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43)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笑恒

  中国有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是在讲一个因果关系,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然而事实上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成立的。不是还有那么一句话吗?“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做好“前因”,不惧“后果”。把该做的做到了,结果怎么样不去考虑。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这个理论用在我们个人的发展上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与不成看天意。很多人偏偏就没那么豁达,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要求付出和收获的对等,一旦结果不尽如人意,就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然而无论他们怎样抱怨,结局终究还是不能改变的。

  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都不是轻易能够成功的,只有在多次失败之后,才能有成功的机会。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之后,还是失败了,然后就开始抱怨,不停地抱怨,把所有的时间都làng费在抱怨上,那就永远都不可能成功。抱怨会消磨人的意志。在抱怨中,我们可以舒缓郁结的心情,渐渐地我们就会习惯这种感觉,继续前行的动力就会消失。失去动力的我们不会想着再去尝试一次,那么我们就永远只能一边看着我们的目标,一边对人诉苦。这就像是一个人一边隔着橱窗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一颗宝石,一边对别人说“这本来应该是属于我的,我差点得到它”是一样的。

  抱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抱怨完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去寻求下一次的成功。人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之间转换。也许我们所为之奋斗的目标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但是我们努力了,这就够了。

  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平定中原,一统天下,恢复汉室江山,为此他付出了一生,直至生命结束。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在关键时候,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退回蜀中。

  同年冬天,诸葛亮趁曹休为陆逊所败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然而陈仓守军顽qiáng抵抗了二十多天,待得魏军援军到达,诸葛亮不得不退回汉中。

  第二年,诸葛亮兵出武都、yīn平,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包围祁山,司马懿率军迎击,诸葛亮准备与他决战,但是司马懿坚守不出,蜀军粮草不继。再加上李严假传圣旨,要诸葛亮回师,诸葛亮只得班师回朝。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chūn,诸葛亮与东吴相约共同进攻魏国。蜀军兵出斜谷,到达眉县,在五丈原扎营。司马懿想拖垮蜀军,但是这一次诸葛亮作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然而东吴见久攻不下,单方面撤军,诸葛亮只得独自迎战魏军。八月,诸葛亮逝世,蜀军回撤。

  “尽人事,听天命”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的一生也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然而是否能够成功,谁也无法预料,因此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至于结果只能随它去。人生很短暂,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因此不要再在抱怨上làng费时间了。失败之后,什么也不要说,重拾信心,重整旗鼓,继续朝着目标迈进。即使在通往目标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摔倒,甚至在接近目标的那一刹那倒下,也不要抱怨,因为我们曾经努力过,我们的人生是充实的,这比起总是对着目标说三道四,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人生一片空白要好得多。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一个位置让你发挥作用,而要担心没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在社会上立身;不害怕没人知道自己,而应该反省我有什么可以被人知道的。”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这个“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自己站得起来的立。不怕没有禄位,也可以说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养。同时也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

  地位、爵禄是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体现,也是证明一个人才gān的东西。因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只是大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人关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地位,担心自己不能得到梦想的地位,有的人则是在考虑凭借什么得到地位。于是就产生了两种人,一种人是没有什么真实本领,靠着溜须拍马等不入流的手段蝇营狗苟以谋取地位和爵禄,这样的人一天到晚就担心自己地位不保,生怕被别人抢去了;一旦失去了地位和爵禄,立刻垂头丧气,犹如丧家之犬一般,抱怨那些拿了自己好处的人光拿钱不做事。另外一种人则是凭借自己出众的能力取得地位和爵禄,即使有一天丢失了爵禄和地位,也不会抱怨,因为他们有能力,他们相信只要自己愿意,还是可以赢得爵禄和地位的。

  这两种人是两个极端:一种是被地位和爵禄所束缚,一生难以摆脱,生活的好与不好完全被地位和爵禄所控制;另一种则是完全把地位和爵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想要时,加把劲就可以得到,不想要时,随时都可以抛弃。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这样的两种人,一种就是那些不学无术,靠着不正当手段拥有一切的人,一旦有一天他赖以生存的地位消失,立刻就变得一无所有,已经享受惯了的他们就开始抱怨不公;一种是靠着自己的一步步打拼拥有一切的人,这样的人拥有绝对的实力,他们不会患得患失,因为对他们来说,拥有一切并不是难事。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是做第二种人的先决条件。把时间用在提高自己上,让自己拥有自立的能力,就可以藐视一切的功名利禄,因为功名利禄对于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拥有了绝对实力,我们就可以对成功有绝对信心,这样自然不会再有抱怨。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一生的功业就是完全靠自己打拼出来的。韩信出身贫寒,既未能当官,也不通经商之道,因此经常靠接济度日。很多人都看不起他。一漂母见韩信没有饭吃,就好心拿饭给他吃,一连十几天。韩信感激地对她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非常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韩信听了非常惭愧,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番名堂。

  但是出身贫寒的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出人头地。这个时候正值秦末天下大乱,各地义军风起云涌。韩信投奔了项梁,项梁死后,又归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心灰意冷的韩信投奔了刘邦,依然只能做管理仓库的小官。有一回韩信犯罪,即将问斩。他大声对监斩的夏侯婴喊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不一般,就把他放了,并且推荐给刘邦,但是刘邦跟他接触后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不同,还是让他回去做管理仓库的小官。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3/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