其实是统治术。

  9

  一家小饭店,两个外国人坐着吃面条。邻桌上,一个醉汉破口大骂洋人和洋奴。外国人吃完了,回过头向醉汉借打火机,醉汉立刻住口,送上打火机。外国人走了,走到门口,醉汉冲着他们的背影啐了一口唾沫,接着又开始骂。刚才是骂洋人有钱,现在是骂:

  “他妈的,两角钱吃一碗面条,还不如我!”

  小市民式的爱国主义的缩影。 

  10

  从事人文研究的三种方式:一,学者的方式:严格地做学问,讲究规范和方法,注重材料的发现、整理和解释;二,才子的方式:潇洒地玩学问,讲究趣味和技巧,易卖弄机智和才情;三,思想者的方式:通过学问求真理或信仰,注重jīng神上的关切。

  11

  当我们围绕某一个主题读书和写作时,我们便称之为学术。我们的主题越是固定不变,以至于不再读与这个主题无关的书和不再写与这个主题无关的文章,我们就越是纯粹的学者。

  12

  这是我多年前写下的一则感想——

  留在国内的人开始鼓chuī纯学术了,似乎一切都可以被剥夺,唯有学术剥夺不了,于是学术就变得纯而又纯了。据说跑到国外的人已经在鼓chuī流亡文化,似乎一切都带不走,惟独带走了文化,于是文化便和他们一起踏上了流亡之途。守着学术坚持,或者担着文化流làng,大约都能使人体会到一种使命感。可惜的是,我的学术永远纯不了,你的文化永远有个家,谁本来有什么就仍旧有什么。卧薪尝胆的纯学术和义愤填膺的流亡文化好像都很有悲剧色彩,但我担心有一天我们将不得不观看两者吵架的闹剧。

  13

  我发现,许多时候,我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脑子里只是在做着文字的排列组合。

  这肯定是以文字为生的人的通病。

  

  论道德

  1

  道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jīng神性的,旨在追求个人完善,此种追求若赋予神圣的名义,便进入宗教的领域。一是实用性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此种维护若辅以bào力的手段,便进入法律的领域。

  实际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混淆必生恶果。试图靠建立某种社会秩序来qiáng制实现个人完善,必导致zhuanzhi主义。把社会秩序的取舍完全jiāo付个人良心来决定,必导致无政府主义。

  2

  人生与道德、做人与处世、jīng神追求与社会关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伦理学无疑最具备此种资格。伦理学的内容应该拓宽,把人生哲学的基本原理也包括进去,不能只局限于道德学说。

  3

  在这世界上,谁真正严肃地生活着?难道是那些从不反省人生的浅薄之辈,哪怕他们像钟表一样循规蹈矩,像石像一样不苟言笑,哪怕他们是良民、忠臣、孝子、好丈夫、好父亲?

  在我看来,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就无严肃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严肃。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1/4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