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_史铁生【完结】(102)

2019-03-10  作者|标签:史铁生

  摇拍或仰拍:墙上和屋顶上都是Z的画作,一幅挨一幅,大的有一两平米,小的只有一本书大。

  这时应该有音乐,古典的,比如巴尔托克或舒曼的作品,最好是舒曼的《童年情景》。我希望这样,是因为有一段时期我常常到Z的画室去,那时他总放这两个人的作品,以致这旋律已同那间画室的气氛、气味、光线融为一体,在我的印象里互不可分。而且那样的节奏,与目光在一幅幅画作上移动的速度非常合拍。尤其是《童年情景》。我总感到,Z无论画什么和怎么画,画中都藏着他的“童年情景”。

  音乐由弱渐qiáng,淹灭了街上的嘈杂。继续摇拍和仰拍:这屋子未挂灰顶,直接可见黑黢黢的梁、柱、和条条木椽,但上面几乎被画作盖满,缝隙间垂吊着一些木雕或泥塑。慢慢地你会感到,有一缕冷烈的白色在处处飘动。都是那根羽毛,都是它。开始你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但当镜头最终停在一幅很大的画中的一根很大的羽毛上时,你会猛然醒悟其实都是它,整个画室里不断闪烁着的一缕白色都是那根羽毛,渗透在老屋每一个角落每一条缝隙里的冷烈都是由于它。

  我希望能拍出那羽毛的姿态万种。

  镜头的焦距不准,使画面稍稍模糊:眼前都是那羽毛的冷色,洁白闪亮,丝丝缕缕舒卷飘摇。屋外的斜阳几乎是横she进来,凄艳得由红而近乎于紫,渐渐暗淡时近乎于蓝。音乐并不要因此而改变,还是那样,悠缓的漫漫的。最好还是那首《童年情景》。因为在他作画时,构思时,我想他心里需要童年,需要记住童年的很多种期盼和迷想,同时就会引向很多次失望、哀怨和屈rǔ。他需要这样,这里面有一种力量。

  这时门响了,随之街上的叫卖声一下子大起来,但很快又小下去。就是说有人进来了,开了门又关了门。

  镜头疾速摇向门:虚虚的一个姑娘的身影。焦距调准:是女教师O站在门边。对,她很漂亮,还年青。这时的O和Z都还年青。O的头上或肩上落了一串杨花,她的身材尤其美,衣着朴素、文雅。她握住门把的手慢慢松开,慢慢垂下,眼睛直直地看着屋子中央。镜头卡定,对着O,画面中只有门和O:她站在门边,很久,一声不响,连步子也不敢挪,就那么站着看Z,或者看Z面前的空白画布,唯一的动作是摘去身上的那串场花,把杨花在手里轻轻捻碎……我真希望就这么拍摄半小时,将来也这么放映半小时。

  但是作为电影,这不可能。在银幕上只好靠剪接来表现半小时。镜头可以切到街上,可以切到城市的处处,cháo涌似的下班的人群……甚至可以切到诗人L所在的荒原,落日如盘在地平线那儿沉没,光线变暗的速度非常之快……

  再切回画室。屋里已经昏暗不清。

  Z终于动了一下,叹了口气。

  O才向前挪了两步。

  Z的声音:“嘿,刚下课?坐。”

  O:“我打断你了吧?”

  Z摇摇头:“没有。我这么看着这块画布,已经三天了。”

  O:“开灯吗?”

  Z点点头:“开吧。”

  看来他们已不陌生,已经互有了解。但这个下午,是我能记起的他们最早的相见。听话头,这个下午Z知道O会来。

  192

  Z,正是O从少女时代就幻想着的那种男人。家境贫寒、经历坎坷、勤奋简朴不入俗流、轻物利、重jīng神……Z正是能让O着迷的那种男人。

  这样的男人曾经是少年WR,在他消失的那些年月里,O毫不怀疑这样的男人唯有青年WR,她等他回来,从十六岁等到二十八岁。这十二年里,O完全不知能否再见到WR,但正因为有此未知,她简直不能认真去想结婚的事。

