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_南怀瑾【完结】(44)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意思是转过来时怎么样?

  “如何是功?师曰:放下钁头时作么生?”

  做事情做得很累,一旦轻松下来时如何?那真是一切放下了。

  “如何是共功?师曰:不得色。”

  这并非不好色,四大身体属色,一切光明清净也是色,等等。

  “如何是功功?师曰:不共。”

  不共法,dòng山怕大家不懂,便作了诗偈,这些诗偈是曹dòng宗告诉我们,心地法门一步一步的功夫,是用功的方法,如当文学看,就错了。

  向:

  圣主由来法帝尧 御人以礼曲龙腰

  有时闹市头边过 到处文明贺圣朝

  这是向,到达这一步,悟了道,动中也是,静中也是,都在这个境界,始终不变,就差不多了,这是向。

  奉:

  净洗浓妆为阿谁 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 更向乱峰深处啼

  功:

  枯木花开劫外chūn 倒骑玉象趁麒麟

  而今高隐千峰外 月皎风清好日辰

  共功:

  众生诸佛不相侵 山自高兮水自深

  万别千差明底事 鹧鸪啼处百花新

  功功:

  头角才生已不堪 拟心求佛好羞惭

  迢迢空劫无人识 肯向南询五十三

  一步一步都是功夫,都是修行的程序。现代年轻人看不懂这些谈禅的诗,禅宗是该变个方法了。

  曹dòng宗的禅,在五代以后,影响宋代的道家、理学,尤其是易经的学问。道家所谓坎离jiāo等等,都是曹dòng宗来的。

  “dòng山因曹山辞,遂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于汝。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

  这是dòng山对他最得意的弟子曹山讲的,是很重要的传法话。银盘装了雪,都是白的,明月中的鹭鸶也是白的,看来都是白,可是不一样。学禅的要顶门上别具双眼,看清楚啊!

  “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

  不一样的东西,把它混合成一样,才晓得一点入门的的方法。文字言语不足以代表那个东西,机缘撞到了,就悟了。一有动作,稍稍表达一下,或者讲一句“心即是佛”,反而就变成一个窠臼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凡夫境界当然不是它,顺着这个境界也不是它。

  “如大火聚,但行文彩,即属染污。”

  如大火聚这句话,出自大般若经,经中大意说:大智慧的人,如大火聚,一盆大火在那里烧,好的、坏的,一股脑丢进来。外道魔道越丢进来,火越大,燃料越多,智慧越高,所以大般若如大火聚。

  但行文彩,即属染污,一落言语文字,已经同本性不相gān了。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这是正式的功夫。黑夜时,这个东西更明白;天亮了,就看不见了。这是什么道理?当年袁老师就是参这个话头,懂了这个,学佛学道就差不多了。现在露一点秘密给你们:六根都不动,什么都不知道,自性显露了。像我们现在坐这里,眼睛等着看,耳朵等着听秘密,六根多亮啊!被无明障住了。夜半正明,天晓不露。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自己参参看。

  “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dòng山嘱曹山:你将来出去,要救世、救众生,度一切在苦难中的人。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

  用易经的方法讲修持、做功夫,特别取用坎离二卦,以离卦为主,这是曹dòng宗的五位君臣。

  “偏正回互,叠而为三。”

  易经讲三爻之变,“变近成五”。易经的六爻卦中,以第三爻、第五爻最重要。

  “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

  功夫到了,宗也通,一切经教都通达了。

  “挟带挟路,错然则吉。”这也是用易经的理。

  曹dòng宗的五位君臣,是配和易经的理论,诠释修持用功。

  “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轱,羿以巧力,she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这些都是功夫修持的步骤,以及见地。大家要注意研究。

  “末法时代,人多乾慧。”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正法没有了,一般人没有真功夫,学理讲得头头是道,自己没有证到,是乾慧,没有用。

  “若要辩验真伪,有三种渗漏。”

  如要辨别悟道与否?有三种毛病,一看就知。

  “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见地不透彻的人,所得的范围跳不出来,只在那个范围中,中毒了,中了自己那一点学问,知识上的毒,以及自己那一点见地上的毒。

  “二曰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

  换句话说,是主观的情感,自己得一点境界,对那一点境界有感情:嗯!我坐起来很舒服嘛!嘿!这就是了。有些人想:老师恐怕还没有到,我这个他都不知道。其实,早堕在情渗漏中了。

  这个情不是普通所说的情感,而是指自己得到的那个程度,把自己陷住了。

  “滞在向背”,比如落空的人,一动念有,他就不gān了。叫他出来为人做事,他不gān,这也是情渗漏,有向背,有善、恶,也是见地上落了枯禅,偏枯了。

  “三曰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始终,浊智流转。”

  “语”包括一切佛学、学问。依文解义,在学问思想里打转,真的佛法种子不懂,机用——修持方法的应用,如何成因?如何证果?这个终始窍门,他并不懂。

  末法时代五浊恶世中的修行人,就在这三种花样中转。dòng山告诉徒弟们,应该知道这三种渗漏。

  我们参究每一个师祖的悟道,以及他们的行经,就是十念法中的念僧。看看历代祖师们的行径,自己加紧努力修行,这就是念僧法门。

  “师不安,令沙弥传语云居。”

  dòng山快要走了,叫沙弥传话约云居膺。

  “乃嘱曰:他或问和尚安乐否?但道云岩路相次绝也。”

  云岩是dòng山禅师的得法师父。

  “汝下此语须远立,恐他打汝,沙弥领旨去。传语声未绝,早被云居打一棒。”

  这就是机锋。他要教育这个小和尚,自己老了,看这个小和尚很有希望,所以到师兄那里去指引,希望他教育。他们到了家的人,彼此也不需要通讯,晓得小和尚很成器,不过笨里笨气的。云居打小和尚是教育法,否则这么打过来打过去,岂不是把人家的孩子不当孩子那么玩。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4/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