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梦的解析_高铭【完结】(49)

2019-03-10  作者|标签:高铭

  在节选最开始的部分所提到的“长形物体及凸起物象征男性性器”,我个人认为比较具有范例性。因为类似的梦我也做过,也曾听别人说起过(实际上这个理论也是传播最广的,对心理学稍感兴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并且也曾不同程度地传播过),所以在这里就不举例来反复做无谓的qiáng调了。同样,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替换,也无须再过多解释(我可以为此而添加很多梦例,但是假如真的由着我的性子来,恐怕这本书得加厚一倍,而且我得拖稿好几个月,我的编辑肯定会疯)。

  在接下来说下个问题之前,我单独就“性象征”这点多说几句:在解梦的时候,对于“象征”这个问题,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地往上套关联,因为很多时候梦的象征是没有绝对定式的,也不可能有绝对定式,其实也就只能有概念上的某种相仿效果而已。再有,这种象征,尤其是性象征,是直接跟文化、语言、环境等人文因素有着很大关联的(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父地母”的说法,其实这就是很明显的一种性象征。但是不同于弗洛伊德前面所列举的那种直观特质,我们中国的这种性象征则是以“远、近、疏、亲”来作为标志——傻子都看得出,这不同于前文提到过的那种“以直观外形作为性象征”概念),对于刚刚列举的那些只能作为参考来看待,千万别当成“性象征词典”背下来,没多大用处。我觉得吧,灵活变通第一。其实这跟上学一样,有的人上学的时候成绩好得离谱,走上社会就成傻子了,谈个恋爱都不会。我个人看法:还得多学学弗大爷,人家上学拔尖儿,但没学傻——情书写得那也是相当棒……又跑题了,领会jīng神就成,无论对我刚刚说的还是“性象征”这事儿,都是领会jīng神就成。

  2. 同性恋及倒错的性象征着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洗把脸再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性恋及性别倒错的问题(指梦原始愿望的啊,不是社会问题,咱别扩大化)。

  有时候一些梦经过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梦中的原始欲望是一种同性恋倾向。难道说,这是我们潜意识中有同性恋的欲望吗?

  假如你能确定这个梦的原始欲望就是这样的,同时你的性取向是标准的异性(非双性恋或者摇摆不定的),那么我会说:是的,是同性恋倾向的愿望。但,请区分一个关键问题:同性恋倾向不是同性性行为,这个很重要。

  第27章 匪夷所思的艺术大师(8)

  同性恋现象在正常人群(非绝对意义上的,而是指前面说过的社会常态群体)当中也很普遍。同性之间的友情其实就是一种同性恋关系。先别跳起来反驳,让我来说明这个问题。恋,不代表就是性行为对吧?它有可能包含性行为,但是并非必须包含性行为。问题就在这里了,我们都明白“夫妻”的定义——必然包含性行为(还是那句话:此时别拿社会现象来说事儿,俩概念)。而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协作关系,养育后代就是主要协作内容。现在请仔细分析下就能看出,其实“友谊”也是一种协作关系,至少它有着相互安慰的一种“慰藉jiāo换”,这是不需要性行为的。所以同性之间的友谊也就是一种同性恋行为(非同性性行为)。在这种协作关系下,我们的整个社会得以发展并且延续,所以这种同性恋行为属于一种社会稳定因素。因此看待这个问题还是要客观一些,不要提起同性恋这词儿就立马一脸鄙夷蔑视(或chūn心dàng漾……)。这种梦中原始愿望里所包含的同性恋倾向是社会概念的同性恋,跟性爱无关。其实深究起来,这种社会概念的同性恋应该是源于超我,那是合作、协作关系的一种延伸。所以对于梦中原始欲望所带出来的同性恋倾向,没必要心惊肉跳,因为那和同性恋性行为完全是两回事儿。也正是如此,部分有“暧昧性质”的同性恋行为在可以通过审查机制后浮现到意识层(假如并未加以伪装、象征和替换的话),因为它并不违反审查机制的“维护常态”基本原则。带有这种原始欲望的梦其实是超我在某种程度上用了一个象征性手法表示出某些做梦者实际发生过的社会关系。如果结合前面“角色”那节来进行更深一步的剖析,想必很多读者都会找到其中的奥妙的。

  以上话题必将引起读者的质疑,而且不排除会引起读者之间的争议。假如真的会出现这种争议,请宽容地看待这种争议的存在。因为这个问题在欧美学术界,目前也是处于打来打去的这么个局面——那些泰斗半神都在争,那我们这些外行能掺和一把,争论下、起个哄,也算赶上时髦、跟上形势了。说到这儿再多说一句吧,之所以把这种带有争议的观点放进来,绝不是我成心挑事儿。“梦到底怎么解析,是不是该这么解析”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但我们要清楚一点,没有这些争议,也就没有今天我们对于心理学及潜意识的认识,所以,我前面说了:请宽容地看待争议。

  让他们争去吧,咱们再来说说梦里的那点儿事儿。

  有的时候当我们分析完一个梦后,发现在梦愿望中有性倒错问题。难道说,那种梦原始欲望中带有性别颠倒的愿望,就代表着我们有变性倾向吗?

  直接给出答案的话,那就是:有一定的这种倾向,但要说明,这种倾向主要是源于性好奇。

  这种性好奇源于童年。

  我们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几乎都有过对异性好奇的阶段(不是青chūn期那种懵懂的性渴望),这种性好奇纯粹是因好奇而起:为什么他(她)和我不一样呢?这种好奇虽然有时候能得到满足,但也仅仅是看见、知道而已,并不能理解其原因。这种原始的性好奇心理对我们的影响极为深远,甚至会一直延续到我们成年之后。也许有读者会质疑这点,在这里我不想搬出心理学那整套东西来说事儿,还是举例吧。

  就拿我小时候来说,虽然曾看到过赤luǒ的异性(跟我同年龄的女孩),但是我除了惊奇之外还不能理解:“她们怎么少了个‘零件’呢?多不方便啊?”后来我还曾模仿女孩那样的姿势小便(我问了几个比较熟的朋友,他们小时候都有过这种行为,男女都有),这种最初的模仿其实就是一种“性别转换”的尝试。而当我们成年后就会完全明白性别问题,但不代表着这种“变性尝试”就从我们脑海中被剔除了,正相反,还扩大了——从最初的因不能理解含义而做出的行为模仿,到深刻了解后,期待一种完全模仿。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变性的倾向。

  八成有人会问:您都说得这么斩钉截铁了,这还不算变性倾向呢?

  没错,这不是变性倾向。

  想想看,很多时候我们都曾抱怨过一些性别所带来的麻烦。男人会认为女人求人办事儿会容易得多(尤其漂亮女人,那成功率是相当的高),受到的关注、关照比男人更多;而女人认为掌握这个世界的是男人,什么升职啊,不用生孩子啊,没经期啊,多慡啊。假如你关注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这种抱怨几乎每天都会听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9/7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