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62)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笑恒

  如果我们能够掌控欲望,那么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物的影响,面对任何诱惑都能视而不见,这样依然能够潇洒生活。然而一旦反过来被欲望控制,则世间处处都是诱惑。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只要有人抓住了我们的欲望点,投我们所好,我们的行动自然会受别人控制,哪里还会有逍遥可言。堕入世俗之后,在世俗的熏陶之下,品格自然也就下降。看历史上那些高明的隐士,每天纵情于山水之间,任谁金山银山堆到面前都不为所动,然而一旦有人不辞劳苦,天天拜访,或者是与他们高谈论阔,谈天说地,斗酒弄诗,很快就会被他们引为知己。到最后“士为知己者死”,终身受人驱使。

  说到底,人有了欲望就会有所求,有所求就会受到牵绊,若是不能掌控住欲望,人生就会被束缚,就不会得到真正逍遥的生活。因此,有大智大勇并且追求逍遥生活的人都会消除自己的欲望。

  相传五千多年前,有一个旷世奇才,名叫许由。当时的执政者是尧,尧听说了他之后,就想禅位于他,许由遁隐于山林,避而不见。后来尧又想命他为九州州长,他跑到了颍川掬水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

  chūn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逃离晋国,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逃亡生涯。有一次重耳快要饿死了,介子推为了救他的命,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来一块肉煮汤给他吃。重耳知道后许诺说将来一定报答他。

  回到晋国的重耳,即位成了晋文公。当时周王室大乱,晋文公出兵勤王,没有对身边的功臣进行封赏。狐偃等人主动向晋文公请赏,介子推非常鄙夷这样的行为,他认为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rǔ,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

  介子推归隐绵山,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根本找不到人。晋文公寻人心切,就命令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bī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见到介子推。大火熄灭后,有人发现了介子推与他母亲的骸骨。

  欲望发乎人心,想要根除难之又难,非大圣大贤者难以做到。宋代程朱理学就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然而这一主张确实大违人的本性。欲望在常人身上是必然存在的,即使想通过修养来根除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qiáng行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也不能纵容欲望的膨胀,我们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使欲望始终不超越自己的自制力。这样我们的行为、行动依然可以不为外物所累,依然能够逍遥人世间。

  第39章 生命的长度只在呼吸之间

  人生无常,生死有如昼夜一样寻常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大宗师》

  天地养育我们给了我们生命,人生忙忙碌碌,等到老了就能安养,死后就能休息。所以懂得生存的人也懂得死亡。

  这是庄子对生死的感悟。南怀瑾先生说生老病死在老庄道家看来,是很自然的,是生命的各个阶段。一个人真正认清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才能善于活着,才能懂得善于死亡、善于回去。

  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是任何生命体都不能逃避的。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既有其生,必有其死。即使寿如乌guī也终究难免一死。人们对于生死的态度,就形成了人的生死观。在各种宗教中,大多是把有形的生命看做是一副臭皮囊,不足一观。然而现实中的人大多是不能勘破生死的。

  凡人都是喜欢生而厌恶死,尤其是那些拥有显赫地位的人,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永生,永远享受生的快乐。然而,生命的运行规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死亡,得到永生。在我国古代,皇帝们天天都听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祝祷,但是也没有一个皇帝能真的活到万岁,连一百岁的都没有。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厌恶生存。这一部分人大都是有很多烦恼难以解开,要么就是生存艰难。在他们眼里活着就是遭罪,死了才能得到解脱。

  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合庄子的意思。生命就像白昼黑夜jiāo替一样自然,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天地既然已经赐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就要活着,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无所留恋,安静地死去。这就是庄子对待生死的看法,所以他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一个真正勘破生死的人,既要能坦然面对死亡,还要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

  庄子的思想比之佛家的思想更胜一筹。佛家qiáng调顿悟红尘,超脱死亡,也就是要人们不怕死亡,却忘记了教导世人要好好地活着。然而我们普通人一念执着,求生存者居多,接受死亡的人太少。

  秦始皇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建立了万世不拔之功业,可说是震古烁今。然而他也怕那人人都会得的瘟疫——死亡。于是乎,这位伟大的英主做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决定——派人寻求长生不老药。他派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到东海去寻药。徐福走后,秦始皇还曾经亲自到东海去观望。秦始皇不愧是一个英主,他知道徐福未必能够成功,于是做出了两手准备。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举世罕见的陵寝,他梦想着死后还能在他的地下王国里继续做皇帝。

  死亡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死后会是什么样子,因而人们就有了对死亡的恐惧。这也不足为奇。然而,大部分人却不是因为未知而惧怕死亡,而是因为放不下尘世中的功名富贵。“人死如灯灭”,除了一具尸体以外,什么也剩不下,根本没有必要执着于尘世的东西。生与死是人的两种形态,各有各的所得,没有必要在我们将要走向下一种形态的时候,还放不下前一种形态的东西。

  那一部分不惧死亡的人也并非都是勘破了生死,大多数的人是缺乏活着的勇气。活着很难,需要经历很多痛苦难堪的事情。这一部分人被生活折腾得死去活来,因而产生了厌倦的感觉,想要放弃生命。这不叫超脱生死,这叫懦弱。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即使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生活得很好,拥有地位和金钱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生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我们就要珍惜,我们既然拥有了生存的机会,就要尽自己所能,好好地生存下去,直至生命终结。

  据说老鹰有七十年的寿命,但是在四十岁的时候,它们要经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在老鹰四十岁的时候,它们的羽毛会变得很沉重,不能飞翔;它们的爪子会变得老化,不能捕食猎物;它们的喙会变得又长又弯,碰到自己的胸膛。照这样下去,老鹰很快就会死去。为了生存,老鹰必须来到山顶,在悬崖边上筑巢。每天用喙撞击岩石,直到喙脱落,重新长出新的;然后再用新喙把爪子上的趾甲拔掉,使爪子恢复;接着用焕发活力的爪子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这个过程要持续一百五十天的时间。一百五十天后,老鹰才能再次翱翔在天空中。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2/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