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 作者:若花辞树【完结】(33)

2019-03-31  作者|标签:若花辞树 穿越时空 重生

  还有那个陈郡郡守,吴王不会不给她面子,陈郡郡守虽是在辟人,却未必一定要用她荐的人。

  高阳想了想,令人去东宫说与太子,她要设宴品画,太子来不来?那画太子似乎还未细赏过,有这么好的机会,他当不会错过。

  果然,当日去人便来回话,太子说要去,只是公主行宴,延请的当是女宾,他一男子,怕场面不好看。

  高阳便又让人传话,不请女宾,只宴男客如何?

  太子再令人言,善,令高阳拟名单,他那儿也有几个想延请的人,便借了这回行宴一道请了。

  这事儿便成了。女子立世颇不易,不说其他,单是宴客,她就不能独自宴男宾,除非出嫁了有驸马相陪,但宴女客并不能达到她想要的效果。高阳想结交有分量的人,组成一张人脉,女子当中有分量者并不多,且起的还是从旁影响的作用,真正说话的还是各家郎君。

  高阳想了许久,还是得借太子之手,若是太子为主家,并借她的府邸宴客,她便理应出面与太子一同待客。

  想及太子,便极容易记起另一人。高阳起先光顾着恐慌,以为阿武为女子,她有这样的情动真是不该,却忘了阿武她还是太子心仪的人,那么,她就更不该有那等念想了。

  罢了,还是先冷一冷吧。

  高阳平心静气,努力摒除阿武以及她心中因阿武所起的波澜壮阔,先将手上那件事办好。高阳将命令下给长史,令他速拟名单,并给了期限,三日之内要得,还告诉他,太子将会做另一个主家,同时太子给的名单也一并拿了出去,可做参考。

  长史与一干人等头一次操办公主吩咐的差使,各自分工,相互讨论,好歹是拟出了一份差不离的名单来,高阳看了看,摘去几人,添上一些,又特意放进了陈郡郡守,把名单抄了一份去东宫。等太子看过,并无意见,便让长史写请柬。长史拿到一张全新的名单,自去对照旧的琢磨,哪些剔除了,剔除了的那些有何相同之处,哪些是新增的,同剔除的相较,新增的又有何优势,殿下想要的是怎样的宾客。这样下一回,他就能写出更完美的名单来。

  有太子在场,与宴的人品级就不会太低。高阳很满意,却把一人惊得差点从坐榻上跳起来。

  那人是陈郡郡守。

  话说陈郡郡守张平,出身庶族,却很有能力,刚年逾三十,便是一郡之长,他自身有才干,但往后想再往上升,便需朝中有人为他张目,他出身不好,家中使不上力,无人相助,也无人为他穿针引线,暂没有找到靠山。

  他不知高阳瞄上他很久了,两天前突然有一挺精神的年轻人拿了张高阳公主的荐书来,要做他的法曹,他还纳闷儿,他同公主并无往来,怎么就给他荐人了呢?因不明缘由,且那年轻人的能力很不错,他便暂且收下了荐书,令任知古暂回家等消息,现在猛地又收到了公主府的请柬,邀他去赴宴,那请柬末留款处,除了公主的印鉴,还有太子的!

  便如瞌睡时有人贴心递上了枕头,张平大喜,也陡然反应过来,这是一场交易啊!他忙令仆从去任知古的住处好言告知,要辟他去做法曹,陈郡路途遥远,莫畏艰辛,只要勤奋肯

☆、第四十章

  人人都在忙碌,高阳想着一幅画少了些,纵是稀世珍宝,也没道理让宾客一晚上就盯着一幅画看的,于是,她想到上回在皇帝那里看到的顾恺之的另一样巨著《女史箴图》,不如借来用一用,顺便也让陛下知晓太子同她要做什么,以免他老人家以为儿女们瞒着他联合起来在外面搞东搞西。

  高阳便入宫去了,为避免遇上武媚娘,她还特意算了日子,趁着武媚娘轮休的时候去的。

  可谓殚精竭虑。

  高阳生于宫廷长于宫廷,甘露殿中行走也是平常,无半点拘束。请了殿前中官通报以后,高阳便从容入内,如闲庭漫步一般,安闲适意。

  皇帝就喜欢从容淡定的人,见高阳从外入内,笑呵呵道:“我儿好风采。”可以重新指婚了,上回那件荒唐事大家应该都忘得差不多了罢。

  高阳见过礼,将来意说了一遍:“只一幅画,未免太过寒酸。”

