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城_梁晓声【完结】(22)

2019-03-10  作者|标签:梁晓声

  生们,他们的穿着和现在的中学生相比,是多么的寒酸啊!

  她仿佛站在两个高高的支点上,失去了穿着大头鞋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她迈着小脚老太婆那种步子,一扭一拐地走到立柜前。每走一步,都要不由

  自主地摆动双臂调整身体平衡。

  棕色的……高跟的……他妈的!

  她站在壁橱的穿衣镜前,端详着自己,像面对一个陌生的女子一样,竟有些

  不敢自认。

  这个穿着一件金huáng色的高领毛衣( 倩倩送给她的) 、熨线笔直呢子裤的形象,

  就是我么?

  还有这双棕色的、高跟的皮靴!

  这哪里是我呢!

  她又往镜前迈了一小步,更细心地观察镜子里的形象,要判断出镜子里那个

  形象究竟是不是自己似的。由于心境从来没有像这几天中这么散淡安宁过,由于

  从来没有接连这么多天足足地睡过懒觉,由于每天可以用温水洗脸,由于可以不

  怕被人议论地往脸上擦高级的护肤霜,她的脸上被北大荒冬季的寒风和夏季的炎

  日所chuī晒皱了的表皮,好像褪去了。脸变得白皙了些,也容光焕发了些,双唇也

  似乎变得红润了些。

  我也许并不像我自己认为的那么不好看吧? 她自我安慰地想。

  生产建设兵团教导员那种严肃的,随时准备批评什么人和事,随时准备进行

  思想教育的职业性的气质,如今在她身上是半点也看不出来了。

  看得出来的只是她内心的散淡,神态的慵懒,目光的怅然若失和迷惘。

  她不知道,究竟哪一个形象,更是她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哪一个形象,更符

  合自己,更对头一点。

  她已习惯了那个身为女教导员的自我,尽管这个自我折磨过她,但毕竟是她

  习惯了的。她有点不甘于承认镜子里那个形象就是自己,有点排斥镜子里那个自

  我,就像蜗牛不愿缩进陌生的躯壳一样。

  12

  她心情复杂地转过身,离开镜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窗前。

  外面在下雪。

  雪,城市的雪,岁末的雪,在她心中唤起了一股温柔。

  妹妹唯恐黑色会使她联想起北大荒的土地。

  而这白色竞也促成万里翩思!

  这是瑞雪啊! 瑞雪兆丰年。离开北大荒的时候,那里只下过一场小雪。但愿

  那里也开始下大雪了……

  她从衣架上取下件呢大衣披着,轻轻推开落地窗,迈着多少掌握了一点技巧

  的步子走到阳台上。

  雪花很大,洁白而蓬松,飘飘漫漫地,悄无声息地下着。阳台扶栏上,积了

  十几公分厚的雪。她攥了一把,觉得手心一阵沁人心肺的冰凉。

  这一九七九年最后的一场大雪,下得那么从容,那么缱绻。从阳台上,可以

  看到那些低矮的屋顶,被雪覆盖得洁白。阳台左侧,有一棵大树,树冠齐阳台高。

  雪花在树枝上绣挂得厚重了,便悄然坠地,像无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小生灵,不

  能共存,但愿同死,连叹息也不发出。

  飘漫的雪花阻挡了她的视线,使稍远一点的市容变得非常虚幻。她的目光聚

  视在一个固定的方向,穿透雪幔,瞩望朦胧的天际。

  几天来,她第一次走出房间,直接呼吸到室外的空气。空气仿佛被大雪过滤

  了,净化了,那么新鲜,那么清冽,驱除了笼罩在她内心里的慵懒,使她jīng神为

  之一慡。

  她用奇异的目光观看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幽深而宁寂的大院,两米多高的

  水泥围墙上布满玻璃刺。在她家的这幢小楼左侧,是车库,右侧是勤杂人员住的

  一排砖房。铺雪的甬路上,除了两行被雪掩盖的车辙,再没有任何痕迹。甬路两

  旁,是剪修齐整的柏树女墙。银白压着苍翠,使人赏心悦目。附近没有繁华的马

  路,听不到车辆过往之声和嘈杂的市声。高墙外,是一条僻静的小胡同,一个人

  影也没有。

  她家原先并不住在这里,是在她返城前不久才搬来的。她对这个地方既感到

  陌生又感到新奇,总的印象很不坏。这里像所疗养院,她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很需

  要在这么一种良好的环境里进行疗养。本市的二十几万返城知识青年中,全部从

  北大荒返城的四十几万知识青年中,除她而外,谁能如此得天独厚? 这么一想,

  她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真是幸运!

  这儿离江边不远。她可以望到冰封的松花江,望到江桥和防洪纪念塔的塔顶。

  一列火车正鸣叫着从江桥上通过,车头喷吐的烟雾,被漫天飞舞的大雪按捺着,

  不能上升,也难消散,经久地缭绕在桥栏之间。防洪纪念塔孤立地傲矗于一切建

  筑物之上,像一根熄灭了的大蜡烛。几只鸽子,绕着塔端盘旋。鸽哨声时而悠远

  时而贴近,虽然单调,却很悦耳,撩人思绪。

  他们都在哪儿呢? 她忽然想:城市真是qiáng大,吞没二十几万返城知识青年,

  如同巨鲸吞没海面的泡沫一样! 他们可能正在许多不同的屋顶下,像她一样,平

  息着返城后最初几天内的种种激动心情。北大荒有北大荒的严峻性,城市有城市

  的严峻性啊! 很难说哪一种严峻l 生小些。她和他们,这一代人命中注定了,要

  从一种严峻的现实,进入另一种严峻的现实。而接着面临的,仍是现实的严峻性。

  上山下乡——返城待业。

  席佛西斯的石头。

  这一代人又滚到了高山下。

  她真想大喊一声:“紧急集合! ……”并且想象着,随自己一声高喊,会不

  会从那些大街小巷和胡同中,从那些楼房,那些院落,那些棚户住宅区,奔涌出

  一批批兵团战士,集结在她所伫立的这幢楼的阳台下,像在北大荒一样,听从她

  声音洪亮地颁发命令? ……

  但她并没有喊。她明白,这种冲动是可笑的,这种想象是荒唐的。兵团不存

  在了。营不存在了。教导员也不存在了。好比一台车chuáng,由于所谓机械疲劳而突

  然解体了,其中的一个部件,即使是很主要的一个部件,便也丧失了存在价值一

  样。北大荒今后需要的,将是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实业者。而在北大荒的十

  一年中,生活并未能够使她成为这样一个人。作为一名教导员,她心中那种隐隐

  的,仿佛有什么对不起北大荒的内疚,无疑比一般返城知识青年更深些。然而她

  并不因自己离开了北大荒感到后悔,正如那些留下的人,经过严肃的思考决定留

  下一样,她也是经过严肃的思考才决定离开的。一个人,在丧失了存在价值的地

  方,是很难短时期内重新寻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位置的。

  她忍受不了这个。

  但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又究竟是哪儿呢?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2/37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