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73)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在对外方面,汉明帝很少用兵,实行民族团结政策,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永平元年,西自武威,东尽玄菟的塞外诸族皆来内附,边境屯兵得以省罢。永平十二年,西南夷中的哀牢王柳貌率其民五万余户内附。至十六年,自汶山以西白láng等百余国也皆称臣奉贡。永平十六年,明帝派将军窦固、耿忠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汉军出酒泉,進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明帝诏置宜禾都尉,并留吏士屯田伊吾卢城。公元73年,他派班超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从而進一步加qiáng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自公元9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六十五年后又恢复了正常jiāo往。

  明帝是个谦逊、自省的皇帝。每当遇到天灾时,明帝常常下诏责己。有一次,出现了日食,明帝下诏说:“朕以无德,奉承大业,而下贻人怨,上动三光。日食之变,其灾尤大,chūn秋图谶所为至谴。永思厥咎,在予一人。有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论述得失。明帝看后,深自引咎。

  明帝十七年chūn正月,甘露降于甘陵。当年,甘露再次降临,树枝内附,芝草生殿前,神雀五色翔集京师。于是大臣们就以明帝威德怀远,祥物显应,乃并集朝堂,向明帝祝贺。明帝却说,这是高祖、光武帝的圣德所致,自己并没有什么德行。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后汉书》上说,“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出现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

  因此,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

  明帝在位19年,于公元75年8月去世,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显宗,尊谥孝明皇帝。明帝第五子刘炟,继位为帝,即汉章帝。

  *章帝施仁政治天下

  汉章帝刘炟(56—88),永平三年(公元60年)立为皇太子,年方四岁。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病逝后,章帝即位,时年十九岁。即位第二年建年号为建初(76年一84年七月),后来又改为元和(84年八月—87年七月)、章和(87年八月—88年),在位共十三年。

  章帝刘炟为人仁厚宽容,好儒学,年轻时就受到明帝器重,即位后他基本遵循光武帝和明帝时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励jīng图治,光大汉室。

  在位期间,章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并亲耕农田以示鼓励;又平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有一年,因为秋雨不适导致chūn旱,章帝非常焦急,他下诏自责说由于自己无德,所以才使百姓受苦,因此“痛心疾首”。于是章帝下令官员整理理冤狱,并从轻处罚;同时向天地山川祷告,祈求上天降下雨来。

  在内政方面,他一改东汉前期“苛切”政治,删简残酷刑律50余条,实行“仁政”、“宽政”。他下诏说:“律云‘掠者唯得榜﹑笞﹑立’。又令丙,棰长短有数。自往者大狱已来,掠考多酷,钻钻之属,惨苦无极。念其痛毒,怵然动心。书曰‘鞭作官刑’,岂云若此?宜及秋冬理狱,明为其禁。”

  在思想文化方面,汉章帝于公元79年在白虎观召集诸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临主持,又令班固将讨论结果记录整理,编成《白虎通义》一书,将儒学推向系统化、神学化,对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识、伦理道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章帝不但jīng通经学,又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尤其善草书,后世流行的“章草”,据说就是由于汉章帝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

  章帝时期,东汉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都在光武和明帝盛世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东汉王朝的发展至此达到顶峰阶段,历史上将明帝和章帝时期称为“明章之治”。

  汉章帝于公元88年病逝,年仅31岁,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肃宗,谥号孝章皇帝。章帝四子刘肇继位,即汉和帝。

  明章之治

  明、章二帝统治时期是东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他们能够遵循光武帝时的各项政策,积极恢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汉室中兴。明帝和章帝可以说是东汉继光武帝之后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历代史学家都对此予以肯定,然而肯定的角度则有所不同。大抵明帝以严明著称,章帝则以宽厚著称。范晔《后汉书》论曰:“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薛莹《汉纪》也说:章帝“除苛法,蠲禁铜,抑有仁贤之风矣!”范、薛二家只见明帝持法过严之弊,而未见章帝持法过宽之失。袁山松《后汉书》则说:“孝章皇帝弘裕有余,明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擅宠,惜乎!若明、章二主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古之贤君矣。”

  而章帝持法过宽的失误在于,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自此之后,外戚和宦官这两股势力重新登上了汉家王朝的政治舞台。东汉王朝的开明政治从此结束,汉家天下也由盛世走向衰退。

  走向衰落的东汉

  章帝末年最大的失误在于,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自此之后,外戚和宦官这两股势力重新登上了汉家王朝的政治舞台。

  东汉之所以多次出现外戚专权,与皇帝幼小是分不开的。自和帝起,皇帝即位时没有超过18岁的,这很容易使皇太后成为权力中心。而身居深宫中的皇太后只有借助其本家力量,才能巩固权力。轻易得到权力的外戚却大多并不珍惜权力,甚至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这自然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但这种反对的声音因为bào力的镇压则渐趋衰弱。

  另一方面,当幼小的皇帝逐渐长大,不满外戚gān政时,自然借助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宦官诛杀外戚,如若成功,宦官则从此gān政。如若失败,皇帝的性命也就无法保住。而宦官由于深居宫中,并无治世之术,因此统治往往是专断、独裁,自然谈不上实行什么仁德之政。

  自和帝外戚专权开始,东汉王朝的开明政治已然结束,整个王朝就此处于外戚与宦官的争斗残杀中,汉家天下也由盛世走向衰落,并最终毁于其中。

  *外戚专权的开始与永元乱政

  公元88年二月壬辰,章帝去世,他年仅10岁的皇太子刘肇继位称帝,改明年年号为“永元元年”,这就是汉和帝。

  和帝刘肇是章帝的第四个儿子。章帝的皇后是窦氏,窦氏没有儿子,便害死了刘肇的生母梁贵人,而将其收养。由于十分宠爱窦氏,章帝便废了已立的太子刘庆,而立当时只有3岁的刘肇为太子。7年后章帝去世,刘肇被窦太后推上皇位。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3/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