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_南怀瑾【完结】(106)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临炉配合,仍旧是金水二物”,修道到后来,神与气两个结合了,就是心息相依,但是其中过程极为细微。“但铢两分数,纤毫不可差错”,要注意啊!这个时候做工夫,要非常谨慎。像天台宗六妙门入手数息观,一呼一吸加数字,中间还有很多方法,他们打起坐来,呼吸数了一千次,变成在练气功了。呼吸是生灭法,进来一定出去,出去一定进来,你数一万息同你什么相gān呢?还是那一口气的来回。

  究竟为什么要数息呢?那是调整,临时用的。一般学者不了解,你看宋朝陆放翁这个名诗人,“一坐数千息”,那有什么用?陆放翁活到七八十岁,总算是长命。但是我相信他不数息也可以活那么长。他这里是说有些人光练气,不晓得管心念,偏了;有些人光念佛或者观心,不练气,身体调整不好,也是偏了,修了一辈子也没有用。借用道家的话,单修性不修命没有用;光练身体修气,不修性也没有用。现在这里不叫性、命,把它改个名称叫神、气二者,这两个也是代名词。

  “真水真金,二者须要适均”,金和水要调和得好,就是火候了。有许多年轻人要学禅宗,以为禅宗不讲工夫,我说禅宗语录你都懂了吗?连中文都读不通、写不好,你还读懂语录?譬如说禅宗临济祖师讲四料简,曹dòng宗叫五位君臣,同道家讲这个“铢两分数,纤毫不可差错”是一样的。所以临济祖师说,有时让主做宾,有时让主做主,宾主二者也就是这两样东西,都是做工夫境界,不是那么简单。修道也好,禅宗也好,处处讲究工夫,但是一般人不懂。

  调和神气的真意

  “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故水止于五分,当防其有余而泛滥,不可太过也。”水太多了也不行,漫出来就是太过。有些中老年人去学什么内丹功、蛤蟆功,现在牛功马功都有了,我说你会出毛病的,因为他练得太过啦!练太极拳也好,少林拳也好,太过了非出毛病不可。练得不及或不够,也没有用。修道也一样,要防真气的走漏,漏丹泛滥会出毛病。金也是这样,念头要它清净,完全不动了,变成白痴也不对。

  “金亦须五分,当重如原初之铢两”,要刚到合十,“不可不及也。金水二者,既得其真”,要得到真的境界,“自有真土,调和其间”。我讲过的,真土就是真意,真意不是妄想也不是执著也不是念头,是自然知道。你们千万不要拿西方哲学家的话,说那是直觉!那不是直觉,因为直觉还是意识境界。真土是自然而知的,就是《中庸》所讲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不要用心就到了,应该怎么样,自己就晓得把握,“调和其间”是这个道理。

  “盖离中纳己,其五分之水,即己土也。”有意无意之间就把握住了。“坎中纳戊”,这是纳甲,“其五分之金,即戊土也。举金水二物,而真土在其中矣”,这还是讲理论。“及至戊己二土,会入中央,亦适得五分本数”,在有念与无念之间,拿佛家来讲,空嘛不是空,有嘛不是有,无念怎么是有呢?这是“戊己二土,会入中央”,在中间结合不动了。拿佛家的方式讲,禅宗百丈禅师曾讲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就有这个味道。这就是“戊己二土,会入中央”,如如不动。这个时候不管下座不下座,你要离开那个境界也离不开啦,这就是道家讲的工夫来找你。

  这个叫做“三家相会,恰圆三五之数”,三家就是神、气、意,后来也叫做jīng、气、神。因为这个神和气平常合不拢来的,我们这个思想和呼吸两个配不起来的,对不对?人在呼吸,思想也在想,两个各自行动。到要结合时,中间有个媒人huáng婆,就是真意,所以要三家结合在一起,结果搞采补的人就把它变成真实事情啦。实际上它只是个形容,要男女双方见面,中间要有个拉线的罢了。所以《参同契》的原文说,“其土遂不离”,真意不动,这个真意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二者与之俱”,神与气跟着这个真意也不动了,这个叫做得定。拿佛家来讲就是禅定。真正的“系心一缘”,一心不乱,真得定了。

  把jīng与神修回来

  “三五之义,出于河图”,这个道理,这个哲学的法则出在《易经》的河图。河图东南西北四方有黑点白点,“东三南二”,东面三点,南面二点,“木火为侣”,木跟火两个互相为侣。人生的苦境界在这里要搞清楚,你看两夫妻多恩爱啊,但夫妻是木火伴侣,所以结婚一定吵架的。“北一西四,金水为朋”,北方一就是水,西方四属金。“此处但举金水,而不及木火者”,为什么不谈木火两个字呢?“盖以金水为jīng魄,如人之形。木火为神魂,如人之影。”五行的木属肝,火是心脏。木火就是我们的神魂,金水就是我们的jīng魄。

  魂是看不见的,我们的思想睡着时就变成魂,死后也变成魂,有作用而无形无相,所以没有肉体就看不见了。魄是有作用有形相,像年轻阳气就盛,到了老年jīng魄都散了,眼神也发白了,但是神魂还没有散。按照《易经》的卦象,这是到了第七变,叫游魂卦。虽然身体还活着,而神魂游于虚无之间,这个灵魂快要到土地那边去了。神魂如人之影,这个影不是我们灯光下的影,是思想上有个影像,等于我们形体上的影子。生命的jīng魄,jīng与神是可以修回来的,道家的工夫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这是别家所没有的,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地方。

  “形动则影随,寸步不离,木火之于金水亦然,jīng魄既合同而化”,你jīng神魂魄归到一起而起变化,“神魂亦与之俱妙矣”,只要把神气凝住,念头思想就不必管了,妄念自然没有了,真如正念也自然来了。道家走的是这个路子,而佛家光在那个念上打主意,搞了半天定不下去,因为气抓不住。道家是在神、气上打主意,神气拴住了,等于把情人抓住了,对方就非回来不可。佛家、道家、显教、密宗,各有各的长处,应用之妙在乎一心,就是火候。工夫难做就在火候,火候嘛,只能讲到这里啦!“此金丹造化之妙也”,这还是讲原理,解释原理。

  工夫境界的变化

  下节讲工夫的境界,我们回到老祖师的原文,“三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三样东西合拢来,这个里头变化多啦,神妙不可测。下面把境界告诉我们,千古丹经都明白地说了,自己要做工夫的话,这些句子一辈子随时要看的,那岂止千遍万遍,你慢慢就悟出工夫,悟出道了。“下有太阳炁,伏蒸须臾间”,到这个时候,下面有朝阳出海那个现象,大地光明起来,整个地球由冷变成暖和了。在佛学四加行就是得煖,在密宗就叫拙火,指真的拙火,不是丹田、海底、肠子发烫叫拙火。这时的得煖境界,剎那之间它就来啦。“先液而后凝”,这个时候变成真液,从头顶下来,佛家叫做甘露灌顶,清凉甘甜的水液从头顶源源而来,所以朱熹有句诗,“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时候先是液体而后凝结,“号曰huáng舆焉”,huáng是地,舆是意志,天地玄huáng之象,大地huáng昏之象,有这个境界。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6/16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