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 作者:朝朝暮夕(下)【完结】(10)

2019-06-20  作者|标签:朝朝暮夕 甜文 爽文 情有独钟

  裕王常年不在郡府,世子已经长大成人,李景承代父王坐镇城中,对其中诸事比林彦弘了解得更多。

  “可惜,这第二条路时间紧,风险大,而且还藏着更深的陷阱。”

  林彦弘这段时间走街访巷,可不是真的去游玩的。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32章 拉拢

  这半个月林彦弘在城中“闲逛”, 看似只是体验郡府的风土人情,其实心中有数。

  他别的都不怎么注意, 单就看热闹的街市上, 哪些店家的生意特别好, 再想办法于市井之中打探一番,听些“据说”,就能知道这些店家“身后有人”。

  其实这些东西, 裕王府早在入主北域的时候就有查访, 经过十几年,对北境的世家颇有了解。

  林彦弘只要跟李景承开口,就可以得到讯息,但他却暂时没有借用这层“关系”。

  一来裕王对他和李景承之间的关系态度鲜明, 林彦弘不愿落人身后;

  二来,这时候还暂时用不着裕王世子出马, 毕竟林彦弘要的不是确切的消息, 而是只用知道一个大概,自己走走看看,一样能探知一二。

  而且眼见为实, 在市井得到的东西,虽然杂乱无章, 有时候甚至真真假假难辨,但并非无用。

  更何况这座城是李景承出生的地方,林彦弘私心想多去了解它、认识它,而不是单听别人的口中描述它。

  龚孟常明知道林彦弘这等年轻官员心中多半有股傲气, 而不愿背负增加赋税令百姓心生怨怼的名声,最后必定不肯轻易取这第一条路,却在言语间刺激于他,实则是在诱导林彦弘选第二条路——购粮。

  其实,用库银向当地富户收买粮食做军资,并非什么惊世骇俗之策,事实上,许多边境之地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收成不丰但战事频频之年,更是寻常。

  可林彦弘一旦选了这条路,却有更棘手的事情要处理。

  首先,要买粮,得库中有银。

  但照龚孟常和司户的曹参军所言,如今平阳都督府的库里,可没有多少现银了。

  其次,要买粮,还得有地儿去买,有粮可收。

  平武和汉阳因为天灾这两年收成不好是事实,寻常农户家已经很难再缴出余粮,唯有那些世家富户才有这个可能屯粮。

  换句话说,就是得想办法,既要在人家手里买粮,还得说服人家以低价卖……

  天下若有这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的事,恐怕是白日做梦。

  想得到什么,必然得付出什么……

  能不能顺利筹到粮,要看那些手中有粮的世家想从长史大人这里得到什么,而林彦弘这个长史愿不愿意“付出”了。

  林彦弘对李景承道这其中有“陷阱”,就是藏于此。

  在平武郡和汉阳郡,有些绵延了几代甚至近两百年的世家,其中尤以乔、贺、赖、龚和陈氏五姓最为显赫。

  可以说,连裕王在平武经营也不过二十载,而他们却在此地已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如几棵参天古木,牢牢扎根于此,难以撼动。

  虽然五家之间存在些竞争,但总体来说还是十分“和睦”的,起码在一致对“外”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对于他们来说,裕王殿下既是平阳的战神、保护者,也是皇权控制地方的代表,所以彼此的关系十分微妙。

  同样的道理,放在林彦弘和本地世家身上,亦然。

  都算代表着朝廷,林彦弘和裕王最大的区别是,裕王本身拥有强大的势力,而且北境安稳系在裕王府身上,世家再忌惮裕王,也不敢轻易得罪或者招惹他,否则很容易惹祸上身,甚至影响平阳的安危。

  但林彦弘这个长史,名义上是平阳都督府的别驾,在此处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则势单力薄,初来乍到,恐怕连都督府的府兵都掌控不了,更不用说对世家做些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林彦弘这个长史想要从地方世家豪族手中得到粮食,就是“有求于人”。

  但凡林彦弘不如他们的意,恐怕征粮之途会多出不少波折。

  李景承听林彦弘语气,觉得他似乎并没有特别着急,就知道在他心里应该已经有了主意:“你当如何?”

