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_赵月华【完结】(68)

2019-03-10  作者|标签:赵月华

  张秀才左思右想只有去托让王有龄言听计从的胡雪岩,于是带着老婆儿女到胡雪岩处跪地求助。胡雪岩也是一时大意,只当小事一件,顺口答应下来,保他无事。哪知王有龄执意要按自己的意思办,说这件事与他的威信有关。当时王有龄正处于建立自己的威信时期,如何肯就这样草草了事?说之再三,王有龄算退让一步。本来要革他功名,打他两百板子,枷号三月。现在看在胡雪岩的分上,免掉他的皮肉之苦、出乖露丑,秀才却非革不可。

  谁知,对胡雪岩的帮忙张秀才并不知详情。以前答应他包他无事,谁料竟是这种结果。于是认为胡雪岩不肯尽力,搪塞敷衍。从此怀恨在心,处处与胡雪岩为难。

  胡雪岩当时回杭州,正逢要收复杭州之时,胡雪岩此时想的就是收服此人,让他做个攻城时的内应。要收服人首先就必须摸透此人的脾气,这一切都jiāo给开路先锋刘不才去办。

  根据刘不才的调查,这张秀才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官就怕他儿子小张。小张吃喝嫖赌,一应俱全。张秀才辛辛苦苦弄来的几个钱,都被宝贝儿子弄得满天飞。

  第109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7)

  胡雪岩根据这一点,想了一套办法,让刘不才从小张身上下手,收服了小张,张秀才就不得不就范。刘不才赌场上关照小张,获得其好感。于是找借口与小张单独会了面。会面时,刘不才带去了最时兴的从上海带回的巧妙之物,惹得小张爱不释手,刘不才慷慨相赠,但却说是一朋友相赠的,这个馈赠定物的朋友当然就是胡雪岩了。

  胡雪岩后来还托刘不才带给张秀才消息,让他准备好自己的前途,并且送去保举书,答应事成之后保举他一官半职。并且重新解释当时那场误会,待得张秀才明白原因,隙愤顿时烟消云散。

  诸事顺利,蒋益澧攻城之时,张秀才父子因为打开城门迎接官军有功,使小张获得了一张七品奖礼,并派为善后局委员。

  在这件事上,胡雪岩先委曲自己,忍一时之气,派刘不才从张秀才之子小张人手,以大局为重,晓之利害,以求一事之全。

  一般人或许对张秀才这样的"梗子"是不会考虑要请他做内应的。但胡雪岩不仅做了,而且做得相当好,还收了帮手小张,与他一起处理杭州城内的善后事宜。

  以大局的眼光,会发现私人的恩怨实在不算什么,以大局的利益为重,对对方晓以利害,一般也会将一切误会和歧见消失于无形之中。能容忍别人的一次小过失,别人就会以他的一技之长来回报你。能消除对别人的恩怨,别人就会拼了命来报答你。这种回报和报答的心情是那样的迫切,以至只要碰到机会。他就一定会一展身手,只要有效力的场合,他就会拿出他的全部力量,以完成其事。

  学而思之:俗话说:"忍一时可风平làng静,退一步可海阔天空。"忍让并非就是怯弱的表现。以退为进,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深远宏大眼光的策略。更何况,"忍"在我国历史上一直为许多文人视为修身养性之本。凡做大事者,必须学会以大局为重,居高临下看问题,忍一时之气,求一事之全,又何乐而不为呢?

  做事要留下退路

  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胡雪岩

  世界之中,事物之间总有一种千丝万缕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而且彼此总是互用互变的。胡雪岩行世经商有着非常灵活的手腕,并且做事长于变通。胡雪岩说:"犯法的事,我们不做。这是因为,朝廷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如果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

  胡雪岩认为,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一个高明的商人在每一次出击之前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人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无限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却是受外界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约束,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正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才使得人们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有限,使得人们考虑问题难以周全;同时,由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处境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这些变化中,其中有些变化是可以预见,可以把握,但更高更深的变化并非如此。因此,人在考虑问题时就应该多做几手准备,为自己留下一条能够保全自己的退路。

  生意场上瞬息万变,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因此,再有本事、实力再qiáng的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做生意从不会失手。生意场上的每一桩生意都需要参与者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生意中获利多少与所冒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生意规模越大,获利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承担着风险,就要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大凡聪明的生意人在一桩生意投人运作之前,就已经开始想着为自己留下一条切实可行的全身而退的退路。

  在胡雪岩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他所从事运作的每桩生意的运作,就都既敢于冒险,也特别注意为自己留下一条保存自己的安全的"后路"。

  第110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8)

  比如钱庄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以获取商业利润。兑进,自然是吸收客户的存款以作资本,而兑出则是放款,也就是现在的发放贷款。兑出是赚借贷人的利息,自然是利息越高越好,兑进要钱庄向客户付出利息,自然是越低越好,最好是不要利息。表面看来钱庄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市面行情变化,根据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钱庄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利。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比较稳妥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很难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要赚大钱,做大事业,就必须做"大手笔",而要做出"大手笔",兑进兑出都会有风险。

  从兑出说,如果钱庄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大主顾。大主顾做大生意要大本钱,因为大主顾的大生意能有大利润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向这样的主顾放款,自然收回的利也就高。但钱庄的老板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借贷者的生意获利越大,所担风险也大,款放给他们,自己也要担风险。万一对方生意失手,血本无归,自己放出去的款也就可能不仅收不回高额的利息,连本钱也无法收回,一笔放款也就等于放"倒"了。比如在朝廷与太平军jiāo战的兵荒马乱年月米商借款贩运粮食,获利就极大。获利极大,风险也极大,朝廷与太平军jiāo战,土匪出没,运粮途中险恶,米商随时都可能血本无归,放款给他们就不能不考虑考虑。

  从兑进说,当然最好是有大客户,且大客户的存款不要利息。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有些风险很小。比如胡雪岩受王有龄的关照代理官库。有些则会担很大风险。比如太平天国失败之际,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私下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隐匿私财的存款。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贼",按惯例要抄没他们的家产。如果有人与阜康钱庄为敌,走露代理太平军存款的风声,朝廷万一追查"逆产"到钱庄,钱庄就必须报缴官库,还有可能被以"助逆"治罪。但是如果被捕的太平军遇赦开释,来钱庄要取回自己的存款,按规矩钱庄必须照付,而存款又上缴官府,这样一来对于阜康钱庄来说也就必然要jī飞蛋打,吃"倒账"认赔钱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8/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