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哲学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36)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这对一个编辑的事业生涯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很简单——没有所需作 家的编辑必须去寻找作家,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阅读陌生的作家所送来的稿件,而非阅读已熟悉作家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危机 到底在哪里呢?答案是:危机似乎永远存在。正如同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所说的:“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业。”

  如同许多其他的行业一样,当一个编辑换工作时,潜伏的危机亦随之而 起,虽然在出版这个行业中,危机要在数月的蜜月期过后,才会显示出来。

  “他们要我慢慢来,先熟悉这个地方再说,”一位刚换工作的资深编辑艾伦。唐纳说。转换工作所带来的机会,使艾伦忽略了自己本来可能面临的困境,正 如他所说的,他很高兴能把过去的错误完全抛在脑后。他所指的是,他过去所选的书销路多半很差,连预付给作家的钱都赚不回来。这些事对艾伦所造 成的困扰,远超过他愿意承担的,不过,目前他却很高兴他的作家保有率是 零。

  但是这种解脱感很快就被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取代了。“我似乎又在重蹈 覆辙,”4 个月后他闷闷不乐的说。“我以为在这里会不一样,然而事实上却不然。”艾伦惊讶的发现,他依然无法逃脱做为一个编辑可能遭遇的问题。

  “要想找出好的、能卖钱,却又不知名的作家简直是海底捞针,几百份手稿, 或计划中的稿件,连水准差不多的都很少,”另一方面,“好的、有名的作家却又索价高昂,我根本付不起这个钱。”

  他已经确实预料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在往后的 3 年,他所选的 28 部作 品中只有两部赚钱,而且赚得并不多。“或者我应该在他们开口之前先行辞职,或另谋发展,”他说,在急切的希望和恼人的失望之间摇摆的艾伦,显 然认为该对并非他本身过失所造成的情况负责。事实上,他所面临的是整个产业长期成长缓慢,所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

  总之,换工作所面临的危机,在出版业中可能出现得较其他行业为晚, 但这么低的作家保有率,已说明了这个危机在每次换工作后终将出现,且为时不远(通常是两年半以内)。

  注重事实 一个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不仅会使他对这一行有更深刻的了解,更会 为他个人建立起人际关系的网络。虽然有时想起自己认识了 300 至 800个人,不免令人沾沾自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系是建立在企业的关系上, 每个人都代表一个特定的公司或特种专业技术。工作的转换常意味着这种关系的决裂或中断。离开一家公司所可能造成的伤害,较我们以往所知道的为 多,当更换工作过于频繁时,更足以使一个人成为一个样样通、样样松的人。

  虽然我们总喜欢想像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上,但无可否认的, 我们每日的生活和经验仍极为有限;我们无法知道所有发生在别处的事。原始的心理机能让我们觉得一个人一旦脱离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将变得遥不可测,许多人工作上的危机也因此产生。 这项危机的来源在于:在工作的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的将工作环境和自我融为一体,他们专业技术愈jīng湛,这种“所有”的意识也愈qiáng烈。他们 不仅认为自己有使用自己知识的权力,也认为自己有使用公司资产的权力,他们会顺手把公司里的文具带回家,且视为理所当然,他们甚至会把公司某 些或大部分的客户视为己有。

  一个人如果抱持这样的错觉另起炉灶,往往会大失所望。创业维艰(我 们所研究的对象当中,有 4/5 以上自行创业的人,在创业的前 4 年会遭受到失败的挫折);因失望而带来的jīng神负担,更容易带来沮丧、心理上的疾病, 甚至bī人走上绝路。

  美国许多的财富都是由敢于离开大公司而另辟天地的人所创造出来的。 他们对美国经济的繁荣所做的贡献的确让人钦佩。然而,一个人对于自己在离开公司时是否真能带走原有的客户,则应抱着实际的想法;公司愈大,这个想法的实际性也就愈重要。我们的资料显示,在经济衰退期自创事业的人, 成功的比例往往高于在经济高峰期出来创业的人,关键就在于,他们比较不会有过度乐观或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因而较能接受各种可能的挫折和打击。 更换工作的前奏在经济快速成长的时期,人们会很自然的扩大他们的财务目标。因为在 众多的机会中,分一杯羹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在整个经济或某个特殊企业成长缓慢的时期,人们通常会变得比较保 守,希望抓紧眼前的工作机会再说,非经深思熟虑,通常不愿意轻易的更换工作。如同我们在上一章所说的,即使没有外来的阻力,更换工作也常会使 已建立起来的关系嘎然而止。

  自圆其说,扳回面子

  当我们询问哈利何以在换工作之后,生意会陡降 56%,他毫不考虑的回 答:“还不是因为那些家伙在背后讲我的坏话,要不然我的客户怎么会用这种态度对我?”雪伦更是肯定的说:“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捅我。”杰克也认 为:“既然我离开他们,他们怎么可能会有好话呢?那只会使他们相形见绌。”

  我们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调查哈利、雪伦、杰克以及其他类似的情形,结 果发现,这一类的情况确实存在,然而并不像想像中那么严重。我们的确碰到过离职者成为众矢之的的情况,而有时候发动这些攻势的,也确实是一个 人的顶头上司。不过不可忽略的是,上述的情形,在当事人仍在公司时就已存在,甚至更严重。同事之间常会变成竞争者,这原是很自然的事,关系程 度或职务愈相近,这种冲突也就可能愈大。发生人格冲突也是极普遍的现象,有些人天生就与他人水火不容。 距离,尤其是辞职之类的分离,常可以淡化这种冲突。为了证实这点,我们特地记录了哈利、雪伦和杰克的同事在他们离职前后对他们所做的批 评。

  结果显示,一旦他们离职,同事对他们的态度也立即转变;原本中立的 人仍抱着中立的态度,有稍许敌意的人则敌意略减,但是原本怀有qiáng烈敌意的,其敌意却会骤然陡降。换句话说,愈恨你的同事,在你离开后也愈容易 将以往的憎恨一笔勾销。例如,当我们直率地询问最讨厌杰克的一位同事,他何以不再讥讽杰克时,他顿了一会说:“我倒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过我 想对我来说,他消失了最好。”

  这种情形同样发生在我们所研究的其他个案中。很明显的,哈利、雪伦 和杰克的说词只不过是自圆其说,而没有事实的根据。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客户不再上门呢?

  时间拉长感情淡

  当一个人换工作时,他所离开的组织并不会因此而支离破碎。要不了多 久,他的位置就会被其他的人所填补。事实上,就在雪伦离开的第二天,所有她以前的客户都收到了一封信。那封信是由雪伦的职务代理人布娜达发出 的,信中除了自我介绍之外,并详列了公司目前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6/19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