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敦煌_冯骥才【完结】(16)

2019-03-10  作者|标签:冯骥才

  (埃及纸莎草纸)

  就在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和文化财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时;域外文化,近及中西亚,远至欧、非洲,有如江河倒贯,直入中华。

  (陕西县的丝路古道)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像唐朝这样,融入如此巨大的外来文化。

  (陕西博物馆藏牛首玛瑙杯、希腊铅币、罗马金币、波斯银币、波斯式舞马衔杯壶等)

  对于唐代中国人的生活,发生全方面影响的是胡,(永泰公主墓出土的“胡人俑头”)

  胡,有别于华夏正统文化。它实际是一种外来的生活文化,从西域各少数民族,中西亚诸国,乃至欧洲和非洲,一切来自西方的人与文化,全在胡的概念范畴之内。在丝绸之路全线开通之际,这种一涌而入的奇风异俗、奇装异服、奇食异味、奇乐异舞,顿时使大唐的朝野上下为之着迷了。

  盛世追求享乐,而最具新奇感和诱惑力的莫过于异国的事物与文化了。

  这种被唐人称作胡的文化,便像风一样chuī遍整个社会生活。人们形象地称之曰胡风,(陕西博物馆藏彩绘胡装俑。卷发俑。白瓷抱瓶俑。外国人陶俑。南京博物馆藏陶胡俑)

  在长安城内,到处可以吃到胡饭与胡饼。饼是从西域传入的,大概如今中国人无人知道了。胡麻油的引进,带来了珍馐佳馔的花样翻新。中国人本来都是烹调的艺术师,在胡食刺激下,酒席饭宴更是繁花似锦。尚书韦巨源向唐中宗进献一顿奢华至极的“烧尾宴”。从菜单上开列的五十八种菜品小吃来看,一半以上掺入了胡味。至于又辣又香的胡椒,尤其使唐人兴奋,口胃大开。唐代宗时,宰相元载贪赃受贿,抄家时竟查出胡椒900石,这足以显示唐人对外来事物由衷的喜爱。

  中国本是酒之国。然而区别于传统米酒的外来酒—高昌酿法的葡萄酒和波斯酿造的甜酒,使得唐人醒也美哉,醉也美哉,无论醉醒全是别样的滋味。唐太宗平定高昌时,宫中所饮庆功之酒,都是太宗李世民亲自监制的,看来酒也是外来的受宠。

  (唐代酒具和酒坛)

  美国人谢弗写了一本厚如砖块的书,叫作《唐代的外来文明》。书中把他所知道的涌入大唐的“舶来品”分类开列出来。从大象、狮子、土拨鼠、频迦鸟、孔雀、海豹皮,到菩提树、乌木、葡萄、石榴、苏合香、波斯树脂、毛毯、雌huáng、孔雀石、玻璃、琥珀、灯树、盔甲、旅游书和地理书,日历和地图,足足有数百样。

  (海shòu葡萄镜。壁画上的频迦鸟、灯树、毯子等)

  其实这位美国人又所知甚微,他所述及,不过九牛一毛。单是来自西域的娱乐方式,比如马球、棋类、双陆、杂技、魔术等,便不胜枚举,又都是大唐盛行的游戏。唐太宗、玄宗、熹宗,全是打马球的高手。而武则天和狄仁杰更善于在棋弈表现非凡的智谋。至于来自“西凉伎”的舞狮,已经纯粹成了今天中国民间的“国粹”了!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室“下棋仕女壁画”)

  大唐真是个尚胡的时代。大唐的开放,使自己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像鲜花那样夺目地大放异彩。

  在炫目的胡风中,最令唐人激动不已的是胡服、胡妆、胡乐和胡舞。

  衣饰华美讲究和标新立异是盛世之征象。在唐人服装中,以新奇而神气的胡服尤其受到宠爱。最流行的男子胡服,是一种窄袖长身袍和各色幞头、素皮靴子组成的新式样。窄袖来自于西域和中亚;靴子则是北方牧民们的常服,这种新服式比起传统长袍大袖,无疑jīng神和利索多了。