  皇帝顿时忘了指婚的事,让人去取了画来,一面还略心疼的道:“这可是孤本。”

  高阳暗笑道:“儿会好生照看的,宴后必完璧归赵。”

  过不了多久,画就拿来了,放在一个长长的锦盒中,盒内垫了软软的衬布,珍惜非常。皇帝命人将画展开,他今日无事,便先同女儿品论一回。

  高阳在书画上下了不小功夫,譬如字,她写的只能算比平常人好,比不得大家,但她却很会鉴赏,本事精到随便取一幅名家字画来,遮去落款,她一眼就能看出出自谁手,是原本还是摹本,若是原本,优点何在,若是摹本,何处不足,她都说得不止精妙且有独到见解。

  品鉴书画这样的高雅事,同内行论道才有滋味。皇帝兴致上来,说完了顾恺之又拐到王羲之。世人皆知陛下最爱王右军的行书,高阳自是投其所好,皇帝愈发兴起,到后面,高呼:“笔来!”

  当场临摹了一幅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让高阳来品鉴,高阳不能违心,中肯的道:“字形结构,其气外泄。”皇帝所书,太过霸道了。

  皇帝就有点不高兴了:“怎么会有外泄之气?他们都说好,就你说不好。”左看右看,自己写的很不错。

  高阳摇了摇头,指出皇帝几个写的不好的地方以示所言不虚:“这里,这里,张牙舞爪。”又总结:“王右军少时学于卫夫人,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小时学的,对他长大以后的作品影响深远,“陛下却不然,陛下少时未研习书法,稍大一些,又为前隋暴政所忧心,心系天下万民,军阵中杀出来的热血,君临天下的宽阔胸襟,自然不同于王右军世家子弟,晚年隐居的悠然惬意。书法见心气底蕴,历练不同,见识不同,如何能像?”

  皇帝一想也是,本就是不同的人,要临摹也不能完全得其气,显其质,再且高阳也没说他不好,只是说他临得未得其髓,便不生气了。之前人人说他写得像,猛然有不同的言论,很是耳目一新,想想也颇觉有理,一国之君怎会同隐士相像?

  皇帝便将他刚写的这一幅赐给高阳了。

  高阳开心的接过,特请皇帝用印,准备拿去挂书房。又见时辰不早,便告退了。

  也许是天注定,若是皇帝未留她赏画,或是没写那一幅字都将错过,偏偏这一切都没发生,高阳便与从侧面忽然穿出的武媚娘遇了个扎扎实实。

  好像都心知肚明,武媚娘见了个礼,便让到路边,高阳微一颔首,便从她的身前走过,干脆利落,谁都没有拖泥带水。

  直到走远,高阳听着武媚娘的脚步消失,知道她拐过了弯,才停步回头,看那空无一人的宫道唯余枯黄的草木,秋风飒飒过境。武媚娘停在拐角处,没有向回走,亦不曾回首,只是默默的听着,听殿下停下了,听殿下又抬步走远了。

  连遥远相望都没有,就这样,相逢不相识。

  高阳一言不发地登车,见竹君忧心忡忡的,倒是笑了笑:“你做什么这个样子。”这个笑,落在竹君眼中也是淡淡的。

  竹君天天跟在高阳身边,她也看出了一些,原本还不确定,这阵子见殿下如此刻意躲避,反倒肯定起来。她是婢子,不好说什么,况且这样的私事,掩且不及,殿下显然是不想提起的,她想谏都无从谏起。缓过颜色来,笑问:“殿下将往何处?”

