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御马_叶广芩【完结】(2)

2019-03-10  作者|标签:叶广芩

  叶广芩

  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某要与众贤弟叙一叙衷肠.

  ——京剧《盗御马》窦尔敦

  1

  有人说文革时,我们上山下乡的一代是"打不散"、"压不垮"的"老三届",其时早就散了,所谓不散,是几个"混出人样"的jīng英们的纠集,是梅菜扣肉上头的肉的张扬,而大部分是肉下头的菜,是gān巴巴的铺垫.当然,有时候下头的菜比上头的肉好吃,那要看吃者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肉有肉的光彩,梅gān菜们有梅gān菜们的友谊,张秀英、刘二东、李抗美、王小顺,还有我,我们都属于梅gān菜序列,我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草芥,我们的名字普通得让人记不住,可却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各自的心底,刻骨铭心,除非死去,不会消逝.

  当然,后顺沟那山那水那人,也镌刻在我们的心里,除非到死,不会消逝……2007年夏天,冒着炎炎烈日,我回到了后顺沟,回到了huáng土皱褶的深处,回到了40年前生活过的地方.我的回来带有随意性,到延安来开会,跟负责人请了一天假,坐了三个钟头的班车,出现在这个偏僻的犄角旮旯,来到这魂牵梦绕的落魄之地.这里现在被叫做了顺沟二组,仍旧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自然村落.

  公共汽车还要继续朝前开,前面10公里的刘河乡是终点,这趟车在下午三点半返回县城,路过这里,就是说,我在后顺沟的时间满打满算有两个半小时.

  两个半小时,我要温习完四年的内容.

  村里新添了几孔石窑,有了自来水管道,村街醒目的墙上刷着标语,提示出这阶段的工作重点,现在的重点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大概是说计划生育的,不知被哪个淘气的小子将所有"生"字下面一横全抹去,变作了"少牛优牛幸福一牛".以前这面墙的标语装饰归知青操作,我们在上头画过红太阳和天安门,写过"大海航行靠舵手",对上头的每一个坑洼都很熟悉.路还是土的,路边种了两排小枣树,挖了一道流水沟,大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绩.村里青壮都出去打工了,只一些老弱病残在留守,麻将桌支在树荫下,打牌的人都光着膀子,似乎燥热难耐.几条慵懒的狗在街上遛达,几只jī在草稞里钻进钻出,天还是那般蓝,土还是那般huáng,眼前景物,似是而非,如梦如幻.几十年过去,我在这里几乎不再认识谁,谁也不再认识我,我的到来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透过几棵弯着脑袋的向日葵,我看到沟对面,那块相对平整一点的地界存在依然,那两孔曾经为我们遮风避雨的破窑dòng,已经坍塌得看不出眉眼,长满了荆棘.沟下的水也gān了,变成了断断续续的水坑,一步就可以跨过去.

  跟一个打麻将的打听记忆中的熟人,他不回答,却警惕地问我"打哪儿来".我说打北京来.他问我来gān什么,我说什么也不gān,就是看看.他说他还以为我是来勘查地形的,早听说要在北边山峁上安个铁塔,一年多了也没见来人,这里的手机信号极差,月月还得jiāo钱,亏了.另一个扔出手里的牌,高呼"四饼",扭过头看了我一眼说,这穷山恶水有什么好看,城里人吃了汉堡包满世界胡钻……他们是谁,我不知道,四十年前他们在哪儿,我也不知道,在他们的目光中我是一个无端闯入的旅游者,地域的差异让他们对我充满了反感.想起了贺敬之写的《回延安》的诗,"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那情景大概不会再有了.想当年我们在这里战天斗地,流血流汗,方圆近百里谁人不知我们啸聚后顺沟的"窦尔敦"一族,40年的时光,一代人消逝得这般快捷,记忆被生活研磨得这般平展,让人心底生出些许黯然.