  (西安出土“彩绘胡人骑马俑”。莫高窟第390窟供养人。第45窟普门品和故事画中的人物。第217窟观音普门品人物以及第159窟、85窟、12窟等故事画中人物,等等)

  女子的服饰装束,向例比男子考究。

  富足而尚美,女性妆扮更是异彩纷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屏风画残片》、《舞乐屏风》,故宫博物馆《挥扇仕女图》等)

  唐代女子大多是长裙遮足。发式与化妆就成首要的了。女子的发式有如男子的幞头,只是花样更加繁多。在奉为时尚的回鹘髻、百合髻、高髻、半韵髻、抛家髻、云堆髻、乌蛮髻、素缩乌云髻等几十多种发髻中,最喜闻乐见的便是由西域传来的堆髻。

  (莫高窟第375、334、217、130、45、159、330、334、12等窟妇女各式发式)

  发式仅仅是一种陪衬,女人美容的中心乃是能使容颜生辉的化妆术。无论开颜画眉、制蝉鬓、涂胭脂、抹铅粉,还是点唇脂、晕额huáng、贴花钿、画花子,都有数不尽的妙法巧术。施用的材料,无奇不有,单是流行的口红,就有十多种。许多化妆技术和用品都是乘驭胡风而来的。这便使唐代女子更倾目于穿过阳关那条神奇的路。

  (莫高窟壁画中各种化了妆的女子的面部细节。西安出土的“彩绘女子俑”和“三彩女坐俑”等)

  至于女子最时髦的服装,也像男子那样,是一种“窄衫小袖”。胡人穿窄衣,为了驰骑与行动的方便。但在唐人看来,这种款式却新颖慡利,健美俏皮,有种奇异的美(莫高窟第212窟供养人);还有一种“圆领短袖”的女服,也是外来的流行服装(莫高窟第329窟供养人)。唐代女子喜欢上身穿各种外来的窄衫,下身穿各样材料与花饰的长裙;领口开得很低,衫内不穿内衣,露着雪白丰腴的苏胸,外披透明的纱巾,似遮未遮,颇含性感。唐代女子的开放意识,由此可见一斑。还有些女子,以穿丈夫靴表达昂扬之气概,那就非要一股勇气不可了。

  (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章怀太子墓《观鸟捕蝉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捣练图》、陕西省高平县李凤墓壁画等)

  唐代初期,还时兴过一种和帷帽。是黑纱挡身遮面,帷帽又称面帽,是从帽沿垂落纱巾,很像中世纪欧洲女人的面纱。帷帽是西北吐谷浑人用来遮挡风沙的,唐初被引进,演变成这种优雅的流行帽。富人家的女子或宫中女子外出时,还用它来遮掩面孔。但到了盛唐,女人们急于抛头露面,展示自己的花容月貌,便把它抛置一旁,连宫女们出行也弃而不用了。

  (莫高窟第217窟妇女,长者。第321窟骑马女子。陶骑马女俑,上海博物馆藏。辽宁省博物馆藏《虢国夫人游chūn图》)

  大唐女子,崇尚健硕。她们身穿袒胸露臂的窄衫,在酒肆里豪饮放歌,用地道的西域乐器演奏guī兹乐或西凉乐,和胡姬们跳着疾如狂风的胡旋舞,骑着英俊的胡马招摇过市,甚至去和贵族少年们到马场一试身手。

  (莫高窟壁画胡旋舞,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等)

  这些受着胡风qiáng烈影响的女子们,也和她们所效仿的胡女一样,能歌善舞,jīng骑善she,崇尚武学。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曾组织一支“娘子军”,标榜巾帼,助父杀敌;武则天14岁在宫中做才人时,就要用铁鞭去驯服一匹由西域进贡来的名唤“狮子骢”的性情bào烈的悍马。

  (西安出土的胡姬俑)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威武,往往是国家qiáng盛的标志,女子放达,常常是社会开明的征象,有人一直弄不明白,大唐哪来的胆量,敢在大街上玩那种从罗马帝国传来的往赤luǒ身体泼水的“泼寒胡戏”?其实这期间半luǒ的飞天已经在莫高窟里满天飞舞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5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