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者_徐瑾【完结】(33)

2019-03-10  作者|标签:徐瑾

  对希腊纾困方案,欧元区经济实力最qiáng的德国态度最为关键,其是否为欧债埋单的意愿也间接决定了欧元区的未来。本质上,如何解决欧债危机是政策决策。最大争议在于是否要让私人投资者承担欧债损失,以及以何种方式来承担。这里的所谓私人投资者,主要涉及德法的银行界。德国以及法国的方案也一直存在分歧,法国曾经提出让私人投资者主动自愿延长债务期限,德国则倾向于用债务互换方式来延长债务期限。

  救助危机需要资金,就此而言,欧元债券的推出意义重大。

  欧元债券推出的重大意义

  “欧元债”为何重要

  到2011年年末,欧债危机暂时进入平静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警报解除,而是在酝酿更大的井喷。形势从债券市场反应可见一斑:虽然意大利成功售出5.67亿欧元2023年到期的国债,德国债券拍卖却出现了欧元区成立以来的特例,可谓有史以来的一大失败,仅仅完成了约三分之二的筹资目标。

  国债市场是欧元区国家筹集资本的最惯用手段,也是表明市场情绪的有效风向标。德国可谓欧元区的现金奶牛,是欧元区最大经济体,经济实力、财务稳健都堪称欧元区翘楚,被认为是欧元区存亡的核心。德国债券一向以安全著称,本次却拍卖失败,揭示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而一向被认为比希腊危险得多的经济体意大利,却完成了国债融资,令人惊奇。

  这两个消息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其传递的矛盾而又统一的信号:投资者对于欧元区前景表示担忧,同时对于事态的解决却又抱着部分希望。其中要诀,或许在于欧元区“共同债券”能否出台——这对于德国并不是好消息,对于意大利等国则是利好。

  在艰难时世中,欧元债券的提案无疑有其合理性。欧元区成员国联合发行统一的欧元债券,很可能意味着成员国按照统一成本进行融资,最终债券信用由全体成员国共同担保——这意味着一个事实,就是用核心国家的信用来为债券使用国背书。欧元区主权信用状况一再恶化,根本原因就在于统一的货币政策之下,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作为支撑,导致不同经济体之间失衡日趋加剧,这种时候出台欧元债券无疑是对过去的一种纠偏,目的在于稳定局势。外界认为“共同债券”或许是欧元区有效应对危机的最为迫切的手段,这意味着至少从债券筹资领域,欧元区国家可以共同负担以及偿还,可以部分改善过去极度不平衡的融资成本以及信用状况。

  也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普遍对欧元债券表示支持。不仅投资大鳄索罗斯曾经提出类似方案,经合组织(OECD)等机构也在展望中特别呼吁欧元债券,表示可以借此改变欧元区增长乏力、银行系统不良等弊端。

  共同债券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一方面能增qiáng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南欧国家暂时渡过难关。不过这一思路显然需要德、法尤其是德国的牺牲。对此,德国总理默克尔作为欧洲一言九鼎的人物,明确表示共同债券这一思路并不适当。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共同债券带来的利益与风险不成比例,某些国家可能会滥用这样的信用,而核心国家则要为之承担风险。虽然共同债券在经济上可行,在政治上却面临阻力。

  尽管欧元债券对于欧元区乃至世界经济是利好,但是对德国这样的国家却是利空,这也是欧元债券难产的根本原因。德国信用良好,财力雄厚,其债券往往是安全的象征,其经济实力也一直是欧元区的支撑。一旦少了德国对欧元债券的支持,那么欧元债券注定无果。但是如果德国加入欧元债券计划,那么,无疑会加大德国自身的融资成本,稀释德国的信用,这对于德国政府以及选民来说牺牲不小。

  如果共同债券胎死腹中,那么,最可能的替补方案则是索罗斯提出的方案:利用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在不违反现行法令的前提下,使欧洲央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美联储曾经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扮演过最后贷款人角色,遭遇不少争议;如今美国等国希望欧洲央行承担这样的责任,但欧元区推行同样思路则显得困难较大。无论共同债券还是欧洲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显然都需要外力推动。

  欧债危机类似一个活火山,随时都会爆发大小不一的危机,但是中间有着沉默期,很可能被认为警报解除而令人麻痹大意。不过,希腊退出欧元区是迫在眉睫的威胁,甚至会导致市场对欧元信心崩溃。此时此刻,欧元债券的紧迫性日渐凸显,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改革机会。德国如果不想坐视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那么必须有所行动。如果此时借机推出欧元债券,加qiáng欧元区内部结构改革,使得实力不济的南欧诸国退出及再次加入欧元区有章可依,那么,长期来看,欧元债券对于德国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G20恐难挽全球经济颓势

  围绕希腊以及欧元区问题,2011年最后几个月内国际会议不断。在2011年欧盟救火峰会暂达成对希腊债务减记50%等协议之后,欧债危机原本看起来暂时进入平静期。孰料,希腊总理贸然决定由全民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欧盟方案的消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欧债危机再次成为11月G20(二十国集团)会议的焦点。外界将目光开始投向参加此次峰会的中国身上,关注中国是否将扮演拯救风雨飘摇的欧元区的“白衣骑士”角色。于是,一波三折的希腊公投以及中国等国援欧与否,代替了事先诸多宏大议题,成为G20最受关注的内容,毁灭与拯救亦成为此次峰会主旋律。

  尽管中方不少人士明确表示戛纳峰会不讨论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出资或购买欧债,譬如时任中国外jiāo部副部长傅莹曾言“欧洲不是没有能力救自己,中国拯救欧洲的问题并不成立”。但是,在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中,经济高速增长、握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中国,角色无疑受到重视。而美国经济表现疲软也引发美国对G20的影响力减弱的争议。

  无论如何,此次G20峰会背后对于欧债问题的博弈与谈判难以避免。事实上,如何将欧债“风bào”控制在茶杯之中,不仅关乎欧元区存亡,也是未来全球经济的重大命题。

  回头来看,G20正式成立不过十来年,组织也谈不上严密,但每逢危机时刻,往往被寄予厚望。2011年的法国戛纳G20峰会分量加码,三年前金融危机的历史再度重演,G20再度被寄望拯救处于峭壁边缘的世界,各方的共识对于应对危机非常必要。

  根据G20会议公报草案显示,G20领导人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已经放缓,欧元区债务危机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同时,G20领导人将一致同意制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计划。面对危机,谈论增长固然重要,但全球经济深层次问题再也难以回避。事实上,伴随金融危机之后的去杠杆化痛苦进程,当前经济除了增长乏力之外,社会结构的诸多弊端已经显现,从美国2009年的“茶党运动”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球各地可见一斑。全球经济的转型不仅难以避免,漫长的衰退很可能也正在bī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3/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