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_南怀瑾【完结】(45)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将圆寂,谓众曰:吾有闲名在世,谁人为吾除得?”

  我活了几十年,外面名气满大,这个名气毫不相gān,哪个人为我把它刷掉?这时,小和尚站出来说话了。

  “时沙弥出曰:请和尚法号。师曰:吾闲名已谢。”

  这个小和尚不是随便讲的,他说:“请问你老和尚法名叫什么?”师父名字叫dòng山,他哪里会不知道?dòng山高兴了:“好!我闲名已谢。”这小和尚已悟道了,他有传人了。

  “僧问和尚违和,还有不病者也无?”

  师父是悟了道的人,结果还是生病,所以徒弟们有此一问。

  “师曰:有。曰:不病者还看和尚否?师曰:老僧看他有分。”

  dòng山回答他:我看他跟我差不多,合伙的股东,你懂不懂?

  “曰:未审和尚如何看他?”

  为什么您在这里头还有分呢?这个和尚不懂。

  “师曰:老僧看时,不见有病。”

  我看的时候,并没有病;换句话说,我痛苦得在叫,还有一个没生病的在这里。dòng山转过来问他:

  “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与吾相见?僧无对。”

  离开了这个皮袋子,指我们身体,也叫漏斗。这个漏斗很大,西游记叫无底dòng,一天三餐装下去,又漏掉了,第二天又装,再漏掉,漏了几十年,都装不满。离开了这个漏斗,我问你,我们在哪里见面?这个和尚没有大彻大悟,答不出来。

  师示颂曰:

  学者恒沙无一悟 过在寻他舌头路

  欲得忘形泯踪迹 努力殷勤空里步

  你想到达,只要向空的路上走就会到的。诗偈写完,命徒弟们替自己剃发、洗澡、披衣、声钟辞众,俨然坐化。

  “时大众号恸,移晷不止,师忽开目谓众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

  然后又留了七天才走。说个笑话,这和尚叫别人不要情渗漏,不要有感情,自己给大家鼻涕眼泪一流,舍不得,又回来,陪大家玩了几天,这一次再也不留了,大家不要哭啊!走了,这就是dòng山。

  dòng山最重要的东西是五位君臣。等于临济宾主四料简。

  现在再说曹山,指月录卷十八:

  “抚州曹本寂禅师,泉州莆田huáng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廿五登戒,寻谒dòng山,山问阇黎名什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啊!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

  真正高明的人,两下子就对了,实在聪明。我们现在的年轻同学,假如问他叫什么名字?本寂!什么?师父,我是本来的本,寂灭的寂。人家可不同的,文字就是道嘛!既然叫本寂,还讲什么呢?这就是伶俐、聪明,第一等人物。

  师父也在找第一流的徒弟,这两下,dòng山器重他了,他便在dòng山那里住了下来,从此可以入室,在方丈房里跑来跑去。

  “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山遂密授dòng上宗旨。复问曰:子向什么处去?师曰:不变异处,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

  这就是禅,等于永嘉禅师见六祖说:分别亦非意。分别也是空嘛,没有错。

  “遂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后来曹山到了广州拜六祖塔,再回到江西临川,定居建寺院,因崇拜六祖,所以叫曹山。

  曹山法统完全传自dòng山,其教育法见指月录等书,他的说法、见地、修证、行愿都在内。里头的小字是后世曹dòng宗门徒加的,更要注意。

  “僧问: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师曰:不医。为什么不医?师曰: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这是教育法,禅的教育法决不替你解答问题,因为你懂了,却害了你,那是老师的,不是你的。有时你有问题,再给你加个问题,等你自己撞出来以后,才是真对了。禅宗要你自肯自悟,若一念慈悲帮了你,就害了你。如果该替你解答,佛经三藏十二部中都已解答,我们看了佛经,也未成佛啊!

  这个和尚不问经典,什么大乘起信论,真妄不二法门,那些学问都已学到他身上去了,可是他却通身是病,医不好,请师父医。曹山说要他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怎么办?要自己打出来。

  “问:沙门岂不是具大慈悲的人?师曰:是。曰:忽遇六贼来时如何?师曰:亦须具大慈大悲。曰:如何具大慈大悲?曰:一剑挥尽。曰:尽后如何?曰:始得和同。”

  六贼是指自己的六根。始得和同就是天下太平。

  最后,曹山临走时,写了一首偈子。唐宋时代大祖师们,开悟和临走时的偈子都是宝贝,千万注意。宋朝以后就要当心了,因为后世有些语录,是请抽鸦片的书生写的,靠不住。后世有些祖师们,希望自己死后,名字也能编进大藏经里,所以雇人代写语录。我也亲见这等事。天下好名之甚,有胜于此者几希!

  曹山示学人偈曰:“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

  用功修定以后,参话头也好,非等时间因缘到来才能开悟。此如虚云老和尚,在禅堂里打坐参话头时,外面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到后来,突然端一杯茶,茶杯掉在地上,啪一声,打破了,悟了。古人这些例子很多,灵云看到桃花而悟道,一个缘来“从缘荐得相应疾”,来得快,所以修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要说我睡了一年,怎么还没开悟?好像很划不来似的。

  什么叫“就体消停”?就是我们打坐用功,有些拿着楞严经,什么经等,有些则做气功,满空的,过了一阵又变了,上午满空,下午又掉啦,这些就是“就体消停得力迟”。尤其是懂了佛,懂了禅的理以后去用功的人,都是“就体消停得力迟”。因为空的道理晓得了,所以念头一来就想把它空掉;有时空得很好,有时却空不掉。这也是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看住妄念这个法子,有时就是“就体消停得力迟”。

  “从缘荐得相应疾”是缘觉,独觉乘。“就体消停得力迟”是声闻乘,罗汉乘,偏空。

  如何是如来禅、祖师禅呢?“瞥起本来无处所”,就是上次提过的“一念缘起无生,超出三乘权学”,那也就是“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

  曹山四禁偈:“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拿一个能照的心,看住这些妄念,以心观心,就是心处路,也就是前面李同学的那个问题。这个路是修行之路,但不是最高明的。

  什么是“本来衣”?本来面目清净,觉海性澄圆,想守着清净圆明,早挂上了。所以有一些老修行人,经常想保持一念,一念清净圆明掉了,就拼命找,哪还找得到!那一念都已经不对了,早挂上了,早就染污了。佛经上说:无住无著。你著在清净上已经错了。

  “何须正恁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切忌未生时”,任何一个境界,在一念未动以前该怎么样?是让它动起来,还是不让它动起来?自己去参,曹山没讲。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5/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