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菩提_林清玄【完结】(21)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净参三学,坚持四念,一旦豁然,方知露电;

  悟证真空,万法一体,无生有生,是波是水。

  (注:三学说是戒、定、慧、;四念则是观身不争、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虚云和尚是有实修实证的修行者,他的生平和法语可以参考《虚云和尚年谱》、《虚云和尚法汇》,他修行的过程令人十分感动,但是还原到他的遗偈,也只是寥寥几句,寻常话语,细细参究,则又是苦婆心,悟道究竟。

  弘一法师是民国以来文学最丰美的和尚,他生于清光绪六年(一八八○年)九月二十日,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在泉州安详圆寂,世寿六十三岁。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早年是绝代才子,举凡文章、诗词、音乐、篆刻、美术、书法、戏剧无法jīng通卓然成家。他中年出家,修习南山律宗,重振戒律,对近代中国影响极大。弘一法师生平著作极丰,死后,后人著作有《弘一大师年谱》、《弘一大师傅》、《弘一大师演讲集》等等,可见到其生平一斑。

  弘一大师以文稿采名世,所以他的遗偈也特别jīng彩,他生平写的最后四个字是"悲欣jiāo集",读弘一大师的年谱到这四个字时,与日俱增令人有悲欣jiāo集之感。

  弘一是在九月四日示寂,圆寂前预知时至,写了遗书和遗偈给他的生平至友夏丐尊和弟子刘质平告别。

  他的遗偈非常典雅优美:

  君子之jiāo,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chūn满,天心月圆。

  我们读这首偈到"华枝chūn满,天主月圆时",想到弘一大师的生平波涛,颇能把握到他人格与风格的jīng华所在。除了这首有名的偈,弘一大师晚年所书的偈语多有决别之意,清明如云,这里且录两首。第一首是有人送他一枝红jú花,他有感而写下"红jú花偈":

  亭亭jú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另外一首是写给门人的律偈,弘一是律宗传人,这首偈中可以看出他毕生持律的心得,他写道: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

  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与虚云、弘一同为民初高僧的印光大师,是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他生于清朝咸丰未年(公元一八六一年),一九四○年十一月四日住生,世寿八十岁。

  印光大师一生专弘净土法门,使得净土修持到民国以后得以发扬光大,他在生前居住的房子里有一佛堂,并不供华像,只用毛笔在墙上写一个大字"死",告诉门人学佛要天天都为生死而学,念佛要日日为生死而念,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有所成就。,他生平甚少讲经说法,而以尺牍文章弘扬佛法,留有《印光法师文钞》、《印光大师嘉言录》等书。

  印光法师往生的当天凌晨一时三十分,对弟子说了一首偈:

  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到凌晨二时十五他,由chuáng上站起业洗手,对弟子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后,面向西方而坐,念佛。

  凌晨三点,他对弟子妙真和尚说了最后法语:

  要维持净土,弘扬净土,勿学大派头!

  一直念佛到凌晨五时,安详西逝。

  我们看印光大师的遗言,中不具有偈的形式,但却栩栩如生地映现了净土一代宗师的言容语气,这种直截了当的话语风格,也和净土宗追求了生脱死的明白义理相互呼应,说穿了就是:念佛!念佛!念佛!

  民国初年另外一位大师是太虚和尚,太虚大师是民国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他对天台、贤首、禅宗、净土各宗都有涉猎,并长于融贯统摄,自成一家之言,著作极丰。太虚大师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提倡"人生佛教",革新佛教的教理、教义、教制,他并认为佛教徙应见政教之关系,他东游日本、弘法欧美、访问南洋,派弟子前往佛教国家留学,促成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化趋势。

  由于太虚大师地政治、社会、人生、建僧的参与,成败互见,因此毁誉参半,不像虚云、弘一、印光三位大师得到一致的敬仰,但他的影响极大,列为民初四大高僧应该是没有定义的。

  太虚大师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十二月十八日,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中风舍报,世寿五十九岁。

  太虚大师过世前五天,为玉佛寺的震华法师对龛,心极哀恸,写了一首偈,这首偈成为他的最后遗墨,也可以算是自己的遗偈了。因为他写完此偈就中风,五天后去世,偈云:

  诸法刹那生,诸法刹那灭;

  刹那生灭中,无生亦无灭。

  其实,在这一年chūn天,他写过两首偈,就隐隐然有遗偈的味道了,一首是他回到一别十年的雪窦寺,不胜兴奋之感,写了"重归雪窦":

  妙高欣已旧观复,飞雪依然寒色侵;

  寺破亭空古碑在,古年陈梦劫灰寻!

  另一首为"奉奘老":

  吃亏自己便宜人,矍铄jīng神七四身;

  勤朴一生禅诵力,脱然潇洒出凡尘。

  圆满自在·生死无碍

  我们读了民初高僧的持偈,颇能感受到遗偈所表达的jīng神,而在中国佛教史上,jīng彩的遗偈更是难以胜数。我在这里依年代选录十首动人的遗偈,或可窥见禅师与禅偈的风貌。

  一、 晋趄僧肇遗偈:

  四大非我有,五蕴本来空;

  掉头挨白刀,恰似斩chūn风。

  二、 唐朝大同遗偈:

  四大动作,聚散常程;

  汝等勿虑,君自在行。

  三、 宋朝宏智遗偈:

  梦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秋水天连。

  四、 宋朝行端遗偈:

  本无生灭,焉有去来;

  冰河发焰,铁树华开。

  五、 宋朝法远遗偈:

  来时无物去亦无,譬似浮云过太虚;

  抛下一条皮袋骨,还如霜雪入洪炉。

  六、 宋朝楚石遗偈:

  真性圆明,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西山日出。

  七、 宋朝一宁遗偈:

  横行一世,佛祖吞气;

  箭已离弦,虚空坠地。

  八、 元朝宗衍遗偈: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拥马车来。

  九、 明朝了改遗偈:

  行年八十七,相违在今夕;

  撒手威音前,金鸟叫天碧。

  十、 明朝了元遗偈:

  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若问安心处,刀山是道场。

  到这里,我们稍能贴近遗偈的共同风格,就是简明扼要,纯真而不矫饰,虽是寥寥几句,却是一生行持的提炼,真了生死的看法,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使我们可以把自己提拔到高处,来回观整个人生。

  若以诗的立场来看,遗偈不尽合于诗律,同时,这种形式也并不难写,问题是在于,能在临终之肖说出或写出遗偈,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预知时至,在从容之中圆寂,否则匆忙bào毙,何偈之有?二是必须最后一刻仍然灵台清明,意念不能乱,否则昏迷病榻,偈从何来?三是必须长久修持,能自流露,否则临终胡言乱语,能偈下什么对人心有益的偈呢?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1/3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