  高阳便想了一想,道:“闷得慌,去街市走走罢。”

  竹君便去吩咐,一行人便往街市去。

  京师多贵胄,也常有上街游玩的,却不会带足依仗,一来拥挤,二则也不尽兴。高阳也不想一上街便让人认出她纷纷走避,便带了三五随从,并一二婢子,其他的或远远跟着,或与车一处等候。

  街市上再好的东西也比不上宫里,宫中之物,多是下面上进的,是贡品,不是最好的,谁敢进上来?还有少数乃是内造,内造之物是取最好的材料,由将作负责,寻最好的工匠制来,这样的东西专供于皇家,或可由皇家赐予亲近宗亲大臣,寻常人家是不能使用的,若被发偷着用,便是违制,将受法典惩治。

  高阳本也不是抱着要淘好东西的心思来的,她是来散心。便一家一家的逛着,看到往日没见过的玩意儿,便与竹君品评一二,猜一猜用途,若是好玩,便买回去,送给晋阳或新城。

  逛过了半条街,走进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一幅王右军《长风贴》,高阳终于提起了点兴趣,颔首道:“临得不错,颇具其形。”

  店家便不高兴了,他那儿有两个郎君看中这幅字了,并且,他打的是真迹的旗号。

  那两位郎君也是世家子弟的打扮,一袭青衫,颜容如玉,举止风雅,听闻高阳这一句,当即丢下店家走了过来。

  店家恐坏了生意,忙道:“这位娘子可不能胡说,这分明是王右军的真迹,你且细细观……”

  高阳笑着打断他:“真迹在我家。”陛下爱王右军,有真迹,早早的便献上去了,哪会存于民间。

  店家顿时满面羞红,两位郎君忍俊不禁,高阳瞥了他们一眼,道:“若是喜欢,买下也无妨,在摹本当中,这也算上佳了。”照着陛下的心思,估计会将真迹带进陵墓里。

  那两位郎君本也是看这幅字写得委实好,至于是不是真迹,尚在辨认,不过这下高阳已戳破了,便无需再论,其中面容宽厚严肃者,便道:“买下了,送去折冲府,自有人付账。”

  店家喜道:“两位裴公子且慢看,某这就装盒。”

  高阳本已要走了,听得这一句,倒停了下来,继续在店中看其他。

  那二人显然也欲结交,只碍于高阳是女子,不好随意上前,最后还是另一沉静颀长者上前,作揖道:“不知可有能入小娘子眼的?”

  高阳摇了摇头,笑意恬然:“举店上下,唯一好字,已有主了。”

  先前开口的那郎君便道:“我们可让与娘子。”

  话一出口,另一郎君便忙喝了一声:“七郎!”

  那人立即察觉自己失言,一张温润的脸红了红,施了一礼,道:“失礼失礼。”

  倒是一片赤子心肠,高阳倒是真心的笑了,看着那与她致歉的那一个,道:“你是折冲府的七郎?”她沉吟片刻,道:“是冼马裴这一支的,行七,你当名炎是也不是?”

  叫她说中了,裴炎面色顿变,看着高阳的目光瞬间变得警惕起来。高阳又转向另一人,那人坦然地任她打量,一面还道:“足下莫不是有相人之术?巧的很,我也有,不才师从太史令李淳风。不如我们来猜一猜各自身份?”

  高阳道:“行啊,我先来,先猜你是哪一支的子弟。”

  那人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裴炎欲言又止,显得很不赞同。

  东裴氏定著五房,分别为西眷裴、冼马裴、南来吴裴、中眷裴、东眷裴。高阳同裴炎的妹妹相熟,听她说过家中最不苟言笑者唯七郎,倒不难认出,这另一个倒要费些功夫。她仔细打量这人的衣着,同是上品,却要质朴的多,一双凤眼,看似开朗,实则深藏戒备,身形颀长健壮,发上有铜簪,高阳将目光在铜簪上停了停,又观察裴炎的态度,裴炎显然不赞同,却未出言阻止,眼前这人瞧着比裴炎年幼,裴炎严肃自傲的性格,若是族弟,当喝止才是,说明并非同一支,并且裴炎深服此人品德才学。

  西眷裴河东府当家的是河东公,河东公裴律师尚了高阳的姑母临海公主,生有二子,二子皆是庸人,不符合,东眷裴与南来吴裴将近没落,在京无杰出者。

  片刻,高阳缓缓的道:“中眷裴。”

  裴炎目露惊讶,显然,高阳猜对了。

  那人也笑:“足下好眼力。换我了。”

  高阳身上的饰物不难看出身份,稍有些底蕴的人家都能瞧出她出身不凡,她也不遮掩,任人打量。

  那人只看了高阳衣饰的细微之处,便露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笑意,道:“足下陇西李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3/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