  站在街头,茫然四顾,才发现现实和记忆相去甚远.满街闲转的狗,个个肮脏丑陋,大部分是京巴和土狗的串秧,让人分不清毛色和眉眼.见我在树下停留,两只狗蹭过来,将沾满了泥浆的尾巴使劲甩,分明是讨好.40年前这里的狗是何等英武利落,包括我们养的那条温顺美丽的母狗黑子,也是我们"众好汉"中一个jīng彩点缀,哪里有这般的窝囊.乡间的狗厉害,细腰长嘴,不善宣扬,冷不丁从墙后蹿出来,照着你的小腿就是一口,人说"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让陕北的狗咬一口,不是"三分",是"稀巴烂",这里的狗们都是跟lánggān过仗的,大部有匈奴狩猎犬的遗传.

  街对面有座开满了huáng丝瓜花的小院,院门开着,我探进院里问,有人吗?

  一条huáng狗趴在窗下睡觉,见了我,懒洋洋地半睁了一下眼睛,不再理睬.但就在我刚刚迈进台阶,往里走时,这条狗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个激灵腾身而起,呜地一下扑过来,不是用链子拴着,那气焰万丈的架式能把我咬死.huáng狗挣着铁链子向我狂吠,展现出一种不共戴天,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激情.

  一个圆脸胖女子出来喝斥狗,狗不理女子,蹦得更高.女子指着狗说,三泰,不许你叫!

  女子把狗叫做"三泰",既是huáng狗,就该是"huáng三泰"了,我问怎么管狗叫"三泰",女子说它生下来就叫三泰,他们家的狗换了好几条,都叫三泰.

  我问叫发财的队长住在哪儿,女子还没说话,屋里有人咳嗽,问院里是谁.女子向屋里喊,这人来找我爷!回头又对我说,那是我婆.

  这么说是发财的孙女了,我在那张胖脸上寻找发财的印记,没有.女子说话带有浓重的陕北腔,鼻音很重,把"我"说成了"俄",像得了感冒.屋里的人让我进去,狗还在不依不饶地叫,胖女子跑过去使劲踹了狗一脚,让它卧下,狗哪里肯卧,隔着女子朝着我还是狠叫.

  被叫做"婆"的坐在炕上,满头白发,一脸褶子,八月了还穿着毛裤,搂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在尽职尽责地履行祖母的义务.孩子跟外头的huáng狗一样,腰里拴根绳子,一头系在炕上的一个小石头狮子上,爬也爬不远.石头狮子当地叫做拴娃石,是乡间炕头的必有点缀,炕上有了拴娃石子孙才能昌盛,娶新妇,新媳妇还没进门,小狮子已经早早地蹲在炕上了.当年后顺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拴娃石拴过,一个石头狮子拴过几代人,成为这个家庭不变的风景.眼前这个狮子我认识,曾拴过发财的大儿子,后来被五狈偷出来拴jī,磕了一个角……看我进来,"婆"盯着我使劲看,嘴唇动了又动,一双眼虽浑浊流泪,到底还是认出来了,惊呼一声"我的娘",隔着孩子一把将我的胳膊拽住,颤颤地说道,老四,你咋才回?

  一句"老四"叫出了我的眼泪.

  两双泪眼相对.

  眼前的老人,就是当年村里最漂亮的新媳妇huáng麦子,记得队长娶她的时候我们全体知青都被请去吃席,还送了礼,一chuáng枣红线绨被面,当然也顺手"拿"走了人家的驴缰绳.队长的爹是队里的饲养员,也是党支部书记,儿子是队长,爹是书记,给人的感觉好像后顺沟都让他们老刘家包了.支书找我们要了好几回驴缰绳,我们众口一词都说没拿,支书说我们是土匪,老二说我们是窦尔敦,窦尔敦就是土匪.

  当时,那根缰绳对我们很重要.

  现在jīnggān的队长媳妇成了老太太,老得浑身是病,动作迟缓,下不了炕了.麦子告诉我,胖女子是她的二孙女,炕上的是小孙子,还有大孙子在部队当义务兵,两个孙女在延安上中学.细算她生日比我还小半年,我的独生儿子还在单身贵族里晃dàng,别说后代,连媳妇还没有准星,她已经是子孙满堂了,似乎有隔世之感.问及发财队长,麦子说,死了,十年前就死了,肝病,疼得在炕上滚,生生是疼死的,死的时候脸焦huáng,人成了一把骨头.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