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盲区_石钟山【完结】(9)

2019-03-10  作者|标签:石钟山

  敌人在这之前,也接到了双方停火的命令,但协议上签的是指正面部队不再相互进攻,而此时父亲的部队已经绕到了敌人的后面,这就给敌人留了个借口。自己这是在制止一场内部骚乱,与志愿军没有关系。

  父亲和他的部队清晰地看见敌人的枪口一起冲向了自己,他们从山头冲下来足有两个排的兵力,分两翼向父亲的阵地包围而来。父亲此时已清醒地认识到,只能做最后一拼了。他喊了一声:打!

  部队就开火了。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战斗很快就分出了优劣,只一个回合,部队便死伤过半。高聋子就是在那场战斗中被震聋,最后又被pào弹炸去了一条腿。

  高聋子那时是二班长,一个回合下来,他的周围只剩下了几个人。高聋子意识到,此时的情况一定是发生了变化,只能突围了。他喊叫着冲到父亲面前,他攥住了父亲正在she击的手,他说:排长,突围吧,冲出一个算一个。

  父亲也知道这样硬打是不行的,可冲出去又谈何容易。父亲正犹豫间,敌人已缩小了包围圈。高聋子一把推开父亲道:排长你带着战士们冲,我掩护。

  说完,他抓起一挺轻机枪,把身体掩在那棵焦糊的老榆树后,疯狂地向敌人she击。父亲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细想了,他冲还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喊了一声:冲出去。

  战士们便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冲去,很快两伙人便扭打在一起。

  高聋子的机枪仍拼命地叫着,这时有一颗pào弹落在高聋子身旁,那棵老榆树被炸断半截,高聋子便什么也听不见了,满耳里都是轰鸣一片,他仍在she击着,又一颗pào弹落下来,在一股气làng中,高聋子失去了知觉。

  当高聋子清醒过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和排长,还有几名战士已经成了敌人的俘虏,被关在敌人后方的战俘营里。

  高聋子还看见自己的右腿没有了,腿草草地被敌人包扎了一下。

  高聋子就痛彻地喊了一声:排长,我们完了:

  父亲发现高聋子醒了,他一把抱住高聋子说:二班长,我们没有完,我们还会回去的。

  高聋子什么也没有听见,他的耳畔轰鸣一片。

  十天以后,双方谈判再一次破裂。敌人的主峰阵地在激战了一天一夜后,终于被我军占领。

  这一切高聋子不知道,父亲也不知道。高聋子被当做战俘jiāo换回国后,他听老莫告诉他的。

  老莫那一天摸回大部队阵地,奇迹般地竟没有被敌人发现。因为老莫刚离开阵地,敌人就发现了他们,敌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们身上。老莫找到了主力部队。老莫是惟一一名完好无损地冲出去的人。

  有关父亲的这一切,都是高聋子讲给田壮的。

  田壮到现在仍然说不清父亲是死是活,是英雄还是狗熊。父亲是个谜。

  ·1·

  第一章

  5

  白晔对这位伟人的去世,心里竟出奇地平静,她自己都为这种平静而深深地惊骇了。她和陈平从郊外回来,他们刚走进城里便听见了那哀乐,哀乐响遍了整个城市。

  陈平愣住了,她也惊愣片刻。

  她说:谁又死了?

  陈平军帽被抢,心里的气不顺,陈平说:谁爱死谁死,我不会放过那些王八蛋。

  接下来他们就听见了那讣告。

  是毛主席。陈平的脸就白了。

  是他,是毛主席。她极为平静地说,那神情似乎早就知道这消息似的。

  陈平就说:坏了,坏了。

  白晔说:你去找军帽吧,叫上田壮他们一起帮你去找,也许能找到。

  毛主席死了,还找啥军帽。陈平的脸依旧白着。

  北京离咱们远着呢,人不早晚要死么,死了又怕啥。白晔这么说,仍平静地望着陈平。

  白晔的情绪无疑影响了陈平,陈平就想了一会儿说:那我就去找军帽了。

  你去吧。她说。

  陈平就走了,她独自回到了家里。

  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家和陈平是邻居。这么多年了,是陈平的父母养着她。以前,陈平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都是同事,后来自己的父母相继去了,父亲临去时,把她托付给了同事陈老师夫妇。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父母前后扔下她而去,是因为她姥姥。她姥姥是个俄国人,那是解放前的事,白晔的外公是个商人,在北方的边境上做皮毛生意。那时出入边境还很容易,外公有一支马队,他经常带着马队出入于苏联和牡丹江之间。那时,外公有许多苏联朋友,后来外公就娶了个苏联女人。这女人就是白晔的姥姥。姥姥是一个商人的女儿。

  外公娶了姥姥没多久,便生下了白晔的母亲。外公把姥姥和刚出生的女儿安顿在黑龙江畔的一个小村里,自己仍在边境做生意。那时中国很不太平,先是日本人,后来是国民党,战争连着战争,聪明的外公把大部分资产都投放到了苏联,以他自己的名义,在莫斯科开了好几家经营皮毛的商店。

  后来就解放了,解放以后,外公便不再做生意了。他带着苏联女人和女儿搬到了城里,那时,他仍隔三差五地跑到苏联去照看他的生意。那时,两国人民和政府空前绝后地友好,苏联专家们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专家们遍布在中国各条重要战线上,帮助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那时外公很吃香,他沾了姥姥的光,因为姥姥是苏联人,且有众多有钱有势的亲戚仍在苏联,外公那时差不多已经成了中苏友好使者,三天两头地往返于中国和苏联之间。

  人们对苏联老大哥既亲近又崇敬,有歌谣为证:

  苏联老大哥,

  挣钱挣得多。

  买个收音机,

  还剩二百多……

  在这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中,白晔母亲大学毕业,并且恋爱了。白晔母亲这位中苏合作的女儿,几乎集中了所有中、苏两个民族的优点,金色的卷发,黑亮的眼睛,苗条的身材,她每到一处,几乎成了所有男人目光的众矢之的。

  很快走近她并征服她的是中文系的才子——白诗人。白诗人不仅英俊,而且会写诗,那时被人们公认为中国的小普希金。白诗人最擅长的就是写情诗。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白诗人为白晔母亲写了许多既làng漫而又温情的诗。这位中、苏合作的女儿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很快坚定不移地爱上了白诗人,并且很快在初chūn校园内的白桦林里把自己献给了白诗人。当爱情之火燃亮他们整个生命的时候,一件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苏联人撤走了大批专家,各条战线火热的生产一下子冷清了下来。

  白晔的外公,这位聪明的商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政治风云,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不可久留了,要发展只能去往苏联。他虽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告别这块土地,到他国谋求生路。他的这种想法和白晔的姥姥、地道的苏联女人一拍即合。白晔的姥姥虽身在中国,心却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苏联,那里不仅有她的亲人,还有她的文化,以及她的一切,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她并没有把中国当成真正的家,而是一个客栈。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