  “他们能合纵,我们自然能连横……”林彦弘轻声道:“只不过,从哪家开始入手,还得好好想想……”

  就算是夫妻,就算是兄弟姊妹,在利益面前都不可能完全同心同德,更何况原本就各属各家的大族。

  他们之所以会合在一处,自然是担心朝廷的力量深入平、阳两郡,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麻烦和改变。

  但如果林彦弘能够证明,若能与他为“善”,对他们是有极大好处的,然后林彦弘再切实而适当地给一些“甜头”,那么他相信,在这些看似团结的家族之中,必有不是铁板一块的部分会投之以桃李。

  接下来,确实得“倚靠”一下裕王府的力量,但林彦弘打算直接去信裕王,而非利用自己和景承的关系,以求一个公事公办的效果。

  ……

  另一边,龚孟常回到府中,就被身为族长的叔叔龚正谦叫到书房,发现几位叔伯和堂兄皆在。

  早就料到会是这个场景,龚孟常并没有感到紧张。

  “季平回来了,快,来跟大家讲讲,今日在郡属里你们事情商量得如何?”龚正谦示意他坐下慢慢说。

  如今龚家有不少人在做官,但却没有一人进入中枢,这些子弟多半是外放在地方,像龚孟常这样被族里推荐而留在平武的,并不多见。

  一方面是这职位不算高,只有旁系的人才看得上、看得重视;二来几家平衡,在都督府和军营的势力皆相仿,不可能某家独大。

  早在新任长史到平武之前,各个家族就已经通过何种途径确认了彼此的“心意”,随时随地准备着大干一场,所以说林彦弘孤立无援、四面楚歌,恐怕也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

  听了龚孟常的话,龚正谦和几个长辈皆觉得十分满意,对于他描述的一个“手足无措”的长史,都表示十分“同情”。

  “看来用不了多久,林彦弘就支持不住了,必要来求我们,到时候再按照之前的计划,一步步来,”龚正谦嘱咐龚孟常道:“这几*你多盯着点,一旦林彦弘有什么动作,立刻回来告知。”

  龚孟常恭敬地点点头,答道:“是,伯父。”

  在龚正谦看不到的地方,龚孟常面上微微一动。

  ——在族长心中,接下来就是他们如何摆弄新来长史的事情……但他与林弘休说上了几句话,却有了旁的打算,只是现在谈起,还为时过早,总要先尝点甜头,才知道走这步路,划不划算。

第133章 百岁

  龚孟常在都督府已近十年, 但时至今日, 依旧还是个从九品的录事。

  同样是科考不利, 但龚家的嫡系就可凭族中运作在外任官,与龚孟常同龄却已官拜七品,虽说到不了京中, 但至少也在稳步而升, 不至于像龚孟常这般停步不前。

  都督府的前两任长史都是即将乞骸骨的老臣, 他们不愿意掺和进北境的暗潮,只想着明哲保身, 在事务上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任他们自己去筹谋、去争抢,我自岿然不动。

  时间到了, 也不留恋, “乖巧”地交印走人, 把这麻烦的摊子留给下一任,自己舒舒服服地回乡养老, 将来再谈到北境的时候, 一笑了之罢了。

  这对于平武的世家豪族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像龚孟常这样低品级的官员来说, 却未必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顶头上峰裕王几乎不在都督府,根本不用指望,而日日看他们兢兢业业工作的上峰长史大人不愿得罪任何一方,所以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哪怕龚孟常自认为能力不错,却永远无法出头。

  这样经过了两任长史,连龚孟常自己都已经习惯于这种为族中效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日子,直到遇到了林长史。

  起初龚孟常也受族中影响,心中对这个年轻的长史并无尊重。

  ——尚未及冠,在京中修史三年,可以说就没有任何为官经验……此等小儿,何惧之有?

  更何况林弘休还有段因为流言就病倒的传言,再加上他最近一段时间在都督府温顺的表现,更容易让人生出轻视之心。

  但就是这位看上去无害的林长史,只用了几句话,就点醒了龚孟常……

  或者说,唤醒了他藏在心底的那抹怀才不遇的不甘和愤懑,还有生为旁支却不想永远落于人后的野心。

  “我见龚大人在都督府多年,不仅能力卓绝,而且经验丰富,若非因着牵挂于此而未能大展拳脚,恐怕早就平步青云。”

  ——牵挂不假,只是,这“牵挂”未必是自己自愿牵挂的,而是因着族中的安排和要求。

  “我虽言微,但为龚大人递上一封折子还是办得到的,以龚大人的资历,做曹参军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递折子说好话还是说坏话,这可完全取决于林彦弘心情,龚氏族中还可以派无数个旁系子弟来继续承担这份“职责”,但他龚孟常却只有一个,个人能不能有所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是要看上峰喜恶的。

  “至少算上三年,若留任,那就变成六年……这么长时间,我与龚大人必当日益熟悉才是,还希望龚大人这样颇有经验的能者多多提醒于我,让平武的百姓能继续安居乐业,这才不负皇恩、不违陛下所托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7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