  O终于等来了什么,我在前面已经写过。此后WR在电话里对O说:“我们仍然还是朋友,好吗……一般的但是最好的,永远,永远的朋友……”这样的话似曾相识。对,残疾人C曾经听到过。O也像C一样能听懂:这“朋友”二字,不再是意味了由远而近,而是划出了一道界线,宣布了一种距离,是为了由近而远。“为什么?”0也像C那样问,“告诉我,为什么?”但是O,却未能像C那样至少得到了一份回答。WR不回答。但以后的事实作了回答,不久之后WR与一位显赫人物的女儿结了婚。

  O见了WR的婚礼。是见了,不是参加。那完全是巧遇。

  一天,O与一群大学时的同学在一家餐馆里聚会。席间自然是互相询问着毕业后的经历,询问着未能与会的同学都在何方,在gān什么,结婚了没有或是有了儿子还是有了女儿,自然很是热闹。但隔壁似乎更热闹,哄笑声不断,一làng高过一làng总是压倒这边。

  “那边在gān嘛哪?”

  “结婚的,这你还听不出来吗?”

  “不是新郎就是新娘,家里一定非比寻常。”

  “何以见得?”

  “你们没看见门外的轿车?一队!‘皇冠’‘宝马’‘奔驰’。”

  “没准儿是租来的呢!”

  “租来的?你去看看车牌子吧。”

  有人真的出去看了看车牌。回来说:“咱们能与高官富贾的儿女们隔壁而饮,也该算是三生有幸了吧?咱们要不要一块儿去敬酒?”

  “谁要去谁去,我们还不至于那么贱。”

  “是呀是呀,哪有‘主人’给‘公仆’的儿女敬酒一说,岂不是乱了纲常?”

  “你们别他妈一副臭秀才腔儿,你们以为你们是什么?‘工农兵大学生’!现在‘黑五类’没了,就属你们见不得人!”

  ……

  大伙儿都对新郎新娘的模样发生兴趣,轮流出去看,在那婚筵的门前走个来回。

  只有O一言不发,呆坐不动。自打一入席O就听见隔壁的喧闹中有个非常熟悉的嗓音,不久她就听出,那不仅是WR而且是新郎WR。“出去的人有的看清了,有的没看清。看清了的人回来调侃说,新娘容貌平平,唯个子高壮,有望在投掷项目上拿奖牌;新郎嘛,体重远不能及新娘,万务好生调养,否则朝朝暮暮难免都是要受气的。O的味觉几近麻痹,嘴里机械地嚼着和咽着,耳朵里则塞满了隔壁的阵阵哄笑。

  终于,她还是借口去方便一下而离席。

  她不敢在隔壁的门前停留,走过那儿时竟不敢侧目。她走到院中,在一棵大树的影子里独自站了一会,舒一口气,不想回去但还是得回去,总不能就这样不辞而别。回来时她不经意地走进盥洗间,在那儿发现了一个极恰当的角度:盥洗间的门半开着,穿衣镜里刚好映见那扇贴了喜字的门。她在那儿磨蹭了很久,终于等见新郎和新娘从那门里出来送客。那当然是他,当然是WR ,O可以在镜子里仔细地看一看他了,也看看那个女人。上次分手的时候过于匆忙,竟至事后回忆起来,WR的样子还是停止在十七八岁上。O一动不动站在那面穿衣镜前,看着那对新郎新娘,看着他们与客人不疼不痒地道别,满脸堆笑着送客人出去。O以为WR不可能发现她,但是在镜子里,送客回来的WR忽然停住脚步,神色惊诧。新娘并未发觉,从他身旁走过独自回屋去了。走廊里只剩下WR愣愣地站着,朝O这边伫望,那表情无疑是发现了O。O低下头摆弄一会衣裳,再抬头,WR仍然站在原地朝她这边望,镜子里四目相对。O和WR,他们就在那镜子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很久,也都没有表情。那情景就像似在美术馆里,他或者她,面对一幅画,一幅写真的肖像,写真的他或者她,看得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那幅画。直到新娘出来对新郎说了句什么,WR才快步离去……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2/12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