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_叶广芩 【完结】(42)

2019-03-10  作者|标签:叶广芩

  ……

  舅姨太太,您让我说什么好啊!

  出版社办了一本文学刊物,编辑亚君跟我约稿子,他让我到编辑部去谈一谈,我再一次来到了镜儿胡同3号。走进大院,我看见银安殿已被改作了机关食堂,原本是神龛的地方变作了售饭窗口,幽暗的檀香气息已被葱花炝锅的香气所替代,再过两个小时,这里将是出版社最热闹的地方。殿前平滑的水泥地面和那些停放的大小汽车,让人很难找到草的痕迹了。老鸹们也踪迹全无,瞬息间我体味到沧海桑田的变迁,没想到时间竟是这般短暂。

  亚君的办公室就在偏院,枣树还在,茉莉花还在,这些在年轻编辑亚君的眼里就是树,就是花,和普通的树、普通的花一样。他那不在乎的神情和舅姨太太离开小院时那不在乎的神情没有任何区别,老的和小的在某种境界上达到了统一,所不能释怀的只有夹在中间的我。我想起了单位同事贾平凹说过的写文章的三个层次: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这正指的是年轻的编辑、我和舅姨太太。

  亚君的办公室就是当年舅姨太太住过的老屋,他把我让进屋里说,这座老房光线太暗,屋里还老有一股药味儿,怎么也去不掉,讨厌极了,我们一年四季都得开着窗户。我抬头看那窗棂,可爱的小蝙蝠们仍在飞舞,我伸出手去触摸,彼此竟如老朋友一般熟悉。亚君说,这院里只有这些蝙蝠还有些艺术价值,其余都没什么特色,明年我们这儿就要拆了。要在这里盖十八层办公大楼,那时你再来看看,比现在要气派多了。

  不知何事萦怀抱

  一

  chūn天,四格格的女儿夏樱找到我和老七舜铨,跟我们谈及了她母亲骨灰安葬的事,说夏家的人已经看好了两处公墓,一为京东窦家店奉安公墓,一为京西西山陵园。两处墓地各有利弊,条件不相上下:京东的jiāo通方便,便于祭扫;京西的风景秀美,清丽静谧。各自的缺点在于:窦家店墓地过于杂乱,西有公路相jiāo,东有河水gān扰,平日嘈杂不说,夏日还难免有水患之虞;西山陵园不通公共汽车,所葬多为各界名人,名人大多有私家车,上趟陵园不为难事,但对无车又无权的夏家人来说就成了大问题,且墓地价格之昂贵,恐怕要夏家所有的孩子们拿出各自的积蓄才凑得上数。夏樱说,她的母亲生前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是国内有名的建筑专家。葬于西山也是应该的。而葬于窦家店也未尝不可,那里似乎更贴近平民百姓,合乎她母亲生前的作派。问题是她母亲临终留下了话,身后骨灰的处理,以廖世基先生意见为准……

  夏樱说,本来她母亲的骨灰埋也就埋了,并没仟么难处,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向祟尚科学的母亲,到头来还要听什么讲风水的廖先生的……他们做不了主,依着老北京的习惯,是母亲的事儿就应该找姥姥家的人商量。所以她就来到戏楼胡同的老宅,请舅舅和老姨给个主意。

  四格格金舜镡是我们的四姐,是金家的七个女孩儿之一,勤奋聪颖,曾留学于国外,获得过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国后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和故宫角楼、天安门城楼、旧东直门的修缮设计,是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也是我们十四个兄弟姐妹中最有出息的一个。

  至于四格格提到的廖世基廖先生,是个只上过几年私塾,学问却“大”得不得了的建筑队普通gān部,先管维修,后管劳保,从打一解放参加古建队直到退休,大概最终也没熬上正科长的位置。他的儿子廖大愚说他爸爸在建筑行gān了几十年,一事无成,连点儿说得出来的业绩也没有,著名建筑的修缮工程参加了不少,但那功劳都记在了别人的账上,跟他父亲无关。

  廖先生则说,怎能说没有关系呢?但凡建筑,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每一座中国古代建筑,都有一个藏匿灵魂的所在,那个地点神秘极了,非行里人不能找到。建筑物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而存,这就是所谓的灵气,它是建筑的生命所在,也是建造者的生命凝聚,即为天人感应是也。天坛祈年殿是谁盖的?颐和园佛香阁又是谁建的?没人说得清。但这些建筑立于天地之间,它们存在一天便记着建筑者的名姓,记着那些人付出的血汗和艰难,它们自然也存在于建它们的工匠心中,所以彼此就都永远活着。

  廖大愚听得糊涂,只有眨眼的份儿。

  廖先生说,古书上说得好,“太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建筑和人其实是一样的,生死悠悠,一气系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建筑行里的学问大了,不光是担水和泥,凿卯上梁。屋者,乃yīn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这些道理你们可以去问金舜镡,她是大学问,她懂。

  当然,从来也没有谁就建筑物的生与死、得气与失气的问题问过金舜镡,跟大科学家谈论风水,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更何况忙碌的名人每天为国家的建筑业操心不已,不会对什么“yīn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一类虚幻无边的话题感兴趣。尽管廖先生常提到金舜镡,其实他与我四姐海平云鸟,聚散无常,见面的机会极其有限,有时我四姐在电视的屏幕上露了一面,第二天廖先生便会打来电话给我们家老七,说他昨天晚上在电视里见着金舜镡了,说看舜镡的气色不太好,让老七转告四格格,身体要紧。

  廖先生小的时候常随着他的父亲到我们家来,有时候是为修房子,有时候是过来串门儿聊天。

  那时候,廖家在北京开着隆盛木场,下面有八个分柜。专门应承宫里的土木活计,据说北京的五坛八庙、国子监、雍和宫、金鳌玉栋桥、四牌楼等,哪一样都跟廖家发生过关系。廖家的活计在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是一流的,廖家的银子之多在全北京乃至全中国也是一流的。光绪死后,修建陵墓。因国力衰竭,财源拮据,享殿周围的石刻栏板竟然全无着落。太后隆裕为此着急,建陵大臣也为此着急,再急也急不来银子。当时国势如江河日下,大清江山业已风雨飘摇,一切都是有今儿没明儿的事了,谁还顾得上死皇上坟地的栏板?这时候,廖先生的父亲,从自家拿出八十万两银子,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才使原本就窝囊的皇上睡进了借钱建起的陵墓。朝廷要面子,建陵所欠廖家的款项,一直说“借”,但廖家人明白。这是笔有借无还的死账,廖家人永远也没指望着有还债的那一天。廖先生和他父亲来我们家,我父亲常戏谑地跟廖先生父亲开玩笑,说自己死了以后修坟怕也要向廖家借钱,八十万两用不了,八十两总还是要的,到时候还不上钱怎么办呢?还不上就把四格格给了廖家儿子做媳妇抵账。

  谁都知道这是句玩笑话,谁都没有当真,包括年龄相当的四格格金舜镡与廖世基本人。父亲之所以提出用四格格抵账而不用其他人,是因为四格格与廖世基是北京第十七小学的四年级同学,更兼之四格格对“盖房子”有种特殊的兴趣。廖家柜上的施工队一进金家,金家上下的大小人等便都反感,那些沙子、石灰毕竟给人带来不便,尽管事先掌柜的已到各房里道了“添麻烦!”人们还是嫌讨厌。一逢修房,金家只有一人兴奋,就是四格格。四格格要从搭架子绑杉篙看起,一直看到画工端着色盘子往彩画合玺上描龙画风,简直着了迷一般。这时候,随着父亲来金家的廖世基就成了现成的师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2/10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