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_周梅森【完结】(37)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梅森

  宛平城外的卢沟桥铁桥,中日两军为夺取该桥也发生了激战.

  8 日激战一天,日军以数十人的伤亡代价夺占了铁桥南端,桥北端却仍在1个连的中国守军手中. 双方各自据桥一端,谁也再无力发动反攻了,8 日战况陷于胶着. 8 日夜,平津一带飘起了霏霏细雨,激战竟日的日军终于松懈了一天的紧张,渐渐进入梦乡.然而此刻,由长辛店驰援卢沟桥的29军1 个营,已逐渐接近宛平地区. 9 日拂晓,卢沟桥铁桥北端中国守军和从长辛店到来的增援部队,在细雨中向桥南端日军发起了进攻.两军南北夹击,手榴弹、大刀片施展了威风.当时的情景,令不少曾参加过长城抗战的官兵又感觉到了几年前的骄傲和自豪. 西北军的大刀是最令日军胆寒的武器.来中国的日军,除了腰缠"武运长久"旭日旗外,还裹着出征时亲友织送的"千人针",据说这样不会战死.

  但他们更信牵日本的传统迷信,如果在战场上给枪pào弹打死,还可以超生转世为人,如果给大刀砍下了脑袋,那不但是耻rǔ,而且永世不得超生.日本佛教带给日本士兵的这种观念,使他们对大刀的恐惧甚至远甚于枪林弹雨. 但刀柄上系着红绣球的大刀却不认什么迷信.它们只认日本人.卢沟桥上,不少日军见大势已去,又见闪亮的大刀舞向自己的头顶,早已忘了皇军的威严,跪地求饶,有的只求中国士兵一枪崩了他,却千万别用刀砍. 卢沟桥铁桥奇袭,全歼日军.这一仗可以说是整个战事中最漂亮的一仗. 8 、9 两日战事,日军未讨得便宜,中、日两军,此刻都在调---------------

  卢沟桥畔:日军执意要打一场战争 (3 )

  ---------------

  兵遣将,战事明显在向着扩大的方向发展. 中国守军的顽qiáng抵抗和日军攻击行动受挫,大出华北军统帅部所料.10日上午,日军华北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来到北平29军指挥部,向29军副军长秦德纯说起了软话.松井在大谈一番两国友谊之久远、两军合作之默契后,向秦德纯表示,此番卢沟桥引发的冲突系出误会,希望两军能停战会商. 秦德纯身为军人,又与日军在华北周旋多年,深知其秉性狡诈,此举议和,很可能是缓兵之计.但由于29军几年来"不应战"的一贯政策,使其生出些侥幸心理.由于此时军长宋哲元远在山东老家,他这个代理军长自然不愿把事情闹大,日本人主动提出就地协商解决,何乐而不为.双方经过商定后,达成了几点协议:(一)双方立即停战;(二)双方各回原防;(三)双方组织视察团监督双方撤兵情形.协议达成后,松井要求秦德纯以保安部队接替吉团防务.秦德纯略一思忖,认为对中国守军并无大碍,便答应了.当下,又增加保安队一团到卢沟桥城内.在执行协定时,日军也耍起了心眼.当时日军仅将其第一线部队撒至预备队之位置,反责我方未撤回原防.秦德纯当即答复:"所谓原防即战前原防地点,日军原驻天津者,应回天津;原驻丰台者,应回丰台.

  我军原驻宛平城内,因应战移防城上,我军由城上撤至城下,即为原防."当场日方亦无话可说.事后,秦德纯回忆说,详察日方之要求停战,其目的在向其国内作虚伪宣传,说日本如何受中国军队之迫害残杀,作为调动大军侵略之口实,实为缓兵之计. 日后事态的发展证明,日军此番虚言停战,是有扩大战争更长远的打算.由于日军华北兵力不足,恐怕难以在日后大规模的战争中占得上风,所以以停战为借口,乘机从关外和日本本土调入大量部队.而第29军由于没有坚定的抗战意识,在有利时机没能及时出击,所以坐失战机,最后在日军的大举反攻下惨遭失败. 中国军人战和不定,仍缺乏为民族拼死一搏的气魄. 日军下级军官知情不报、上级官佐执意扩大战事,终究使"七.七"事变扩大为一场波及东亚两个巨人之间的战争,一场使中国千万炎huáng子孙生灵涂炭的灾难.

