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敦煌_冯骥才【完结】(32)

2019-03-10  作者|标签:冯骥才

  出游时威风与气派。连牛马车轿也是豪华无比。

  (莫高窟第156窟出行图,第196窟出行图,第148窟驷马车,第100窟马队和牛车,第196窟坐车,第186、202、205、322、156等窟彩轿等)

  婚礼时铺张与繁缛。当然,用一双大雁来表达对情感矢志不渝的民俗也是不可缺少的。

  (莫高窟第445、148、360、85、12等窟。榆林窟第25、38等窟)

  日常生活的画面。比如化妆、剃度、弹琴、闲话、游chūn、穿衣、试衣、照镜,等等。时光早已流逝,情景历历在目。

  (莫高窟第156、189、85、9、55等窟)

  清晨时分,女婢们托着漆奁和衣服为主人梳洗而紧张忙碌的气氛,也使你qiáng烈感受到了。

  (莫高窟第107窟)

  只要有供养人,就有女婢男仆侍立一旁。从主婢之间极大的身高差距,你还能感受到奴婢们那个卑微幽闭的世界的气息。

  (莫高窟第321、12、409、332等窟)

  贵族的庭院,清雅安适,绿荫宜人。

  (莫高窟第9、361、23、45等窟)

  最具典型意味的大户宅院是这种样子。

  (莫高窟第85、98、159等窟)

  青脊粉墙内,层层院落相隔,条条回廊相通;大大小小的房舍与高高矮矮的花树,构成一个安宁又深邃的环境。这里可以小坐闲话,那里可以设坛讲经。房舍一侧,是草房马厩。土夯的围墙纯属河西的特色。马厩相当于今日的车库。草丰马壮是生活殷足的象征。尽管这是在描述《法华经变》的一个故事,河西大户的生活实况却叫我们一目了然。

  敦煌石窟展现的建筑非常丰富。从宫廷建筑和佛教建筑,到式样繁多的民居;从城池要塞,到小小的茅屋草舍;从庭院园林,到市曹郊野的道路桥梁。敦煌壁画又称得上古建筑的图像大观。

  宫廷建筑大多出现在大型经变画《净土变》、《观无量寿经变》、《弥勒变》中,充任佛国的梵宫。从这些繁复无比、结构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可以领略到如今无处可见的唐宋时代那些皇家建筑的气势与富丽。

  (莫高窟第159、172、431、217、100、231等窟)

  佛教建筑是壁画中的主角。都是写实得来的。从中能直接看到当时寺院特有的样式与jīng神。

  (莫高窟第61、148、248等窟)

  至于千姿万态的民居则是最朴素、最本质、最生动的生活形态了。

  (莫高窟第45、61、98、171、172、290、285、296、420等窟)

  从中还可以获知到当时的建筑水准与高超技艺。画工们的工作本来与建筑有密切关系,所以不仅许多施工的场面被描绘下来,连工人gān活的器具也被一样样刻画出来。

  (莫高窟第302、213、321、372、72、285、386、98、445等窟施工图和工具)

  画工们最熟悉和热爱的生活,还是自己的生活。只要佛经故事给他们一个机会和可能,他们必定会在这天国的缝隙中,叫生活的碧草鲜花夺目而芬芳地开放。

  在佛本生故事“尸毗王割肉贸鸽”中,主要是表现尸毗王割下自己的肉喂鹰来拯救鸽子,并没有天平或秤这类东西。但故事中,有一个情节说,尸毗必须拿出与鸽子相等重量的肉来。聪明的画工便抓住这个情节,把日常使用的称肉的天平塞了进来。于是,叫我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称重的衡器。

  (莫高窟第174、138、254、278等窟)

  在《福田经变》的“广施七法”中,七法之三是“常施医药救众病”。这就给了画工一个好机会,使他们能够施展才能,将生活中种种出诊行医的景象都活灵活现地画在墙壁上。

  (莫高窟第296、302、321、217等窟)

