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集_林清玄【完结】(54)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

  雪中芭蕉

  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鋐 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

  冢中琵琶

  最近读到魏晋时代艺术家阮咸的传记,阮咸是魏晋南北朝七位最重要的诗人作家之一,在当时号称为"竹林七贤",但是他净像其他六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有名,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几乎无法从文字去追探他在诗创作上的成就.

  幸而,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成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这一件家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到了唐德宗时代,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成所创制,为了怀念他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的别名,阮成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jīng灿夺目.阮成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已,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

  千古以来,被认为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广陵散》

  随着阮咸的逝世,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礼岂为我辈设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那是"抗怀物外,不为人役"的境界,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境界,也是"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的境界.

  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代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慡;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làng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

  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可惜,他在追胡婢时是不是弹着琴,唱着情歌,就不可考了.而这种狂放不拘的生活,正是魏晋时代寄情林泉的艺术家,最真实的写照.

  我一直认为像阮成这样放làng形骸、不顾礼法、鼓琴狂歌、清淡无为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礼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家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

  由吗?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于这种胸怀,他们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

  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王戎回答说:"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这则故事正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感甄赋

  盛暑天气懊热,夜不能眠,披衣到庭院中闲坐观天色,随手从chuáng头带一本书翻看.

  读到魏曹植作品的最著名的乐府诗《悲歌行》: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自云dàng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这首诗歌在长夜的暑热中犹如一道冷风,从遥远的千余年的古道翩翩飘来,使我想起这位làngdàng飘泊的才gān,一个感人的爱情篇章.曹植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才子,他在十岁的时候已经诵读了诗论辞赋数十万言,十二岁的时候完成才情奔溢的《铜雀台赋》,名震公卿.

  也就是在十二岁那一年,他爱上了比他大十岁的甄夫人,开始了他一生的第一次恋情,也带来他后半段生命的悲惨际遇.在那样幼小的年纪,他请父亲代向甄造的女儿求婚未遂,后来害起相思病"昼思夜想,废寝与食".可见曹植是多么的早熟.

  没想到甄遗的女儿嫁给袁绍作媳妇,后来曹操灭了袁绍,甄氏又嫁给曹丕(曹植的哥哥)——这一年曹丕十八岁,甄氏二十岁,曹植才十三岁——曹丕立甄氏为皇后,生下曹睿,因为曹丕听信谗言,不久将甄氏赐死.甄氏死了,最伤心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这位十二岁就有了生死之恋的才子,此时的心境正像他在七哀诗上吟诵的:"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回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景忽不见,翩翩伤我心."甄夫人死了,曹植那写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名句的哥哥曹丕,送给他一个甄夫人睡过的枕头当纪念,曹植抱着甄夫人的枕头,伤心注下,在悲忿中写成不朽的《感甄赋》来吊念他幼年时代的爱人,这篇千古的诗文后来更名为《洛神赋》.

  曹植的生命历程因为甄夫人的死而完全改变,少年时代意气风发,放làng形骸,曾放言高论:"辞赋小道,因未足以榆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番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于哉!"企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没想到他在政治上始终不能拓展抱负,反而在文学的成就上领袖群伦.在他的《野田huáng雀行》里有这样四旬:"拔剑捎罗网,huáng雀得飞之.……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很能表现出他少年时代想腾空翱翔、自由飞舞的心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4/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