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梦的解析_高铭【完结】(52)

2019-03-10  作者|标签:高铭

  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第一次尝试了蹦极。但是至今,从跳下到第一次回弹期间的那部分记忆,我始终想不起来——一丁点儿概念都没有,甚至是完全空白。而有记忆的部分只是从回弹上升开始。我认为从“一跃”到“而下”的那段记忆,应该是由于过于惊险而被深埋了(我还真脆弱,这点儿刺激都受不了)。

  说到这儿,就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了,既然说梦的作用只是满足愿望,那么这个梦的愿望是什么呢?

  我相信,当绝大多数读者看完这个梦及对其的解释后,肯定会对此产生疑惑:既然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为什么你这个梦在最开始的时候似乎带着的是一种缅怀或者悲伤的情绪?难道说你的梦的原始愿望是想这样?我相信这不仅仅是让很多读者不能理解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许多排斥“梦是愿望达成”理论的人所qiáng调的。

  但请回忆一下,我在最初就说了,“梦是愿望的达成”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概念。

  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达成一种愿望,而最初的原始欲望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无论这个原始欲望是怎么样的,梦都会把它变成一种我们可以接受的“东西”。如果你想杀了某人,那么梦会让那个家伙在梦中自己死掉;如果你想跟某人上chuáng,梦会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我想缅怀,梦不会直接把这种充满悲伤的情绪直接反映出来导致我哭醒(维护睡眠),它用了个意味深长的凝视场景来表现出了这种情绪(只是角色被替换为我)。但是,这种情绪因为过于qiáng烈,虽然在梦中没能爆发出来,但是潜意识还是成功地影响到了我,让我在醒来之后忍不住为此而痛哭(虽然当时并没搞明白为什么)。假如你对这种影响不能理解的话,请参考“我对闻到香菜气味后所产生的不安情绪”——同样是潜意识给我造成的影响。

  说到这儿,我们也就可以明确地进一步对“梦是愿望的达成”来做一个更为jīng准的定义了。

  我们的梦所做的是维护睡眠,并且通过梦把一些深埋于潜意识中的压抑的东西释放出来。维护睡眠这部分不用解释了,而“释放深埋在潜意识中的压抑”则是重中之重。因为假如一些压力或者不良情绪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那么恐怕当压力积蓄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因人而异),便会转变为爆发状态(但是爆发的宣泄口就没谱了,参考刚刚用香菜事件来做的延伸性说明)。也正因如此,梦对于压力的释放是必需的,也是维系我们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梦要保证维护睡眠,并且把来自于潜意识的压力合理地、顺应自然地释放出来(表现的同时不能影响睡眠)。这种表现的最终结束点一定是某种宽慰,而非不快或者更加压抑(例如恐怖诡异的那个梦,醒来后我并没为此吓得死去活来想起来就哭,反而有一种解脱感)。但是请注意,梦的这种机制虽然不会完全地把所有梦境都转变为快乐或者幸福结局,但是会通过转换形式把潜意识中的压力凝缩后再加以释放——这个转换形式和凝缩就是前面说过的凝缩和转移功能。不过此时的“转移”还包含更早一些发生的转移(略有不同于后面的粉饰性转移),我们可以把这种转移称之为“制定梦方向的转移”,应该是属于梦前期工作之一,而并非中期的借喻、伪装性转移。这种“制定方向性质的转移”也同样被审查机制严格审查——不可以直接把潜意识中的心理问题表象化,同时还要解决问题。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梦是一种自我心理修复、自我心理调整机制(如果长期出现“因梦而更加压抑”则肯定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来看“来自克里斯蒂娜的悲伤”这个梦。梦中把我对于故友的哀思转换为某种场景的重现,同时搜索出了我对那幅画的记忆来表达出我深埋着的情绪:在第一次见到那幅画的同时,故友那充满悲悯的凝视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表达了我对已不在人世朋友的哀悼。梦之所以用这种关联性的记忆和思路来缅怀亡友,是因为梦还有另一项重要工作要做:维护睡眠。关于这点,从醒来后我痛哭的程度就能看出,那种悲痛如果在梦里爆发出来则必将影响到我的睡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那种对于亡友悼念的深层记忆并非梦所触发,而是潜意识中的某部分,不明原因地突然释放出了这个记忆(恐怕我得接受催眠才能发现其被触发的原因,独立完成似乎有些困难)。

  那么,这个梦的核心愿望就是释放出我潜意识中所积累下的悲伤情绪,但是用一种隐晦的、联想式的手段来加以表达。而这种转换表达不影响到我的睡眠,就是这个梦的愿望。

  难道,成功转换本身就是愿望吗?

  是的,至少在这个梦中就是这样的。因为这足以使梦为此而努力一番了:既要释放情感,还得委婉,同时必须保证睡眠。进一步更直白的定义就是“这个梦的目的就是拐弯抹角不让我难受地(从梦中)释放出积压在潜意识中的情感”。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个未免过于复杂了,并且不能理解梦的这种机制。其实,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梦是我们所有意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的意识是非常简洁的——把不必要的东西全部隐匿,而只展示出结论或定义。因为假如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时候,需要把所有记忆、印象、概念、成因全部都挖掘出来,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定义、归类,那恐怕我们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忙于回忆。很明显,这种做法不但没有效率,而且还很麻烦。

  继续用电脑来打比方吧。电脑在开机的时候不会一下子加载所有程序,对吧?只要加载必要的、能够使系统启动的那部分就够了,至于其他的部分虽然已经存在于你的这台电脑中,但是这并非开机所必需的。想想看,假如你开机后所有的程序都运行起来,或者所有的程序都读取一遍,恐怕你要提前1个小时开机预读,否则肯定耽误事儿。所以,在开机的时候仅仅运行某些程序即可。另外,电脑运行中当你需要某些程序的时候,那些程序会根据你的指令开始运行。假如你开了某个程序但暂时不用,先放到一边的话,那么这些程序则会处在一种“占内存最低化”的维持状态,除非你手动去关闭它。还有,绝大多数程序在被打开的时候,你没兴趣看这个过程是怎么运作的——都在后台运行处理就可以了,直接展示给你一个结果就ok,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大脑远比电脑要复杂得多,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运行原理却又跟电脑的很接近(或者说电脑本身就是对人类大脑的一种模仿)。这种简化的运行模式是对我们的极大帮助,而并非制造麻烦。但是梦在进行释放的时候,假如把陈年旧事、细碎的各种记忆全部从潜意识翻腾到意识层中,那么不仅没达到释放的目的,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疲惫不堪。所以,梦处心积虑地维系着这种“隐藏”于潜意识的记忆或思维状态,是一种极其合理且非常完善的机制(也就是说,正因如此,梦中的那些情感才会遮遮掩掩,仿佛梦对于感情是很纠结、很避讳似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2/7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