  在“千手眼观音变”中,要表现观音的法力无边。那么,民间画工就把各种民间绝技,新奇工具,科技发明,一股脑地搬到观音的手上。这幅“酿酒图”证实了一个了不起的事实:世界最早的制造高浓度烧酒的蒸馏器的图像,就在这个千手观音的其中一只手上。

  (榆林窟第3窟)

  身在中西jiāo通要道上的画工们,向例对于新奇的事物抱着浓厚的兴趣。并总是兴致勃勃把它们画在壁画中。由西亚和埃及传来亮晶晶透明的玻璃器具,在这里常常是佛国的法器。大约有85件玻璃器皿,光芒璀璨地分布在隋唐以来的dòng窟中。从中亚传入的胡chuáng,俗称马扎子,成了壁画上最时髦的家具(莫高窟第257窟胡chuáng)。而自西域传入的葡萄,由于具有“果实累累”的象征意味,一直是石窟中最乍眼的图像之一—(莫高窟第209、211、322、444等窟)。和葡萄一样时髦和受宠的图案,还有极具异域情调的波斯萨珊风格的纹样。

  这些波斯纹样包括联珠狩猎纹(莫高窟第420窟),双马联珠纹(莫高窟第277窟),以及飞马纹、柿蒂纹、雁含威仪纹、禽盖互变纹,等等(莫高窟第425、402、420等窟)。

  使人不解的是,那驮水的大象真的来过河西?

  (莫高窟第154窟)

  敦煌处在亚洲大陆腹地,视野之内从无海船。然而在“善友太子入海寻宝”等故事中却出现大小一百多只舟船的形象。有扬帆渡海的单桅大船(莫高窟第45窟),有虎头船(莫高窟第238窟),还有方头方尾船、方头尖尾船、双尖尾船、楼船,等等(莫高窟第205、12、14、238、55、454等窟)。这形形色色的舟船中,有江船河船,也有海船。海船的形象肯定出自中原传来的粉本。然而,它依旧令我们感受到早期航海事业中先人们的气象与气魄。

  至于那些式样非常怪异的船(莫高窟第203窟的圆形船。榆林第3窟的方头翘尾船),肯定有它非同寻常的来头。

  在敦煌壁画中,还有无以数计的形象,无以名之。它显示了一千年生活的多彩、神秘、丰富、创造性和浩瀚无穷,同时也表现了画工们对生活的敏感,广泛的兴趣和捕捉力,以及充沛的艺术热情。

  这些莫解的形象有待考证。当然,也有的被一个个考证出来。

  那个多次在壁画中出现的火池,不就被考证出是远在尼泊尔境内的一个石油池吗?将来会不会由此找到一块大油田?

  (莫高窟第237、33、231、98等窟)

  好了,当你把这些来自生活的事物与形象收集起来,就会惊讶地发现,佛国中原来包藏着一个博大辽阔的现实世界,一个全景社会,一个斑斓的众生相,画面重叠各种各样的人物—

  耕地的、收割的、播种的、扬场的、养jī的、养鸭的、放牛的、牵牛的、骑牛的、骑马的、骑骆驼的、拉车的、盖房的、修佛的、推磨的、凿磨的、汲水的、网鱼的、行医的、制陶的、跳舞的、弹琴的、下棋的、行乞的、饮酒的、制靴的、制皮的、舂米的、酿酒的、驯虎的、狩猎的、操练的、作战的、she箭的、相扑的、伐木的、行船的、拉纤的、担挑的、织布的、宰牛的、杀驼的、挤奶的、剃头的、讲经的、拜佛的、行商的、耍艺的、送饭的、吃饭的、吃斋的、恋爱的、沐浴的、拉屎的、刷牙的……

  (莫高窟第254、61、290等窟相扑,第302窟洗浴,第296窟大便,第419窟汲水,第61窟煮奶,第85窟弹琴等)

  唐代以来时兴的《劳度叉斗经变》中,大都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莫高窟第159、196等窟)。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2/5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