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万象皆深_林清玄【完结】(30)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抬起头来,我看见案前的檀香炉,香烟袅袅,飘去不可知的远方,香气在室内盘绕不息。这烟气是不是也飘往极乐世界呢?可是如果没有香炉的承受,接受火炼,檀香的烟气也不可能飞到远方。

  赵州正是要做那一个大香炉,用自己的燃烧之苦来点灯众生虔诚的极乐之向往。

  我也愿做烧香的铜炉,而不要只做一缕香。

  天 空 我和一位朋友去参观一处数有年代的古迹,我们走进一座亭子,坐下来休息,才发现亭子屋顶上刻着许多繁复、细致、色彩艳丽的雕刻,是人称“藻井”的那种东西。

  朋友说:“古人为什么要把屋顶刻成这么复杂的样子?”

  我说:“是为了美感吧!”

  朋友说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哪有那样多的时间整天抬头看屋顶呢!

  “那么,是为了什么?”我感到疑惑。

  “有钱人看见的天空是这个样子的呀!缤纷七彩、金银斑斓,与他们的珠宝箱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听见的说法,眼中禁不住流出了问号,朋友补充说:“至少,他们希望家里的天空是这样子,人的脑子塞满钱财就会觉得天空不应该只是蓝色,只有一种蓝色的天空,多无聊呀!”

  朋友似笑非笑地看着藻井,又看着亭外的天空。

  我也笑了。

  当我们走出有藻井的凉亭时,感觉单纯的蓝天,是多么美!多么有气派!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我突然想起这两句诗。

  如 水 曾经协助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的大将军黑田孝高,他擅于用水作战,曾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因此在日本历史上有“如水”的别号,他曾写过“水五则”:

  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二、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这“水五则”,也就是“水的五德”,是值得参究的,我们每天要用很多的水,有没有想过水是什么?要怎样来做水的学习呢?

  要学习水,我们要做能推动别人的,常探求自己方向的,以百倍力量通过障碍的,有容清纳浊度量的,永不失本性的人。

  要学习水,先要如水一样清净、无碍才行。

  茶 味 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洌,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

  这泡茶的过程时常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chūn,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我也时常与人对饮,最好的对饮是什么话都不说,只是轻轻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两语,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说着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义;最坏的是乱说一通,道别人的是非。

  与人对饮时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确乎是超越言句的,在有情的心灵中不需要说话,也可以互相印证。喝茶中有水深波静、流水喧喧、花红柳绿、众鸟喧哗、车水马龙种种境界。

  我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风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之际,独自在清静中品茗,杯小茶浓,一饮而尽,两手握着已空的杯子,还感觉到茶在杯中的热度,热,迅速地传到心底。

  犹如人生苍凉历尽之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一粒沙,或一条河岸? 当我在澄思静虑的时候,有时自己陷入一种两难的情况。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看到别人受苦而找不到出路,看到善良的人在苦难里挣扎不能解脱的时候,看别人痛苦以致感同身受的锥刺是一种难以言诠的经验。

  我因此常在内心吶喊:难道这是宿命的吗?难道不可改变吗?难道是不得不偿还的业吗?

  想到众生的心灵不能安稳,有时惊心到被窗外温柔的月光吵醒,然后我就会在寒夜的冷风中独坐,再也无法安睡。有时我甚至一个人跑到山上,对着萧萧的草木大吼大叫,来泄去心中看到善良的人受苦而生起的悲愤。有时我会在草原上拼命奔跑,跑到力尽颓倒在地上,然后仰望苍空,无声地喘息:“天呀!天呀!”悲唤起来。

  没有人知道我的这种挣扎与忧伤,对众生受困于业报的实情,有时令我流泪,甚至颤抖,全身发冷,身毛皆竖。

  幸好,这样的颤抖很快就能平息,在平复的那一刻就使我看见自己有多么脆弱,多么容易受到打击,我应该更坚qiáng一些、更广大一些,不要那样忧伤与沉痛才好。可是也就在那一刻,我会更深地思索“业”的问题,众生的业难道一定要如此悲惨地来受报吗?当见到众生饱受折磨时,究竟有谁可以为他们承担呢?

  龙树菩萨的“中观”告诉我们,业好比一粒种子,里面有一种永不失去、永不败坏的东西,这就好像生命的契约,这契约则是一种债务,人纵使可以不断地借贷来用,但是因为契约,他迟早总要去偿还他的债务。业的种子是如此的牢不可破,业如果可破,果报就不成立了,业的法则适用于善业与恶业,永不失去。

  在原始佛教里,业力因果是那样坚qiáng,整个人生就由一张业网所编织而成,即使死亡,业网也还在下一世呼吸的那一刻等待我们。

  这种观点有时使我非常悲观,如果因果业报是“骨肉至亲,不能代受”,那么我们的自修自净有何意义呢?

  我的悲观常常只有禅学可以解救,禅告诉我们,并没有人束缚我们、没有人污染我们、在自性的光明里,业是了不可得的。人人都有光明自性,则人人的业也都可以了不可得。但是,这不是充满了矛盾吗?

  我们的人生渺小如一粒沙子,每一粒沙子都是独立存在与别的沙子无关,那么,我只能清洗自己的沙子,有什么能力清洗别人的沙子?即使是最邻近的一粒沙,清洗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当我看到新闻,有人杀人了,那两人之间真的是从前的旧债吗?这样,不就使我们失去对被杀者的悲悯,失去对杀人者的斥责吗?不应该这样的呀!每一次的恶事不应该只由当事者负责,整个社会都应有相关的承担,这样真实的正义才能抬头,全体的道德才有落脚之处。

  西方净土之所以没有恶事,并非在那里的人都是完全清净才往生的!而是那里有完全清净的环境,不论什么众生去往生,也都可以纯净起来。

  我觉得,这世界所有的一切恶事,都不应该由当事人承受,这世界一切众生之苦也不可以是从前造罪而活该当受的。修行的人不应该有“活该”的思想,也不应该有一丝丝“活该”的念头。

  世界的人都在受报,但不应该人人都是“活该”!

  因此,我虽无法解开那张业网,让我作其中的一条丝线,让我作其中的经纬。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0/3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