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骚在撩我 作者:百叶草【完结】(74)

2019-03-21  作者|标签:百叶草 甜文 爽文 情有独钟 打脸

柴嫣然是个大方的姐姐,从腰包掏出一百两银票,递给他:“拿去花吧!”见柴子然心不动,手不接,又拿了两百两,笑得眉眼弯弯:“拿去吧!莫要找了,还是吃饭要紧。”

柴子然一颗心七上八下,阿姐手里的银票接不上不接也不是,忽而一声惊呼:“啊啊!我饿了。”猛地从一堆书海中把扎身出来,刚站起身,书架上迂腐不堪的万年书又掉了出来,砸了柴子然满头灰。

柴子然尴尬地笑笑:“我先去洗手。”

柴嫣然不放心地把追了几步出门:“阿弟,记得把头也给洗了。”

柴子然匆匆答了句好,便奔去厨房,他既没洗头也没洗手,只是胡乱地吃了几口饭菜,又匆匆去寻那本遗失的书籍。寻了大半个时辰,远航忽然想起什么,跑到柴子然面前道:“公子,昨r.ì您不是让我丢了很多不要的玩意儿吗?那本书籍是不是也一块儿丢了?”

远航所言,不无道理。不然,柴子然把自己的地盘都翻了,怎么还找不到一本不会长腿的男男ch.un宫图。他寻思了下,便独自一人,寻到了苏虞县专门靠收取破烂为生的人家,这些人总能变废为宝,把一样破破烂烂的玩意儿手动加工一番,变得连原主人都不认得了,便再拿到街上去卖。

昏暗窄小的胡同小巷中,一间破窑子挤着一户人家,几间破窑子就挤着几户人家,三三两两几个不穿裤子的小孩童到处在巷子里嬉戏玩乐,破破烂烂的小废品被扔得随处可见,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柴子然轻皱了眉头,负手走进拥挤黑沉的胡同小巷子,眉头已经平缓了,面容带笑。

他生得面如冠玉,红衫整洁,一路走来被小窑子里的百姓屡屡观望。这些眼神,柴子然觉得像极了他看自己养的鸟儿一般的眼神,只是好奇有趣之余,透着一股不可侵犯的意味。

大抵就是穷人与富人,平民与贵族之的差距所至。

身后,一个为缩头缩脑的跟了自己一路,正巧柴子然也没了那个体恤民情的心,朝后笑看了几眼,他笑容和蔼可亲,却把心虚的妇人吓得躲在一间小窑墙,头缩着不敢出现。

柴子然立在原地,静静地等她现身,妇人犹豫了一会儿,布满粗茧子的大手捏着自己一个衣角,窘迫地走来,面带歉意,欲语不说。

柴子然笑着等她开口,本以为还要等那扭捏的妇人一段时间,谁知这妇人是个直肠子好八卦的,头一句便问:“你可是胡同尾张衙役媳妇的相好?”

柴子然愣了一愣,保持良好的风范不与她一般见识,道:“不是,我是来寻无意中丢失的东西。”

妇人眸光闪了闪,几分歉意涌上眼眸,但很快就消失不见,她道:“你什么东西不见了,若是贵重的,怕是很难找得回来。”顿了顿,又往柴子然身上制工j.īng_致的衣衫瞧上几眼,羡慕道:“你们这样的富贵人家真是的,好好的东西说丢就丢,丢了又说要找回来,让我们这些人总是白忙活一场。”

他们小老百姓会一点小工艺,那并是什么技术活儿,但凡用点儿心就能做出了,收回来的小玩意儿多是孩子不要的玩意,加工后要卖出去的,也多是卖给孩子。可不说富贵人家的子女,就是小老百姓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用别人不要的东西。

像柴子然身上的一件衣衫,他们这些人莫说是碰一下,这辈子连想都不用想。

柴子然默了一会儿,好歹现在也算是半个管苏虞县的,有了师爷的头衔,怎么也该做点儿什么,问:“你们这儿生活不好吗?”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若是能有好r.ì子过,又岂会住这些破破烂烂的小窑子,讪讪道:“我没有别的意思。”

妇人倒是很开明,道了句:“饱汉不知饿汉饥,我明白。”她又给柴子然举了一个例子,说这里的生活如何如何,用的就是她口中的胡同尾张衙役和他媳妇的例子。

这条小胡同不长不短,但也有几十户人家。通通都是挤在一个小窑子里过r.ì子,有些是卖手工艺为生;有些是单纯地清理破烂收苏虞县家家户户不要的破东西,每r.ì得几文钱为生;还有些见不得光的娼妓也在这里混生活。

总而言之,这里是苏虞县最穷最让人瞧不起的一条小胡同。

富人家的子弟能受良好的教育,家中有钱财供他们谋生,他们过的r.ì子也就轻松许多。穷人的子女跟父母一样,没发读书,r.ìr.ì挨饿,世世代代也如此,甚至有些还一代不如一代。但富人里会有几个败家子,而穷人里也会有几个走了运能过生好r.ì子的人,比如说胡同尾的张衙役。

张衙役是个苦命的孩子,爹妈早去,懵懵懂懂的年纪就出来寻吃的喝的,这孩子的名字没人记得,连他自己也不记得了,只知道他阿爹姓张,胡同巷的人都唤他小张。小张品x_ing好,没有偷过东西,也没有干过普通孩子干过的调皮事儿,很得胡同巷的人喜欢,家中有余粮的,也会分他一口。

二十几年前,前任县令初来苏虞县任命,那时的胡同巷出了几个刺头,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绑了新任的县太爷,虽然他们并不知那是县太爷,可绑了就是绑了。那县太爷老老实实地被抢荷包和衣服,心中暗暗记住他们,但怕招来无妄之灾,便没有动声色。

他被刺头放回家后,已是深夜,县太爷新官升任,没了荷包还好,但不能没了面子,他心里有气,当即唤来苏虞县捕头欲报仇雪恨,一雪前耻。

捕头已召集了二十个衙役,准备伺机而动时,十来岁的小张便出现了。他长得老实,虽出自胡同巷,可县太爷见他不在绑他那些刺头中,且老老实实把自己的荷包拿来,再三检查发现分文不少后,心里的火气也消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4/16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