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_曹昇【完结】(145)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昇

  尽管对韩非之书不甚满意,李斯还是决定尊重作者,不改一字,将书原貌呈现给了嬴政。嬴政略读一遍,没有立即发表评论,而是将书付与姚贾,先征求姚贾的意见。

  姚贾一目十行,迅速看罢,然后将书抛于案头,冷笑不语。

  嬴政惊讶道:“这就看完了?”

  姚贾道:“通篇皆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一扫即知,何必细细品读?”

  嬴政道:“既如此,卿试论之。”

  姚贾虽然只是快速扫了几眼,却已经抓准了《初见秦》一书的要害,于是加以批评,先后来了三个质问:

  韩非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只为证明一件事——秦国之所以还没有称霸于天下,全怪秦国的谋臣不尽其忠。言外之意,是说他韩非可以为秦尽忠了?

  当年,秦与荆人为和,与魏氏为和,与赵氏为和,并非不愿一举灭亡之,而是势在不能。六国尚qiáng,秦力有未逮,形势不允许。韩非号称才高当世,不应不知此节。当年谋臣皆已作古,而韩非厚诬诸公于地下,意在何为?

  再说韩非自以为高于别人的地方,是自诩可以让吾秦“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四邻诸侯可朝也”。然而,我大秦的目标难道仅仅是这样吗?

  姚贾停顿片刻,留给嬴政一点思考时间,然后对自己的三个质问逐一作了回答:

  韩非为韩之公子,一意存韩,以秦为敌,其先后三策皆是明证。何以数日之间,韩非的态度转变竟会如此之大,愿意开始为秦国尽忠了呢?改口如此轻易,不免让人生疑。以臣之见,乃是韩非入狱之后,自知必死,他一死则韩国必亡。是以才不惜出此苟且之策,诈称愿为我秦尽忠,先求活命,然后再相机而行,徐为韩国谋利。愿吾王明察。

  韩非厚诬诸公于地下,意在借古讽今,矛头直指如今朝中的用事大臣。此乃挑拨是非,无风起làng,意在使我君臣猜忌,上下异心。愿吾王明察。

  至于我大秦的目标,绝非“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四邻诸侯可朝也”。这句话放在十年前说,也许还勉qiáng合适,可在今天还说这样的话,就不免见识短浅、招人耻笑了。臣主外jiāo,于天下大势深有所知。今日之世,非商周之世,也非chūn秋之世,而是战国之世。这个时代,是一个winner take all(胜者通吃)的时代。七雄纷争,最终只能有一国独存。而独存之国,必我秦也。大王不是要成为霸主,而是要成为君临天下的天子。秦国也不是要称霸天下,而是要一统天下!

  姚贾之批驳,情绪激昂,声如金石。嬴政大悦,称善不已,又道:“韩非书末有云,愿望见寡人,当面陈词,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寡人欲见之,且听他有何说辞。”

  如果让韩非见到嬴政,保不准嬴政一念之仁,放韩非死里逃生。姚贾可不想冒这个险,于是说道:“韩非在书的最后的确言而不尽,故作悬念,激人好奇。然而,如此套路,只是游说之士的惯用伎俩,不值一哂。再则言之,韩非留下的悬念,根本就不能成其为悬念。韩非对天下的认识还是停留在chūn秋五霸的时代,不悟四海归一、定于一尊乃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可阻挡。韩非不能知天下之势,何以献取天下之策?纵能蒙大王召见,其言又何足可听?”

  姚贾这一番话让韩非最后的一线生机破灭了。

  【11.再访韩非】

  在韩非身后,有多少人读其著作,心悦诚服,筋苏骨软,想见其为人,恨不能成为其门下走狗。然而,在韩非还活着的时候,在他的最后岁月,他却只能在云阳的监狱中品味着孤单和落寞。没有高朋满座,没有访客如云,陪伴他的只是冰冷的狱吏和更为冰冷的刑具,以及夜半时分同狱犯人的鬼哭láng嚎或低声抽泣。

  遍观整个秦国,也许只有李斯还在惦记着韩非。这是李斯第二次探监了,和第一次不同,这一次他的步伐格外缓慢,好像行走在橄榄球场之上,每向前推进一码都显得那么艰难。

  韩非身体依然虚弱,看到李斯之后,也只能用眼神表示对他来访的感激。李斯坐在韩非对面,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倒是韩非先问道:“书呈给大王了吗?”

  李斯答道:“是的,呈上了。”

  韩非搓着双手,嗟叹道:“子误我,子误我。”

  李斯闻言,不免纳闷:是你让我代你传书的,难道我不该传书?要知道,除了我,秦国还有谁能帮你呈书给嬴政?我怎么就误你了?李斯于是问道:“韩兄何出此言?”

  韩非道:“前日所上之书不甚如意,你一走我就后悔,想收回重写,无奈你已持书远去,追之莫及。”

  李斯客气道:“韩兄所上之书也是佳作。”

  韩非叹道:“你又何必虚为誉美?文章当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仿佛沛然如从肝肺中流出,这才能推己及彼,动人心魄。然而前日我作书之时,气不诚,心不正,其书如何能说得人动!以君之才,定也看出我书欠佳,当为我截留之,不必急着呈上秦王才是。”

  李斯道:“李斯不敢为韩兄代作定夺,因此一仍原貌,呈上大王。”

  韩非道:“你是李斯,是写过《谏逐客书》的李斯。《谏逐客书》我读过,端的雄文,自有我不可及之处。我书中得失,你从旁观之,必已了然于胸。知而不言,非我所寄望于君也。”

  李斯默然,不能辩解。韩非改变话题,又问道:“大王见我书,作何言语?”

  李斯道:“大王拒绝再见韩兄。”

  韩非闭目长叹道:“那样的文章,连我自己也不能说服,大王拒绝见我,也是应有之义。我当再修书一封,君为我传之。”

  李斯无意再做邮递员,道:“大王已是不乐。骤然再行上书,恐于事无补,反而添害。且容我为韩兄谋之。”说完,李斯犹豫了一下,又低声道,“不过,韩兄最好有心理准备,大王的意志恐怕不会轻易更改。”

  韩非大笑道:“大王不惜发动战争,以求我入秦,岂会轻易置我于不顾。大王只是一时偏信姚贾小儿而已。大王投我入狱,却并没有置我于死地,可见犹有用我之心。天下之才,唯你与我耳。欲并天下,舍你我其谁?”

  韩非对未来越乐观,李斯就越为他感到悲哀。看来,韩非对嬴政还是抱有幻想的。而李斯却知道,不管有没有姚贾从中掺和,嬴政恐怕都已经无法再对韩非容忍。韩非,你的确有才,然而有才未必都能见用。况且,一旦才华太高,反而会成为过于昂贵的奢侈品,变得有价无市。韩非,你已是命在旦夕,难道你竟一点也没有察觉?在你的著作当中,你对人性和世情分析得如此犀利透彻,可事情轮到了自己头上,你怎么就不能领悟明白呢?

  李斯却也不便马上揭开这一层,还是让韩非保留些希望比较好。有了希望,狱中的日子也许就不再那么难熬。两人一时间相对无语,李斯意欲安慰韩非两句,却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语,只能打量囚房四周,胡乱问道:“此间如何?”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5/1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