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方略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158)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对于这类人,现奉送他们一句:“信息整理力求简化”。这才是最好的 方法。剪报时,看到认为需要的部分,就立刻撕下来,然后把剪报贴在活页纸上,等累积到某种程度后,再考虑重新分类整理。刚开始,应先考虑“什 么样的信息比较适合自己?”等因素,然后订出收集的标准,还要腾出宝贵的时间去完成它。可是,如果最后发现离“完美品”还有一大段距离时,就 会十分泄气。

  奉劝各位管理者,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再整理这些信息,千万不要 以为“这是完美的信息”。毕竟,在信息整理中,“完美”是无法达到的境界。事实上,如果有“为了获得周详的信息整理而投入过多的时间的人,简 直是傻瓜”的认同心理,再做信息整理时,大多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而且熟能生巧,渐渐地也更能有效率地整理信息了。不断地改进之后,必能设 计出最佳的整理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加以应用,发挥它的功效。例如,为了能高效地整理繁杂业务,你绞尽脑汁,设计出一位得力助手——“信息检索 秘书”,它使你在工作时能迅速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

  5.工作信息检索化的方法当你 26 岁时即成立一家公司,独当一面。在此之前也许你常想:如果自 己是老板,该如何管理员工呢?跟当时的生意人比起来,你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如何有效管理员工上。你将每一位职员的工作范围划分清楚,使其 各司其职,这样才能确实督察每个人的工作成效。依据工作内容而整理设计出的“信息检索秘书”,是一种“完成中”的信息大全,内容包括电话处理、 文具采购、客户资料整理、职员出差程序等,分门别类之后,便可以迅速地完成工作的每一步骤,而达到“缩短检索时间”的目的。

  开始设计“信息检索秘书”时,千万不要存有“大功告成”的想法,因 为在制作时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其尽善尽美,只有一边实行、一边改进,才能日益进步。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突发事件, 而这种情况是“信息检索秘书”无法处理的。对于这类事情,职员也常产生差错。处理偶发事件的成功与否,如果能在事后加以研讨和改进,必能完善“信息检索秘书”的功能。不断地增加“信息检索秘书”的功能,并视其为 每位职员的责任,虽然汇集而成的实践资料也许并不丰厚,但却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如此才能促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现有的“信息检索秘书”,都以 公司有关业务的处理为范围。但如果懂得其用法,对于处理其它事情,必定 是相当实用的。

  由于业务繁忙,需要一位秘书分担工作,你才设计出这样一位“信息检 索秘书”,虽然它不是“人”,却和其它公司的秘书一样,具有高度的工作效率。即使再复杂的工作,如果依据“信息检索秘书”的步骤进行,就必定能顺利完成。例如,为了文件的处理或申报,须往返于政府机关。这些文件 都有固定的办理程序和办法,由于漫不经心,以致每次办理时都是迷迷糊糊的,làng费了不少jīng力和时间。如果能把处理这类事情的程序纳入信息检索内, 就会发现,办起事来不仅顺利和快速,更能节省许多jīng力和时间。

  “如果能事先多了解文件表格的处理步骤,不是很好吗?”、“任何时 间前往市府办事处都可以吗?”、“途中经过哪些地方呢?”诸如此类的办事资料,便可汇集而成“工作信息检索”。起初,“工作信息检索”的资料 一定很少,经过经验的累积,资料才逐渐增加。错误往往也是充实工作信息检索内容的重要来源。这一点和你的“信息检索秘书”完全相同。

  6.信息收集以“完成目的”为出发点“信息检索秘书”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在收集各类信息时,要有严 谨认真的态度。信息收集也要讲求“轻重缓急”,没有完成目的的意识,收集的信息就不具有任何意义。有一位男人,远从长chūn来拜访名作家 K 氏,其 目的是希望 K 氏能对他的资料整理方法给予一些忠告。他带来很多卡片、剪贴本、归档资料等,并把他个人的方法做了详细地说明。从他的说明中,可 以看出他对于自己的整理方法已经很满意,令人感到他根本不需要任何忠 告。K氏听完了他的话后,心想:这项设计成果,一定花费了不少时间。就 问他:“你每天花多少时间整理资料?”他立刻回答:“从早到晚。”接着又说:“由于阅读的范围日益广泛,令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愈来愈多,最后我 实在舍不得减少整理资料的时间,以致于整天都在忙这个!”

  也许他认为自己所设计的这套方法仍有缺陷,就来听取 K 氏的忠告。K 氏对他说:“你不妨腾出一个月,停止所有的资料整理,安安静静、仔仔细细地想想,什么才是自己最喜爱的信息,再去实行这套整理法则,你认为如 何?”假如你是 K 氏,对这位长chūn男子,也会做相同的建议。信息是为了使用才收集的;是根据自己所需而做的有关收集工作。例如:假如你担任律师、 会计师,或翻译等职务。你对有关法律、税务及外语方面的信息兴趣必然十分浓厚,也渴望追求新知,以加qiáng这类知识。为了完成“自我需求”的目的,“什么是我需要的”,这正是收集信息的首要工作,即所谓的“目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在收集资料时,如果碰到难以割舍的信息,正是“目的意识”

  须坚持到底的时刻。如果不能确认信息整理法是“目的意识”的手段,就会 像长chūn男子一样,不知以“目的”为收集标准,竭尽全力整理资料,追求“方法论”;虽然收集到完善的资料,却无法一一派上用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 里,如果不以自己的需求来收集信息,就会像一艘超载航行的船,船沉人亡是在劫难逃的了。

  7.信息收集的标准“宁短毋缺”的收集方法能使你获得一大堆的资料。但是,这是相当不 明智的方法。为什么呢?这种像脱缰的野马似地收集信息,光整理就得花费很长的时间,别说“使用”了。“请勿不停地储存信息,断然决定资料的取 舍,更是一种智慧。”相信很多经验丰富的人都会qiáng调这项原则。取舍的标准是一门大学问。收集信息时,“取舍标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往往会 在收集信息时造成心理障碍。所以建议管理者不要实行“取舍标准”,而实行“采用标准”。一般人都有“获得容易丢弃难”的心理障碍,实行“采用 标准”,就更能符合一般人的心理状态。不过,“采用标准”的重点,并非一开始就使用,而是资料收集到某一程度后,再根据“为何这样做”而实行“采用标准”,这时资料收集就具有实用性了。 信息收集和整理,都以“自我目的”为前提。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做这种“目的意识”的分类,然后再以“采用标准”整理所需的资料,如此绝不 会产生资料取舍的困扰。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取舍标准不一,不能及时利用“采用标准”,这只是具有收集意识,尚称不上有效率地整理资料。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58/20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