  ---------------

  三心二意的中国军队 (1 )

  ---------------

  三心二意的中国军队,难逃被动挨打的境地.

  卢沟桥事件的爆发,震动了国内外.但更令华北中国震动的是,事变爆发时,他们的主帅、29军军长宋哲无却不在部队中,不在平津,而是在其老家山东乐陵省亲休息. 宋哲元身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却是被日本人bī走的. 早在1935年,华北日军便yīn谋利用宋哲元,煽动实行华北自治,使冀鲁晋察绥5 境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一个表面上主权仍属中国,实际由日伪自治的特殊地区.

  而闹起华北自治的,又是"九.一八"事变的主谋,像个幽灵般在中国四处捣乱的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 早在1935年夏秋之际,蒋介石曾致电冀察政务委员会,要求派一要员赴庐山汇报华北形势.宋哲元接电后,指派29军的第二号人物、副军长秦德纯秘密南下赴庐山,一方面报告华北形势,同时向中央面请机宜. 庐山上,蒋介石在琢磨"剿共"的同时,也没忽视中国的最大劲敌日本人.听完秦德纯的汇报后,蒋介石诡秘地对他指示道:"日本乃实行侵略政策之国家,其侵略目标,现在华北.但我国统一未久,国防准备尚未完成,未便即时与日本全面作战,因此拟将维持华北责任,jiāo由宋明轩(宋哲元字)军长负责.务须忍rǔ负重,委曲求全,以便中央迅速完成国防.将来宋军长在北方维持的时间越久,即对国家之贡献愈大.只要在不妨碍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之大原则下,妥密应付,中央定予支持.此事仅可密告宋军长,勿向任何人道及为要." 秦德纯满腹狐疑地下了庐山.蒋介石的这番指承,他没敢做记录,但他已熟记在心.回到北平,他把面见蒋介石的前前后后向宋哲元做了报告. 这一天起,宋哲元便开始在矛盾、痛苦的感情生涯中苦苦挣扎.一方面,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军人,他和他的29军官兵从感情上是爱国仇日的,长城抗战,便使他这种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与日军"和平相处",表面亲善,显然这里面有公的、私的两方面内容. 从官面上说,1937年前,蒋介石先是忙于"剿共",后又忙于进行抗战准备,迫切需要时间,需要有人先与日本人虚意周旋、稳住日军,因而指示他凡遇日军挑衅,多退让,不轻言抵抗.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因为中央的这个指示,使日军在华北得寸进尺,日益嚣张.但从私的角度说,来哲元心里还有本小账. 来哲元是西北军旧部,冯玉祥的老部下.冯玉祥几次倒蒋,与蒋介石"拔刀相见",蒋介石不可能无动于衷.但蒋介石的政治伎俩,当时的高层军官都清楚,冯玉样倒蒋,蒋介石绝不会杀冯玉样本人,那样做目标太大.

  但冯玉样的旧部,作为冯玉祥倒蒋的资本,却跑不了.蒋介石为一件事会记上10年,只要时机一到,是定要收拾这些非蒋嫡系不可.1935年6 月,蒋介石找了个借口兔去了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的职务,就再次给宋哲元上了活生生的一课.难堪和怨忿中,来哲元开始与日军接触,想挟日人以自重,窥探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说到底,宋哲元不愿丢掉西北军经营多年才建立起来的华北地盘,更不愿惹恼了日本人或南京政府,丢掉军队老本. 作为旧中国的军人,宋哲元仍未脱掉旧军阀的陋习.军队、地盘是他的命根子,是他安身立命的资本.为这一切,他艰难地在两个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手中周旋着,应付着.为此,他既要混迹于日本人中,多少背几句"汉jian"的骂名,也要代表中国政府与日本人对抗一阵,被日本人骂为"不重情义"的滑头. 从心里说,宋哲元在与日本人jiāo往中,一直把握着分寸.他既不愿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不愿让国人骂他是汉jian、卖国贼.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7/1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