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设计艺术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96)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负面信念的相反称为肯定陈述。倘若我们只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待某一情 况,那么肯定陈述的表达必能使我们拥有较为平衡的观点。我们在自我传达负面讯息时,通常并未让自己了解事实的真相。肯定陈述的表达可以将自我 传达的讯息调整至正面。肯定陈述应该简单扼要,并且足以将先前自我传达的负面信念倒转过来。你应该使用一些自己觉得适切的措词,甚至稍微“qiáng 悍断然”些亦无妨,而且会让自己会心一笑或哈哈大笑的倒也不错,总之就是要显示你的潜意识已经有了些许的改变。

  下面还有一个练习,可以增进你的自我意识: 练习 1-2问一问自己:——此刻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外在表现有何改变?

  ——我的脑袋中想到了什么?

  ——我的感受如何? 只要注意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别做判断,只要注意一下就好了。 改变自我行为的首要步骤便是,认知自己目前的行为表现为何。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接受自己的行为表现,别做任何的是非判断或责难。所 以有自信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抱持正面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给予自己充分的尊重,以使我们确信本身的思想、感受或言谈均有其重要性。我们愈 能如此,就愈能为自己创造出富有正面意义的环境。

  二、大受欢迎的自信训练

  自信行为即是在保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情况下,使一个人拥有达成愿望 的最佳机会。

  训练或治疗自信训练原本是行为治疗的一种方法,如今依然有心理医生如此运用。 然而现今大多数的自信训练均涉及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伦理价值说经常被视为其中之一)的相关技巧,因此只可说它是一种训练,而 非治疗;尤其不是一种透视性的jīng神治疗法。自信训练的重点在于技巧的学习,而非对个人行为的方式或成因有所说明。

  历史及发展自信训练起源于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为帕夫洛夫(Ivan Pov- lov)、 萨尔特(Andren Salter)及沃尔波(Joseph Wolpe)等人所创,继之由亚伯 蒂(Alberti)、艾蒙(Emmonds)、拉札勒斯(ArnoldLazarus)以及费斯特汉(Fensterheim)等人所推动。其发展包括了自信行为的观察、隔离、分析 与分类。这项工作一向随着教导此种行为的有效技巧之后而来。很明显地,自信行为并不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因为在运用“自信”此名词之前,它早已 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为了了解自信训练之历史及其发展,我们得先来看看俄国生理学家帕夫 洛夫之所为。帕夫洛夫负责对神经系统的性质与运作进行广泛的研究。身为一位生理学家,他对于生命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特别感兴趣。包括人类在 内的高等有机体,其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便是借由神经系统的运作。当个人的环境改变了,其本身也必须跟着改变,否则便可能会遭遇逆境。

  帕夫洛夫在 1927 年发现并描述出神经活动的两大要素——刺激与抑 制。刺激与增qiáng性活动有关,包括学习新反应的能力。抑制则是削弱学习新反应活动与能力的过程。

  萨尔特在 1949 年写了一本有关行为治疗的名著——《制约性反she治疗 法》(Conditioned Reflex Therapy)。萨尔特运用帕夫洛夫刺激与抑制的 观点,以及学习理论,来叙述多种病症的行为治疗法。萨尔特的目的在于增进个人的刺激性行为,使其能与所属的外在环境更有效地jiāo互影响,并进而 学得更有效的jiāo互方式。由于个人的自信增qiáng了,因此刺激性行为的增加便qiáng化了刺激性的情绪。即使如此,萨尔特也未在著作中使用“自信”

  (assertive)这个名词。 沃尔波是这方面工作者中首位使用“自信”一词的。沃尔波发现,一个人无法同时体验两种相互矛盾的情绪状态,因此人不可能同时既感到轻松又 觉得焦虑,这种发现被称为“jiāo互抑制法”(recipro-cal inhibition principle)。沃尔波于是鼓励他的病人自我放松,尤其在面对会导致焦虑的刺激时更该如此。结果发现,这比单单试着不去焦虑更为有效。“去做什么” 比“不去做什么”更为容易。这便是在恐惧症的治疗方面具特殊疗效的“敏感递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 tion),属于行为治疗法的一环。

  同样地,沃尔波在 1958 年也表示,在焦虑的情境中表现出自信的行为, 往往能抑制住焦虑,而病人自己也发觉,在这些情境中,反而更能轻而易举地表现出自信行为。这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我们并未抗拒焦虑, 我们只是表现出自信行为,而且或许结果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焦虑就因此消失了。沃尔波认为,愤怒、情爱及愉悦的表达,都可说是自信的反应。

  亚伯蒂与艾蒙不仅受到沃尔波行为治疗的影响,也受到罗吉斯(Carl Rogers)人本趋势的影响。他们可以说是首次将自信训练以“帮助人们获致完美状态之行为——人本概念”呈现出来的人。他们qiáng调发展自尊的重要性, 同时也将下面情绪的表达视为自信训练的一部分。

  拉札勒斯在 1971 年提出他的“钜观行为治疗法”(broad-spec-trum behavior therapy),其中涵盖了行为与人本趋势在内。他认为自信仅仅是 提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但是他也接受情爱、愉悦及其他正面情绪的表达,是“情绪自由”(emotional freedom)之一部分,且是可以经由教导而学得的。 然而对于自信行为的构成要素,尚未有普遍达成共识的定义。因此研究自信训练的效果及理论基础便成了一件相当棘手的事。就训练的范围而言, 在不同的训练员之间,其实际运用的程序步骤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

  除了各种理论之间的差异性之外,即使大多数人都同意某些行为应被归 类为自信行为,但在特殊情境中,对于哪些行为才能符合既定的标准一事, 则意见分歧。

  从自信训练师本身较为实际的观点来看,理论上的考量其实较不重要。 虽然它或许有其必要性,但却无法为自信训陈的定义提供明确的界定。

  更为复杂的问题在于,自信训练不仅变得流行且逐渐普遍化,被大众奉 为是一种新兴的万灵丹。这种经夸大之后的供需效能,在无法达成某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时,反而导致人们的挫折感。热中新兴学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 但是如果过份夸大训练或治疗的任何效果,尤其在心理学这方面,那便是不 道德了。

  做个有自信者可能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但有些人就是无法学得自信的技 巧。因此接受训练的成员本身,必须具备某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及基本程度的自信,而且并未处于焦虑之中。同样地,有些人或许成功地学得自信技巧, 但却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中,一出了训练场地就无法运用这些技巧。我们认为,这样的成员可能有心理上的问题,而不仅止于自信方面的问题罢了。 在自信训练之后可能经常跟随着其他自我成长的技巧,抑或两者结合运用。例如:(1)察觉自我的身体语言,并随之进行身体动作导向的治疗。

  (2)利用角色扮演,继之实际参与心理剧。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6/1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