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_南怀瑾【完结】(19)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所以所谓“望”,是用看相的方法,察究病人的病情,其中还包含了看舌苔等等,及一切眼睛可以观察到的因素,来判断病情。

  闻——听病人的声音

  根据五行生克,及五脏六腑的配合,用声音判断病人的情况。

  肝病出怒声,容易发脾气,轻易动怒的病人,一定是肝有病;若常自喜笑,那么他的病一定是偏重于心脏方面。

  脾病则多思虑,除了一般过度用脑,神经有问题外,得病时,比平时思虑还多。

  肺病忧悲爱哭泣。

  肾病多呻吟,转身弯腰起身坐下,浑身疼痛,常发哼唷之声,必是肾病体弱。

  实际上,从声音分辨病情是颇为困难的,关于这方面以后还要作较详细的说明。

  问——病人自己的感受

  给病人看了相,注意到了病人声音的变化,现在要问一问病人自身的情况,与自己的亲身感受了。

  关于问的范围,陈修园也编好了要点: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人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脉要参机便。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言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由于这几句要点,可知古代中医的治闻,对病人事先也要经过严密的审察,等于现在的全盘检查,同时已对“人”有具体彻底的了解,才好下诊断,所以中医内科是全科的医生,包括了小儿科、妇科等。

  切——诊脉

  诊脉是最深奥的一门学问,事实上,这是需要长久及多方面的实验,才能有所成就的,初学的人常从诊猪狗开始,试一试没有生命的脉,是怎么一回事,再来摸有生命的脉,什么猪呀狗呀,抓到了就要摸一摸它们的脉,其中的道理,陈修园有诗如下:

  微茫指下最难知,

  条绪寻来悟治丝。

  三部分持成定法,

  八纲易见是良规。

  胃资水彀人根本,

  土具冲和脉委蛇。

  脏气全凭生克验,

  天时且向道从窥。

  阳为浮数形偏亢,

  yīn则沉迟势更卑。

  外感yīn来非吉兆,

  内虚阳陷实堪悲。

  诸凡偏胜皆成病,

  忽变非常即弗医。

  只此数言占必应,

  脉经补叙总支离。

  医案的奇谈

  清代有个有名的医生,被人称为天医星的叶天士,后来许多传奇性的惊人医案,大多都挂在他身上。

  有一次,叶天士在路上见抬格而过,棺下似沾有血渍,当时叶天士挡住,询问棺内何人,得知是妇人因难产而死,叶天士立刻命其开棺,坚称棺内之人未死,他可以救治。

  在当时,开棺是桩大事,经叶天士全部负责始开棺。叶天士即用针灸法,在死者心口扎针治疗,片刻婴儿呱呱落地,产妇也有了活气。

  原来叶天士的判断,产妇是一时昏厥,并非真死。

  又有一天,叶天士正与友人下棋时,忽然跑来一个人,老婆难产,痛苦呻吟,请叶天士救命。

  叶天士即在棋盘上抓了一把铜钱,到产妇家去了,进了大门,当即把铜钱往墙上一掷,哗啦一声,屋内的产妇正在苦痛时,大吃一惊,婴儿也跟着呱呱落地了。

  这真是天医星,许多人询问叶天士为什么,叶天士说:人人都爱钱,死也要钱,活也要钱,小孩不下世,一听到钱声,马上就来了。

  这虽近乎笑话,但是叶天士可能是了解产妇的紧张,用声音转移注意力,难怪称他为天医了。

  三指禅

  在《礼记》中有一句话:“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许多人以为,这个医家要三代作医生,才能请他治病。

  其实这个三世,不是三代的意思,三世是指:一《huáng帝内经》、《灵柩》、《素问》;二《神农本草》;三《太素》(脉理)。

  jīng通这三项,是作医生的必备条件。所以,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医生,不能服其药。

  《太素》所讲求的,完全是气脉的问题,在宋、明以后,懂得《太素》的,称为三指禅,不但在摸脉以后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且可以了解人的穷通富贵。脉理真是一门玄而又玄的学问,难怪称这些人为三指禅呢。

  第五章

  唯心与唯物之论

  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哲学的基础,中医的医学当然也不例外。

  有人说中医医理学是唯心之学,究竟医理是否真是唯心之论,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中医所谓的唯心是本体之心,是一种代号;而西方文化中的心,乃指思维冥想的作用。

  实际上,中医医理意识与生理作用结合为一元的意思,与西方的“唯心”不能混为一谈。

  至于西医,则是真正的唯物。我们可以拿机器的测察人体为依据,而证明其唯物之基础。

  西方心理的研究,往往先以猴子,或老鼠、狗作试验,然而猴子与老鼠的心理,与人类的心理,恐怕尚有一段距离。

  不论唯心也好,唯物也好,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医理学的本身,都是从受jīng后的形而下开始,对于生命的来源,形而上的本体,都未加了解。但是,生命的来源是最重要的,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必然是中西医合流,也必定是要追寻形而上生命之根本的。

  孙大夫和老虎

  中国医学史,在魏晋时期开始了新纪元,因为印度医学、天文等于此时输入中国,受了这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演变至唐代,印度医学与道家医学合流,汇成了医学的新系统。

  唐代前后有两位大名医,一是陶弘景,为梁武帝时人,又别称之为山中宰相,山中的黑衣宰相,梁武帝初期凡在政治遇到疑难大事,必定要向其请教。陶著有《肘后方》等医书。

  另一位大医生便是唐代的道家孙真人孙思邈,他不但综合了印度的医学,并且还融会了阿拉伯的医学。

  传说中,龙王会变化为人,向孙大夫求医。而最神妙的一桩传说,是他在山中遇见老虎挡路的一幕,当时老虎张口示孙大夫,原来虎牙中夹了一根细骨,特来求医的。他当即拿出钳子,拔掉虎牙中之骨刺,自此之后,孙大夫来往就有老虎护卫了。

  当然这件事有多少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推测的,就是孙思邈一定是一位神奇的大国手无疑。

  印度医学的说法

  《内经》的理论,把人体构成,归纳为三十六因素。

  印度的观念,把人体分为地、水、火、风四大类。比如说,骨为地类,内分泌、血液等为水类,温度为火类,呼吸为风类。

  在这四大类之中,每大类的一百一十种病,四大类共有四百四十种病,比如伤风为风大类之病,癌症为地大类之病等。任何一种病皆促人致死,如久睡而累为睡病,坐久为坐病,所以人人随时都在病中。

  我们的四大类,是不真实的,不会永远存在的,这四大只不过是我们之所属,而非我们之所有,四大皆空的观念也是由此而形成的。

  生命的构成

  生命是如何构成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9/4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