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58)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笑恒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隐居山林之后,生活一直困苦,经常靠朋友的接济过日子。有一回重阳节,他没有酒喝,当地的官员就给他送来了酒。他当即痛饮起来,直至大醉。陶渊明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只要愿意他完全可以复出,再次混迹官场,也不用过如此落魄的生活,但是他不愿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晚年的李白也是如此。李白才华横溢,得到唐玄宗的欣赏,如果他肯谄媚权贵,一定可以做成大官,享受很好的生活,但是他不愿意向权贵低头,因此被排挤出了官场,最后落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境地。

  由此可见,“君子固穷”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超越,还是一种气节的表现。我们很多人总是会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违背自己的意愿,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道德上未必有损,也未必会伤害到别人,因此,我们做了。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我们还是向现实低头了。而陶渊明、李白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他们做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固穷”,他们没有向现实低头,也没有因为要做的事情不违背道德而勉qiáng自己去做。

  因此说,“穷人”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穷人”不仅仅要忍受物质的贫乏,还要加qiáng自己的修养,有自己的气节。就像苏武一样,宁愿在北海牧羊,也不愿丢掉汉朝的节杖。我们生活中那些在富贵与名利中执着的人在孔子眼里,连做“穷人”的资格都没有。

  贫不怨,富无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解读这句话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词——“失意忘形”,他这样说:“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所以我就体会到孟子讲的:‘富贵不能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修养。”

  在孔子看来,富贵而不骄傲容易,贫穷而不抱怨却难。而事实证明这两者都难。伴随着富贵与贫穷,人们的心里总是会出现骄傲和怨恨两种情绪。人们的生活总是在得与失之间进行,很多人放不下得失,于是就产生了骄傲与怨恨。贫穷的时候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富贵的时候,就想要炫耀,让世人都知道自己的富贵。然而这种心态最终会给人带来不好的结局。

  石崇是西晋时期的巨富,经常与王恺比富,双方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这株珊瑚树枝叶茂盛纷披,世上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把珊瑚树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严厉地大声责问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恼恨,现在我还你一株。”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其中有六七株高三四尺,枝条的美丽绝无仅有。石崇炫富最终没给自己带来好下场。后来,石崇被赵王司马伦所杀。

  “得意忘形”是最容易招来祸患的。人人都想追求富贵,然而富贵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当你总是显摆自己的富有时,就会引起一些心术不正而又不够富有的人的嫉恨和羡慕,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击你。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财富看得很平淡,无论多么富有,都会保持一贯的生活作风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才能长保富贵。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富豪都是这样,他们虽然拥有巨额的财产,但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没有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依然谦虚谨慎,待人真诚恭谨。拥有这样的气度的富豪才是真正的富豪。那些到处招摇的bào发户们恐怕一夜bào富之后就是一夜bào穷。

  “贫而无怨”更加难以做到。穷人的一大特点就是爱唠叨,爱抱怨,把自己贫穷的原因全都归结在别人的身上。男的怪自己没有找一个好老婆,女的怪自己没有找一个好丈夫,就这样,夫妻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这样来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源于攀比心理,攀比使得他们忽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眼里只看到了财富的多少,把幸福与财富完全等同起来。

  姜子牙在没有发迹之前在商朝都城朝歌有一房妻子马氏。马氏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她看到姜子牙什么也不做,就催促他去讨生活。姜子牙无奈,只得去卖面,结果,面被人撞翻。马氏大怒,不依不饶,两个人之间吵得不可开jiāo。最终马氏与姜子牙离婚。

  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立下功劳,位极人臣。马氏听说后,后悔莫及。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接受贫穷的勇气。当一个人不敢面对贫穷的时候,就会心生怨恨;当富贵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时候,就会追悔莫及。这样的人始终患得患失,在得与失之间忍受jīng神的折磨。物质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生执着于物质而忽略了心灵的享受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与其在物质的得与失里饱受jīng神的摧残,不如寻求心灵的安逸。

  安贫乐道真君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巷子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古人讲究安贫乐道,这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似乎有所不同。现代人总是比较推崇那些积极进取的人。然而安贫乐道这种价值观念对现代人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南怀瑾先生认为个人修养达到颜回的境界很不容易。在物质如此匮乏的环境下,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这实在很难,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乃至于几天没饭吃,还是保持那种顶天立地的气概,不要说真的做到,假的做到,也还真不容易。

  颜回的修养的确很高,他不仅能够忍受贫困,还能够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下追求“道”,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也许我们有些人也能够忍受贫困,但是却不可能在物质如此匮乏的情况下还追求jīng神上的丰富。“安贫”已然很难,“乐道”的境界更是难以达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8/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