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菩提_林清玄【完结】(27)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所以当我们为陈老师的死而感伤时,我们不必太过忧伤,因为他必然到了一个比娑婆世界更好的地方;当我们为他的行为赞叹的时候,要产生一些反省和深思:如果我在当时当刻,处在那样的情境,是不是有他那样立即地、无畏地、义无反顾地大慈大悲大愿大勇,我是不是像他也能当个大菩萨?

  如果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我也能做到!”那么,就枉费做一个佛的弟子了。

  菩萨以烦恼为菩提

  菩萨,是梵文译音的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翻译成白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当一个凡人觉悟到了众生的痛苦,同情众生的痛苦,进而发心要解救众生的痛苦,这就是“菩萨”。

  菩萨是上求大觉,下化众生,所以菩萨也是介于佛与众生之间的必经过程,有情的众生一开始觉悟称作为“初发心菩萨”,到即将成佛时为“妙觉菩萨”,中间的果位共有五十一阶之多,众生如果没有经过发心发愿的菩萨过程,是断断不可能成佛道。

  在梵文里,“萨埵”有勇猛的含义,“菩提萨埵”则有勇猛求菩提的意思。

  因为勇猛,所以经典上记载菩萨为了教化众生有四无畏,即是:一、总持不忘,说法无畏。二、尽知法乐,知道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三、善能问答,说法无畏。四、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到最后,所谓的菩萨jīng神正是一种“大无畏”的jīng神,这种jīng神是从最深的慈悲生发出来的,有了大无畏,菩萨才能忘我,这也是大乘佛法的真jīng神:一是无我,二是慈悲,就是“行慈悲而不执有我,知无我而不断慈悲”。

  为救拔众生而到无我的境界,感觉起来仿佛是困难的,却也不是那么困难。之所以困难是由于有分别心,把我和众生分开,成为对立的;假如能打破分别心,才能打破以我为中心的假慈悲,建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无我的基础;我是众生的一分,众生是全体的大我,我救度众生正是自度,我利人正是利我,这才是慈悲的真义。

  《妙法莲华经》中有一位“长啼菩萨。",为什么长啼呢?因为看到众生的苦,常感到悲悯,日夜啼哭,所以叫“长啼菩萨”,这是令人动容的,真正的菩萨对自己的横逆困厄可以不以为意,但见到别人的苦难反而感同身受,超过了自己的受苦。

  在佛经里,时常记载了乘愿再来的菩萨,他们虽然证得果位,但眼见众生受苦,为了救拔众生,宁愿再回来,甚至去更苦难的地方,接受更艰危的考验,他们不以自己为苦,但以众生之苦如己之苦,这正是“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他们在最苦的地方,撑筏而渡,让众生也能像他们一样,一起渡过烦恼的大河。

  内观自在外观世音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于发菩提心,从众生觉醒到成佛的过程,说得十分明白: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顺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菩萨的智慧、菩萨的勇敢、菩萨的无畏,都是由于大慈悲心。众生是菩萨的根,佛是菩萨的果,菩萨正像开在无边众生界的有情花朵,那么美丽、那么芬芳,使得学佛的道路益发地活泼和生动。人间如果没有菩萨,就像大地没有花朵,一切都寂寞了。

  想当年,佛陀在灵鹫山的法华会上说法,在法会上就有八万多位大菩萨,比起当年,现在的世界更繁复、更烦恼、更苦难,在这个地方必然有更多的菩萨乘愿而来,所以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不必畏惧,说不定我们自己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

  菩萨与众生最大的不同,是菩萨的自在,因于这种自在,他不会为世缘所缠缚,在痛苦时不以为苦,在快乐时不至放逸,而不论快乐与痛苦都可以从中体会到智慧,并以智慧回来救拔众生的苦恼。众生不同,众生在痛苦中因烦恼而沉沦,在快乐中因放逸而陷溺了。

  以我们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为例,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有十六个字最能表现观世音的jīng神:

  内观自在,十方圆明;外观世音,寻声救苦。

  这是菩萨jīng神内外圆满俱足的境界,内观的时候自由自在,遍十方界了了分明,更进一步,是要观察世间求告的声音,寻着声音的源头去解救众生的苦难。

  因为这种十方圆明、寻声救苦的大愿,使观世音菩萨有无限化身,并成为娑婆世界中知名度最高的菩萨。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成为大家在苦难中的依归呢?佛门课颂本中有一首《观音赞》,其中的四句话最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三十二应偏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渡人舟。

  能遍满尘刹,千处应现的观音菩萨,自然成为最伟大的菩萨。

  菩萨是一种làng漫jīng神

  我们不能像观世音菩萨那样自在,不能像他观察那么多的声音,到任何一处去应现,但至少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积极的jīng神,常保心灵的自在,并且在别人蒙难的时候不至于转头离去。

  我常觉得菩萨jīng神是一种làng漫的jīng神,菩萨的志向是古典庄严的志向,尤其生在现代,làng漫jīng神与古典庄严的志向已经逐渐失去了,如何锻炼自己的菩提心,学习做一位菩萨,是非常重要的。

  做一位现代菩萨要做些什么呢?我想,能像陈益兴老师是最好的典范了。平时,在面对道德的沉沦、人性的堕落时能挺身而出,为众生请命;

  在面对人类心灵普遍被色情、bào力污染时,能尽未来际,加以挽救;在面对因无知、贪欲、冷漠、颓废而产生的社会、环境、生命的污染时,能义无反顾,勇敢地拯救;在沉迷时带来觉悟,在愚痴时带来智慧,在苦难时带来欢笑,在烦恼时带来平安,乃至于在饥饿时带来食物……这些都是现代菩萨所面临的基本课题。

  我们自命为佛弟子的人,如果都能取法于菩萨,只要为了众生,自己可以牺牲,只要对众生有益,自己都可以去实践,那么,即使处在黑暗残缺的娑婆世界,众生还是有希望的。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日

  第8章 【曼陀罗】03

  心灵的织锦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7/4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