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技巧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71)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总公司负责人看到这份电报后,勃然大怒,告诉他要结束他在伦敦方面 的全部业务。这位才高胆大的管理者终于察觉出事态的严重,立刻接二连三主动地向总公司探询,但这时未免为时已晚。为何事情会演变成如此地步呢? 他的最大过失是没有学习到“如何获得他人协助”学问。总之,即使处在对立状态中,也能获得对方的合作与协助,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而此时非借 助谈判与说服的能力不可。因此,真正有才能的管理者,必然也是谈判、说 服的专家。

  先设定自己的位置

  在进入谈判、说服前,必须先确认自己对对方的要求如何,希望对方至 少要做好哪些项目等。要想检测效果应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把要求的内容分成必须实现及可视情况有所让步两种,法兰西斯。格林巴克把前者称为“基本目标”,后者称为“非基本目标”。第二,制定“最高上限”与“最 低下限”,即最高限度可要求到什么地步,最低限度可让步至何种程度。管理者将前者称为“开放位置”,后者称为“下降位置”。在进入谈判、说服 前,应先设定自己的位置,即预先告知对方最高限度的要求事项——开放位置。当然,在谈判开始的时候,不要提及下降位置,必须等到妥协至不可能 再妥协时才可说出。在此之前,即使对方有意表示想要知道,也应缄口沉默, 严加保留。

  现在看看想要说服营业部门的科长,使他答应由营业部负责主办新产品 展销会的例子。展销会不由总公司的gān部负责,而改由直接与客户接触的营业部负责,这是首先必须qiáng调的基本目的,除此之外的时间、地点、人员调 配等则列为可视情况退让的非基本目的,经过这番确认后,在说服时,即应率先声明:“这一次的产品展销会,公司希望由营业部主办。日期自三月十 五日起持续展出三天,地点在纽约的帝都大厦会馆,至于人员方面,由营业部负责调派五名女性职员担任现场咨询服务。”

  这是最高限高要求——开放位置,因此不可能完全被接受,但是谈判、说服正由此开始。

  把握共同基础优先,对立问题居后的原则

  假定谈判、说服开始之初,基本目标已经发生对立,这时若彼此各自坚 持、互不相让,事情很可能由此全面瘫痪,别说有任何进展了,甚至可能因此而造成更尖锐的对立,带来无穷的后患。在《我的生活技术》一书中,安 德烈。莫洛瓦这样说:“从最简单的地方着手去做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才是正确而聪明的作法。”假如一开始对立情形就非常明显,则所要谈判的事项 可能因而变得复杂,为了不使情况恶化,发生对立的部分最好暂且搁下,改从其它的共同点着手进行谈判。比如例子中的日期,它取决于产品发售之日, 这一点可通过沟通而获得一致的决定,可视为谈判的共同基础而灵活运用。

  关于地点,则不妨采纳营业部的意见,无须局限于纽约帝都大厦的原先构想, 以示让步妥协。至于五名女性职员,如营业部无法提供适当人选,则可请求向其它部门调配,以示主动支援。努力使小地方也能意见一致,如此将感受 到内心想法的共鸣,从而缩短谈判双方的距离。或者设法在其它问题上取得协议,则使双方对立的主要问题,有可能出现让步的征兆。

  “那么这样好了,由你那边负责主办,营业部会尽全力协助。”

  “但是由非直接接触客户的部门举办,效果会大打折扣。” 如果对方仍然无法接受,则不宜进一步坚持,不妨搁置一旁,先就其它事项沟通二三次,建立共同基础以后,再重来一次。假如始终无法达成妥协, 过去所花费的时间与努力就全然白费了,因此要把握最后的机会,再三叮咛:“无论如何请同意由营业部门负责主办,我们会全力协助。”相信这时对方 会因为该坚持的都已经坚持过了,而接受下来。

  应促使对方注重整体利益

  部门不同,相关利益也不同,甚至互相对立,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如 果一味采取自我本位,恣意坚持自己的主张,势必将无以顾全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的原始角色即为解决对立,以使整体组织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在互 相坚持己见的对立之后,应超越“部门”的立场,注视公司整体的利益,以提高公司业绩为总目的。若能经常考虑到这一点,则可化解部门之间的对立 情形。总之,应以更宽阔的视野来注视并qiáng调共同点。

  谈判、说服的本质在于沟通

  如果为达目的而以金钱收买对方,或采取权力qiáng制及bào力威胁的手段, 这就与谈判、说服不符。要知道,谈判与说服的本质手段是通过“说”和“听”

  的jiāo替过程以实现目的,而这种说与听的jiāo换方式即为“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首先应掌握当时的状况,同时确定对方听懂你的话语。 因为即使发出声音,假如不能让人听懂,也无法达到沟通的目的;此外,即使你自认确实很认真地讲话,但对方却开始就没有聆听的意思,或根本把你 的话当耳边风,类此情况也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沟通。所以,在开口说话之前,必须预先考虑对方所处的状态——尤其是周围情况。最常见的谬误是,当对方正在为工作忙得不可开jiāo时,你却匆促地介入他的环境,说完必要的话之 后随即转身离去,根本不顾及对方究竟听懂多少,这势必造成不必要的危机。

  当问题发生后,你怒气冲天地质问对方时,他的回答必然是:“我没有听到 你的话。”结果,演变成“说了”与“没有说”的无聊争执,甚至必须从头展开谈判与说服的难分难解局面。为避免发生此种情况,除了应考虑对方所 处的状态外,在谈话中也应时时注意确认重要部分,并在必要时加以重复。

  注意对方各种不同的反应

  成为听众的对方,会不时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或由言语传达出来,或 经表情及动作显现。欲沟通的人必须能够敏锐地看出听者的反应,并将反应所得的结果用于下一次的沟通。一般说来,习惯于指挥或命令的“单向”管 理者,往往缺乏了解对方反应的能力,在事情发生之后,自己仍感大惑不解。

  以某公司的一位业务科长为例,他在前一晚上与一位进入公司刚满三年的年 轻部属一起到某处饮酒;趁着酒兴,这位科长非常感叹地表示,由于平时业务繁忙,无法与部属充分地沟通;接着他又说了很多有关推销员须知、开展 工作的方法等。他自己很满意地认为,如此便可弥补平日的不足,免除疏忽照顾部属的愧疚,心情立刻大好起来,随后又带这位部属前往另一家卡拉 OK 店继续畅饮。次日上午,那位年轻的部属却向科长提出辞呈。“那么你为何不在昨晚对我说明?简直搞不清楚最近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惊怒的科长 颓然地这么说。事实上这位科长前晚的沟通有问题,虽然他自以为做了很多,却只不过是自以为是,喋喋不休罢了,完全忘记掌握对方的反应。虽然当时 该位部属也曾吞吞吐吐地尝试表明辞职的意愿:“是这样的??”,“科长,我??”“那么,我??”。但根本无法领会,一味自顾自地讲话,结果部 属只好暂时打消说明的意图。假如他能稍加注意对方的反应,一定可在当晚掌握住那位年轻人的心事。正如法兰西斯。培根所说的:“读书使一个人为 变得丰富,言谈则让人更加敏捷,”那样,从对方言谈中的反应便可掌握对方的心理,并迅速地采取必要的行动。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1/1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