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菩提_林清玄【完结】(8)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菩萨之庄严,那是由于世界本来如是庄严。

  三清净

  释迦牟尼佛指着大地,大地全部变成紫金色,他对弟子们说:“心净,则国土净。”

  ---我的世界本来就这样清净,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清净”有心、身、相三种,对于这个世界不生染心、瞋心、骄慢心、悭贪心、邪见心,是“心清静”。

  心清静了,能常得化生,不再轮回,叫“身清净”。

  身心清静了,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清净的世界,这是“相清净”。

  看曦光中的树,翠绿如斯,感到就与自心的清净无异。

  四不思议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发现,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是太有限了,就是一朵huáng花从田野中开放,它所依凭的力量,人也不能完全了解。

  所以,佛说,这世上有四件事是人不可思议的,众生的生死不可思议,世界的生成及始终不可思议,龙的意念不可思议,佛的清净境界不可思议。

  既然一切都不可思议,让我们路过田园时仔细的欣赏一朵花吧!让我们在静寂的夜里不要思议,回观自己的心吧!

  五色五智

  从前在印度,僧团不得以青、huáng、赤、白、黑五色制成法衣,认为这五种颜色是华美之色,是庄严极乐净土的颜色。

  五色是法界体性、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等五种智慧的象征、也是信、进、念、定、慧五种力量的代表。

  到了中国,又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结合,与地、水、火、风、空五大相通,成为宇宙的根本元素。

  每一种颜色都是伟大的,因此树上一粒鲜红的李子中,也有大化的奥秘.

  六窗一猿

  释迦牟尼佛拿起桌上的一条宝花巾,打六个结,对弟子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同一本性,因妄相而有六种不同。

  这就好像一个房子里有一只猿猴,从六个不同的窗子看进去,仿佛是六只猴子,其实只有一只。

  很多人在某一个特别的时空都会看到那只猴子,但是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跳窗进去,抓住那只猴子。

  抓住猴子再从窗子看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七情六欲

  凡人说的七情六欲,是从佛经来的。

  喜、怒、哀、乐、爱、恶、欲是"七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

  色欲、形貌、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叫做“六欲”,是凡夫对异性具有的六种欲望。

  七情六欲原无好坏,沉沦了就堕落,清净了就超越。

  可惜沉沦者众,清净者寡。

  八功德水

  佛经里,把很好很好的水叫做“八功德水”。

  是说水具有八种功德、八种殊胜:

  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善根。

  包围着须弥山的七内海,还有佛净土的水都是八功德水。

  其实,在我们居住的地方也有这样的水,今天路过犹澄明的澎湖内海就有这样的感慨:许多地方没有八功德水,那是因为当地的人没有功德了。

  一个地方的水开始污染,表示人心已先污染了。

  九品莲台

  《观无量寿经》里说到,人如果求生净土,死后会依其善根因缘去往生净土,净土分为九品,人则从莲花里化生。

  人从莲花里化生出,想起来就令人感动,可是莲花那么柔软,要多么柔软的人才能安住呢?

  在这波动烦恼的人间,有时觉得能住在草树围绕的茅屋,心中没有烦恼,就是净土了。

  十界一念

  佛法里把世界分成十界: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前六界是凡夫的迷界,后四界是圣者的悟界,所以称为“六凡四圣”。

  十界看来很遥远,其实很近,“十界一心平等”,“十界互具”,“十界一念”。

  所以说人身难得,生而为人是珍贵的,因为十界都在我们的心中,偶尔抬眼看人间,总是看到悲喜的演出,这时就会想:超凡入圣吧!可是看到苦难不能解救,就会想:超圣入凡吧!

  十一面观音

  以观世音菩萨的形相,看了最令人心惊的是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有十一张脸,顶上的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而生慈悲心,大慈与乐。左三面瞋面,见恶众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bào出,见净业者发赞叹,劝进佛道。最后一面大笑,是见到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使其改恶向善。

  十一面观音其实是人间相的总和,令人深思,其慈如山,其悲似海,而他的生气与爆笑,何尝不是深刻的示现呢?

  十二因缘

  佛经的根本教义是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是说生老病死一切的苦恼是从无明开始的,而一个人如果要灭除人间的苦,就要灭去无明与渴爱。

  人生在这个天地,有哭有笑,有血有泪,看起来是多么奇妙,可是这奇妙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想要停止生死轮转,就要从此刻开始!

  半梦半醒之间

  去买闹钟的时候,钟表店的老板建议我买一种“懒人闹钟”。

  “什么是懒人闹钟呢?”

  “懒人闹钟是为了懒人而设计的,一般的闹钟响时只有一种声音,懒人闹钟响的时候,节奏由慢而快,由缓而急,到最后会闹得人吃不消;一般闹钟一按就停,懒人闹钟按了不会停,每隔五分钟它就会再响起来,除非把总开关关掉。”老板边说边从橱柜中取出一具体积很小的电子钟,示范给我看。

  “什么样的人会买这种懒人闹钟呢?”

  “一般人都会买呀!因为大家对自己都不是绝对有信心的,特别是冬天的清晨要起chuáng真不容易。”

  “可是,如果他起来把总开关关掉,这闹钟还是没有作用。”

  “对呀!对于真正的懒人,再好的闹钟也没有用,闹钟是给那些介于半梦半醒之间的人使用的。”

  与我一向熟识的钟表行老板,讲出这么有哲理的话,令我颇为惊异,于是我接着问:“什么是半梦半醒之间呢?”

  老板说:“一个人刚被闹钟唤醒的时候,就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如果一听到闹钟响,立刻能处在清醒的状态,这种人在佛教里叫做'慧根',如果闹钟怎样叫也叫不醒,甚至爬起来把总开关关掉,这种人叫'钝根'。一般人既不是慧根,也不是钝根,而是'凡根',所谓凡根,是会清醒、会迷失;会升华,也会堕落;是听到闹钟响时,徘徊挣扎在半梦半醒之间,对这样的人,一个好闹钟才是有帮助的,在半梦半醒之间的人,是比较易于再入梦,不易于醒来的,这时需要一再的叮咛、嘱咐、催促,懒人闹钟在这时就能发挥它的效益。”

  真没想到钟表行老板是一个哲学家,最后就买了一只懒人闹钟回家,每天清晨闹钟响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老板所说的话,口念阿弥陀佛,立刻跃起,关掉闹钟的总开关,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我希望做一个有“慧根”的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1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